分享

明溪九曲人文荟萃,山水之间的风景线,专题考察第一人

 颖之星语 2019-11-08

明溪九曲考察之旅,历时九天,圆满结束,但是意犹未尽,特发总结篇。

八年前,也就是2011年11月12日,我和一帮驴友,前往壶潭,过唐田,到栖霞坑,那一次就是沿着明溪而行,一路上,车窗外的明溪山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那之后,我曾多次进入明溪沿线,后来也写过关于葛竹和明溪的文章,多次走访为我今年系统深入考察明溪九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川北,十九年前来到宁波。

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比宁波人还了解宁波?

我说,首先得益于那些年和驴友们一起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宁波。

在旅行途中,带着好奇心,多看,多问,回来后多查典籍。

如此,日积月累,对宁波的山山水水就熟悉了。

从初遇明溪,到2019年11月2日明溪九曲考察圆满结束,历经八年,专程走访考察,用时九天。

每一篇文章,都是厚积薄发。

系统深入考察明溪九曲,并逐一发文推介九曲的人文与美景,我应是第一人!

宁波的三江水源考察,是我今年休闲旅游的重要主题,其中的压轴作品,就是明溪九曲系列。

明溪,其源头既是奉化江之源,也是甬江之源。

明溪,原名晦溪,古时的文人侠旅们,总结了晦溪九曲胜景,分别是壶潭、晦溪、敏坑、石门、葛竹、驻岭、斑竹、大晦和马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亭下湖水库建成后,其中第九曲马村被淹消失,水面与大晦连为一体,九曲仅剩八曲。

我因此增加了一曲彦坑,重新恢复晦溪九曲盛景,现称明溪九曲。

明溪九曲分别为:一曲彦坑,二曲壶潭,三曲明溪,四曲敏坑,五曲石门,六曲葛竹,七曲驻岭,八曲斑竹,九曲大晦。

这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没事的时候,可以作为休闲旅游目的地。

那么,沿途主要看些什么呢?

【明溪之源:甬江源】

明溪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北漳镇彦坑村一带。

彦坑村由董家彦、陈大坑、余家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董家彦的海拔最高,因此,长久以来,水文地理一直把董家彦定义为宁波的甬江源。

村后的大斗山、甘油湾,是分水岭,也是甬江的始发地。

董家彦村,原本属于余姚管辖,遗憾的是,1964年,当时余姚县所属的董家彦、陈大坑、余家坑大队,划入了嵊县境内。

如果没有这次区划调整,甬江源头,就还在宁波境内。

正因为源头不在本市范围内,甬江源旅游开发就受到了制约。

董家彦村的海拔较高,现在村中仅有几名老人留守,他们都不知道甬江源的概念。

村后涓涓之水,蜿蜒而下,汇溪成江,一江清水送甬城。

【一曲:彦坑】

彦坑村隶属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北漳镇,与奉化、余姚交界,可谓三角地带,通常也俗称为“三不管地带”。

陈大坑、余家坑位于山脚,两山夹峙之间,地偏路远,自古就是避难隐居之地。

村庄不算大,属于典型的杂姓村落,余、徐、单、翁、孙、陈、吴等等多个姓氏杂居成村,每个姓氏的始祖,都是避难隐居而来。

比如翁姓人家,就是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中的翁姓将士,逃难来到这个深山老林中的“三不管地带”,隐居生存。

彦坑村还有一个小地名,名叫盘茶,更为隐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非常严厉,很多超生孕妇就是逃避到这里,生下孩子,因此被称为超生村。

山中岁月无古今,世外风烟空往来。

【二曲:壶潭】

壶潭村,隶属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但是历史上嵊县、余姚都曾管辖过,因此壶潭是名副其实的三角地带。

壶潭村后及村西,隐藏着规模庞大的古树群,成条状分布在三处。

村后山、王家背、莫索湾,古树林立,蓊然森茂,树龄大都在两三百年以上,树干数人才能合抱。

古树数量多达两百余株,而且分布集中,树木的品种也较多,有金钱松、香榧树、榉树、苦槠树、枫香、黄连木等等,其中香榧树最多。

壶潭古树群,可与茅镬比美。若能得以开发,与古村、古道、明溪九曲、红色旅游多种元素相融合,必然又是一处新兴旅游胜地。

从壶潭村,经唐田,至栖霞坑的古道,是宁波市驴友们的热门古道。

古道经过一片金钱松林,每逢深秋,树叶变黄落地,若黄金铺路,谓之“黄金路”。

【三曲:明溪】

明溪,原名晦溪,最早时名为汇溪,村以溪名。

晦溪之名,缘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曾造访汇溪,并写诗赞美汇溪美景。

汇溪村人为了纪念朱熹光临,就以朱熹字号中的“晦”字,把汇溪改成了晦溪。

2004年,晦溪村与应白、大鸟和箬溪合并,改名为“明溪村”,似有向往光明之意。

明溪村,除了溪流沿岸的山水风情令人流连,还有一桥一堡,值得鉴赏。

村口廊桥,进村时就可以看到,名叫金山廊桥,横跨明溪之上。

明溪碉堡建于民国时期,至今也近一百年,当时这一带土匪强盗出没,村民屡受侵扰,于是自建碉堡自卫。

【四曲:敏坑】

敏坑村四面环山,幽谷深深,古时也是避难隐居之地。

村民以王姓和倪姓为主,倪姓人家从萧山潭头迁入,王姓人家则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后裔。

