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很美的一首爱情诗,却被朱熹认为是“淫奔之诗”

 我的手机图书屋 2019-11-08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它的内容丰富,其中有大量描写男女恋爱、婚姻的篇章,读来朗朗上口,富于民歌特色。比如在《国风·郑风》中的这一首《有女同车》。

《诗经》中很美的一首爱情诗,却被朱熹认为是“淫奔之诗”

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注:

舜华:芙蓉花。

琼琚:珍美的佩玉。

洵:确实。

都:闲雅。

有位姑娘和我一起乘车,她美丽的脸庞,像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她像一只轻快飞翔的小鸟,戴着华丽珍贵的玉佩。美丽的姑娘她姓姜,举止端庄娴雅,让人悄然心动。

有位姑娘和我一路同行,她美丽的脸庞,像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她像一只轻快飞翔的小鸟,身上的佩玉锵锵悦耳。美丽的姑娘她姓姜,她的品行美德,让我难以忘怀。

《诗经》中很美的一首爱情诗,却被朱熹认为是“淫奔之诗”

这首诗浅显易懂,描写的是一位男子赞美同行女子的诗歌,这位姑娘和乘车他一路同行,途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这是2000多年前一场美丽的邂逅,诗人通过对她的颜值、打扮、品行三个方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她的爱慕之心,感情真挚,也可能描写的是迎娶新娘时的喜庆之情。

但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评述此诗“此疑亦淫奔之诗”

何为“淫奔”?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的婚姻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合礼法,不被家族和社会认可。

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情侣,常常会采用私奔的方式自行结合,就成了人们所说的“淫奔”。

朱熹认为,在《诗经》中,存在大量的“淫奔之诗”。比如:

《郑风·将仲子》:“莆田郑氏曰,此淫奔者之辞。”

《郑风·子衿》:“此亦淫奔之诗。”

《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

《鄘风·桑中》:“此诗乃淫奔者所自作。”

然而,儒家创始人孔子却对高度评价了《诗经》,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认为《诗经》“思无邪”,到了朱熹就变成了“淫奔”,说明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诗经》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朱熹的理学思想强化“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诗经》中很美的一首爱情诗,却被朱熹认为是“淫奔之诗”

朱熹对不符合封建伦理的男女关系是视为洪水猛兽的,因此,《诗经》中关于自由爱情的描写,当然都是不符合道德的。

但是,他也指出《诗经》具有“劝善惩恶”的功用,即使是“淫奔之作”,也是作者以此为反面例子,在规劝读者引以为戒。所以,他认为“思无邪”是指作者“思无邪”,而不是诗歌本身。

朱熹这样说,是为了更好地宣扬他的理学思想,然而,他又不能站在孔子的对立面,因此牵强附会地指出《诗经》的教化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