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吃饭为何剩一口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有人吃饭为何剩一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的人:无论盛饭的碗有多小,在饭局结束后,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剩下一口。这是什么破习惯?

我们知道,在吃饭的时候,人们对食物的厌恶感会随着吃的量增多而增加,第一口最好吃,第二口还凑合,第三口就那样吧……而到最后一口的时候,人们甚至连多看食物一眼都不肯了。这种新鲜感随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叫做边际效应。它可以用来解释“剩一口”现象吗?不能,因为这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感觉,它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实际上,“剩一口”的吃饭习惯与一个人的自信相关。

心理学家认为,吃饭时喜欢剩一口的人通常有着更强烈的控制欲和自信心。在餐桌上剩下一口会使他们感觉自己有控制饮食的能力,有很好的自律性。而且,这些人还会觉得扔掉食物,是摆脱了被食物控制的做法。说白了,他们每次都这么做,是因为很喜欢、很享受自己掌控事情进展的感觉。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吃东西并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因为到饭点了,或者是要在饭桌上谈事情等。所以,到了最后几口的时候,吃不吃东西其实已无关痛痒。这时,他们就会想,还是留一口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吧。

这样剩下一口以满足自己控制欲的人多不多?绝对比你想象的多。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半以上的人在吃饭时都会只吃掉92%的食物,其余的都被剩下了。有时,自信心不强的人也会加到这个“队伍”中来,在控制进食的过程里享受在其他事情上找不到的控制感。

虽然“剩一口”的习惯可以给人带来控制的快感,但这个习惯却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会造成大量食物浪费。所以,属于这个群体的人还是应该考虑放弃一下从食物身上找自信的这一行为。

控制自己改变习惯,努力吃掉碗里的最后一口饭。这难道不是更能体现一个人有更强的控制力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