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胎爸妈们:还会沿袭这一快要消失的“传统”吗?

 传统文化管窥 2019-11-08

· 壹 ·

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中国人起名质量的报告显示——

2018年,我国新生男宝宝热度最高的前十个名字依次是:

子墨、宇轩、浩宇、浩然、梓睿、浩轩、子轩、宇航、一诺、梓轩;

而新生女宝宝热度最高的前十个名字则为:

一诺、梓涵、诗涵、可馨、欣怡、依诺、梓萱、雨彤、欣妍、可欣。

是不是感觉现在的爸妈起名字,都挺文艺范的!

它们跟伟、凯、勇、杰、强,娟、芳、英、丽、娜等相比,已经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命名习惯和规范。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种“起名传统”,延续了将近两千年,影响非常深远。

今天80后、90后的年轻父母们,估计大部分都不太熟悉这种“传统”了;

但他们的父辈们,很可能还是按照这种“传统”来起名的。

这种快要消失的起名模式,就是“犯字”!

· 贰 ·

什么叫做“犯字”呢?

简单来说,就是事先规定好,一代人的名字必须使用同一个字。

比如,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二弟叫毛泽民,三弟叫毛泽覃,名字里都有一个“泽”字;

包括他的堂兄弟们,名字里也有一个“泽”字:毛泽连、毛泽青、毛泽全……

这表示他们是同一辈的。

这样的命名模式在过去非常普遍。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晚清名臣曾国藩,姐姐叫曾国兰,弟弟妹妹的名字里也都有一个“国”字:曾国潢、曾国荃、曾国葆、曾国蕙等。

文坛巨匠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名字里都有一个“人”字;事实上他们三兄弟原名周樟寿、周櫆寿、周松寿,犯的是“寿”字。

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子女: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庄、梁思礼等,名字里都有一个“思”字。

……

· 叁 ·

那为什么会称为“犯字”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上同辈之间,一般不称名而称字,名是需要避讳的;

但“犯字”却将人名用字公开了,显然触犯了避讳的习俗,所以称为“犯字”。

使用哪个犯字,就说“犯某字“,如犯泽字、犯国字、犯寿字、犯思字,等等。

“犯字”的模式又可以分为三种——

1.完全犯字:即名字里使用相同的一个字,如上面提到的例子;

2.局部犯字:即名字里使用相同偏旁的字,如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名字里都使用带车字旁的字;

3.完全犯字+局部犯字:即名字里既有完全犯字,又有局部犯字。

这种情况不太多见,来看一个例子:

南北朝时东魏权臣高澄为四个儿子起名为:高孝瑜、高孝珩、高孝琬、高孝瓘。

前一个为完全犯字(“孝”),后一个为局部犯字(王字旁),瑜、珩、琬、瓘都是美玉,具有美好的寓意。

· 肆 ·

“犯字”大约产生于汉代。

一开始,可能只是个别人家为规范多个儿子的名字而使用的办法。

之后逐渐流行开来,并发展为家族式的犯字,也就是由家族的先祖事先为后代规定好了犯字。

这种犯字,一次可以规范几代人,甚至十几几十代人。

在这种规定下,家族里的每个人一出生,就要按辈分对字入座起名。

而同一家族的人,只要听到对方的名字,就知道他和自己是什么关系:这是我叔伯辈的,这是我子侄辈的……

比如山东曲阜的孔氏家族,自明太祖朱元璋赐孔氏八个字辈: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在前面又增“希”、“言”二字;到清代为避皇帝讳,改弘为宏,胤为衍);

至明末清初,第65代孔胤植(孔衍植)又制定了20个犯字,其实就是一首五言诗: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钦念显扬。

然后到民国时,第76代孔令贻又续补了20个犯字,也是一首五言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样,孔氏家族的犯字就排到了第105代。

2016年,孔子第80代嫡长孙在台湾出生,被命名为孔佑仁,已经是“佑字辈”的;

据说,孔家辈分最小的已经排到了“绍字辈”。

· 伍 ·

再举个例子,湖南韶山毛氏的辈分字行为:

立显荣朝士,文方远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对照来看,毛主席是“泽字辈”的,他的父亲毛贻昌(毛顺生)是“贻字辈”的,他的儿子毛岸英本名毛远仁,是“远字辈”的。

在过去,这种命名模式影响之广之深,甚至连出家人都沿袭了该传统——

有“禅宗祖庭”之称的少林寺,自元代雪庭福裕禅师创立少林曹洞七十字辈世系谱,凡出家于少林寺的僧人基本上都按此序取名并传代,相沿至今。

这70个字依次为: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郎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祥,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现在的少林寺方丈法名释永信,是“永字辈”的;他的师父释行正方丈是“行字辈”的;而他的弟子释延王、释延鲁等,则是“延字辈”的。

· 陆 ·

不难看出,这种“犯字”传统,尤其是家族式的“犯字”传统,与我国古代家族制度、宗法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四运动以来,这一古老传统受到了新思潮的冲击;建国以后,又受到了“破四旧”等运动的冲击。

同时随着传统家族制度的瓦解,家族式的犯字渐渐便不再流行了。

然而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

很多50后、60后甚至70后生人,父母在给几个兄弟姊妹起名时,往往都会采用“犯字”。

直到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后,“犯字”已然派不上用场,终于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不过,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理论上说,“犯字”又有了用武之地。

但新生代的年轻父母们,还会沿袭这一快要消失的传统吗?

如果你是二胎、三胎的爸妈,会采用“犯字”来给孩子们命名吗?

/End.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

别忘了点赞、转发和关注哦!

~您的举手之劳,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古今神秘文化

小传统,大视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