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印看不见的秘密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看不见的信息能破案

2017年6月初,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市,联邦调查局逮捕了政府工程承包商的一位工作人员。起因是她向新闻网站公开了一份文件,而这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份报告,属于政府机密文件,不允许公开,她因此触犯了法律。

联邦调查局从新闻网站入手,顺藤摸瓜,花两天时间迅速锁定了嫌疑人。嫌疑人共有6位,他们都打印过这份文件,而最终确定泄密者的,就是文件上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这些东西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到,但如果放在显微镜下就能看到。它们是一些黄色圆点,大致呈矩形点阵分布,在打印纸张上会重复出现。它们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编码,代表着一定意义,通常表示打印的日期、时刻和打印机序列号。

于是解析点阵编码,就确定了泄密文件的打印时间是2017年5月9日早上6:20,所用打印机序列号是29535218,由此便迅速锁定了泄密者。

微点矩阵

文件上这些看不见的点就是微点矩阵,许多彩色打印机都会在打印文档时自动“添加”进去,这些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但是,安全研究领域的专家当然早就知道,只是没有向大众公开。

微点矩阵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以至于它们的编码方式很多人都知道。曾经有安全研究人员在网上发表博文,把这些微点矩阵的排列编码方式公诸于众,即年、月、日、小时、分钟、数字分别对应的点阵编码是什么。网民如果能看到这些点的话,就可以自行查询,并识别、解码微点矩阵。

电子前线基金会是一个国际非营利性的法律组织,总部设在美国,致力于宣传、保护数字版权。一方面,它专门收集了使用这些微点矩阵的彩色打印机名单。另一方面,它详细公布了微点矩阵的解码方式(如图1-4所示),并随之公布了一个在线工具,地址是https://w2./Privacy/printers/docucolor/。通过它,你就可以查询某份文件上的点阵编码所代表的含义。

起源与用途

微点矩阵这样的技术,属于一种防伪术、隐写术,即把信息隐藏在普通文件里面,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看到。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很久了。中国古代一些机密信件,一般都用明矾水书写。水干后,纸上毫无字迹,与普通纸张无异。如果把纸再用水浸湿,字迹就会重新显现出来。这种矾书就是古代中国的隐写术。

对这种技术最感兴趣的,应该就是间谍了。经过处理,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文件,其实里面隐藏着重大秘密。二战时,在葡萄牙活动的德国间谍被抓获,执法机关发现他就是用小圆点来传递情报的。他把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联系人名单,制成一份备忘录,以小圆点的编码形式贴在信封内侧,类似于今天英文半角字符里的句点“.”。这份情报截获后,德国间谍的计划便被打乱了。

类似的间谍情报,在二战时很流行。后来冷战时期,苏联间谍以西德为据点,展开各种地下活动,也是用信封内小圆点的形式来传递情报。发展到今天,就成了微点矩阵。除了用来传递机密情报,它可以用来防伪。即使一份多年前的文件,但通过查看点阵,就能确定文件打印的真正日期,鉴别真伪。

应用范围愈加广泛

今天,这种技术已经渗入生活各方面。比如人们每天使用的钞票,其实上面都有微点矩阵,也称为欧姆龙环防伪技术。它是一种独特的五点矩阵,由五个小圆圈组成,以猎户星座的形式,排列成一个完整的星座图案。现在生产的彩色复印、打印机里已经预设了这种图案,因此一旦检测到这种图案,复印、打印机会自动调整色彩输出,要么使复印、打印文档时出现严重的色彩失真,要么干脆“罢工”不复印、打印,从而起到防范伪钞的目的。

它由日本的欧姆龙公司发明,并在世界上取得了专利,许多国家货币都采用这种技术。中国于2004年开始也采用了这项防伪技术。

当下,“微点矩阵”已经不局限于打印机输出的点阵,有的就是一种文本信息。但它们仍然是毫微型的,肉眼不可见,据此可以确定文件真伪,也可以确定物品的真正归属。也意味着,不仅军队、政府,即使普通个人都可以用这各技术来保护自己的财产、版权、专利。

有些公司就为此而诞生。英国有一家公司Alpha Dot,被誉为一流的微点标识安全公司。它的微点标识就是文本信息,但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其中包含一串独特的数字。如果物品丢失,警察追回后,通过这串数字就可以与真正的失主相匹配。

英国萨里大学安全专家还发明了一种“空白区域隐写术”,把空格和线条按一定的数目、顺序进行编码,并放置在文档的空白区域,比如段落的末尾处。这样,就能把一段不可见的信息,毫无觉察地写进文档里。这种技术更加保密,若非经过特殊处理,这些不可见的编码很难找到。因为把空格放在文档空白区域里,就好比北极熊呆在冰天雪地里一样,有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很难被找到。

然而,从保密的角度来讲,凡是大家已经知道的方法,实际上它已经不能保密了。或许,这也是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司法部不愿进一步解释的原因。而且据推测,追踪文件原始打印情况的方法,不止微点矩阵一种,而美国政府肯定是知道其他方法的,只是不愿公开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