穿行在敏坑村中,土墙瓦屋,层层叠叠,然而大多人去屋空,偶尔才会遇到一位留守的老人,曾经热闹的村落,变得冷清落寞。

从村中出发的孟沿岭古道,向北可至唐田,向东则通往岩坑村,再往董村、栖霞坑村。

从敏坑,沿孟沿岭古道,也可经过金钱松叶铺满的黄金路,或往壶潭,或往栖霞坑,这些线路都是驴友们的经典徒步线路。

【五曲:石门】

石门之名,来源于村东进村时的大石门。

溪溪两侧的山体向溪中延伸,呈逐渐合拢趋势,在将合未合的隘口,就形成了石门,溪水从石门中穿过。

连续两道石门,形成了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董东线公路修通,曾经的石门气势,已经改变。

但是村西明溪之上,还有一道小石门,溪中兀立一巨石,与北侧的山体岩石,相对而立,溪水从中穿过,扼守明溪之水。

溪水潺潺,水草丰茂,溪石平坦,在水一方的诗情画意,令人流连。

【六曲:葛竹】

葛竹村,依山临水而居,溪石,浅滩,山水人家,犹如世外桃源。

葛竹村人多姓王,也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后裔。

葛竹村还有一个称谓,那就是蒋介石的外婆家。

公元1863年,村中王有则家中诞生一女,取名王采玉。

1886年,王采玉嫁给溪口镇上的蒋肇聪。

1887年,王采玉生下一子,取名蒋介石。

蒋介石小时候经常到外婆家愉快地玩耍,葛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931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晦溪乡划归奉化管辖,葛竹村因此隶属于奉化。

葛竹村人,也屡得蒋介石提携,因此,葛竹村内留下了丰富的民国遗迹。

蒋母王采玉故居,以及王震南故居、武岭学校葛竹分校、王世和故居、王惜寸故居等等,都可以从中回望岁月风云变幻。

【七曲:驻岭】

驻岭之名,来源于黄巢起义的典故。

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写道:“相传黄巢引乱兵过一山下,天色将冥,谓之‘小晦’。又过一山,天已深黑,谓之‘大晦’。遂安营岭上,谓之‘住岭’。”

黄巢引兵过了大晦岭后,天已深黑,于是在山岭上安营扎寨,安营之岭,原名雉岭,因此而名住岭,现写成驻岭。

岭下之村,因此而名驻岭村。

明溪之水流出驻岭水库后,与南来的左溪相汇于驻岭村。

两溪相汇处,溪面宽阔,芦苇盛开,溪石,浅滩,诗情画意的芦苇滩,引我两次来相见。

【八曲:斑竹】

斑竹村之名,来源于村中的竹子,竹上有斑纹,这种竹子叫斑竹。

村中有斑竹,始称斑竹园,村以竹名,故名斑竹村。

斑竹村民多姓俞,从新昌五峰迁居而来,北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村中俞景福中进士,成为安定郡马,因此斑竹有“郡马故里”之称。

村中有座古桥名叫金井桥,呈东西走向,横跨茶溪坑之上,茶溪之水过桥后汇入明溪。

金井桥在董东线公路修通之前,曾是明溪上游村民通往溪口的必经之路,茶溪上游,有龙潭瀑布可以欣赏。

2004年,行政村撤并时,斑竹村、溪南、溪北、斑竹四村合并为斑竹村,每一个自然村,都是山水人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随意游历。

【九曲:大晦】

大晦岭,现在是亭下湖水库林场,林深茂密,岭下峡谷,就是九曲大晦。

明溪之水,清澈透明,明可见底,溪中之鱼,又多又大。

明溪在此与亭下湖水库相汇,烟波浩渺。

大晦、马村、白壁、俞家等大大小小十多个村落,在水库建设期间,四散分迁到溪口、方桥、江口等地。

高峡出平湖,自然风光,改颜换貌,这些村庄被水库淹没后,连为一体。

南岸有一条废弃之路,我是乘小舟至小路,欣赏峡谷风光,路上蛇虫出没,危险重重。

后来到斑竹村,竟然没有找到路的源头。

无外人可来的峡谷风景,名副其实的秘境风光。

可谓之宁波小三峡!

近峦远岗,仪态万千,湖水嵌镶群峰间,波光岚影,别有风情。

宁波三江水系专题考察圆满结束,今后仅作局部深入探究。

下一个专题考察主题,近期展开!

发现宁波之美,继续在路上。

欢迎关注,带你发现宁波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