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蚂蚁中的“鬼家伙”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人类社会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鬼家伙,谁料蚂蚁社会中竟然也有!

会种“小蘑菇”的机灵鬼

在南美洲的圭亚那,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一队队的切叶蚁拖着钱币大小的树叶,马不停蹄地往自家的“地下花园”搬运,有的搬运队伍竟能长达200多米,犹如打着绿色旗帜的袖珍版吉普赛大篷车队。它们如此痴迷地搬运树叶,是为了吃树叶吗?

研究证实,切叶蚁并不以树叶为食,它们收集树叶另有其他特殊用途。那么,它们究竟想做什么呢?仔细观察发现,当体形很大的工蚁把树叶采集回来后,体形稍小的工蚁便开始用嘴把叶子切成碎片;随后,碎叶片又被它们送到一间专门的“加工室”,守候在那里的工蚁再将其嚼成叶泥,并且加入一种含有酶的肥料;接下来,一群切叶蚁把这些施过肥的叶泥搬运到新挖掘的“植物园”里,铺在干树叶上,与此同时,另一群有明确分工的切叶蚁则会采集一些像“小蘑菇”的真菌,并将其移栽在叶泥上;慢慢地,这些“小蘑菇”便会生长起来,成为一个“小蘑菇园区”。此外,还有一群切叶蚁专门负责“小蘑菇园区”的管理和采摘工作,以供切叶蚁集体食用。

这些家伙竟然会对树叶深加工,然后巧妙地移栽真菌来繁殖真菌,实在是太聪明了。如果评选蚂蚁中的机灵鬼,它们无疑会摘得桂冠。

被植物利用的倒霉鬼

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中部,有一种会开花的小树,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小树嫩叶上大都会长有一些很小的袋状物,里面经常有蚂蚁进进出出。原来,那些袋状物就是蚂蚁的巢穴。科学家发现,这里的蚂蚁和小树尽管有着共生关系,但这种关系却非同一般。

原来,蚂蚁和小树最初还能相互依存,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蚂蚁需要小树提供栖息地,而小树则需要蚂蚁给自己当保镖,以此来免受昆虫的蹂躏和吞吃。但奇怪的是,这种“亲密关系”并不能维持长久,小树一旦长大,树叶不再稚嫩以后,便会把缠身的蚁袋甩掉——让它们逐渐脱落,而它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成熟的树叶已不惧怕昆虫的蹂躏和吞吃了,这时再驮着蚁袋,会影响小树自身的生长,因此那些原来痴情于小树的蚂蚁最终被小树抛弃了,成了倒霉鬼。

那么,这些倒霉鬼为什么会走霉运呢?前不久,巴西科学家做了一个专门实验,他们发现这些倒霉的家伙并不是运气不好,而是一种行为报应。科学家先将小树身上的蚂蚁驱逐殆尽,结果发现,这些树枝上新长出的嫩芽大约有一半都成了许多昆虫的腹中物,和那些有蚂蚁保护的小树截然不同。但奇怪的是,这些没有保护的小树开出的花朵竟然是有保护小树的8倍。科学家据此认为,小树在受到蚂蚁保护的同时,还同时受到了负面影响——影响开花,因此小树在树叶成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甩掉身上的蚂蚁“包袱”。

被误解的“懒鬼”

早些时候,日本研究人员发现,蚂蚁中的工蚁并不是像先前人们想象的那样,个个勤劳,它们当中也有游手好闲的“懒鬼”。

研究人员分别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日本黑蚂蚁的活动进行了观察。他们先把3群蚂蚁分别放进人造蚁穴中,并给它们一一做了记号。他们花费5个月时间对这些黑蚂蚁进行了持续观察,结果发现,工蚁中竟然存在另类:大约80%的黑蚂蚁忙于从事某种工作,例如清理蚁穴垃圾或收集食物,它们很少停下来休息,但有20%的黑蚂蚁则整日无所事事,很少干活或根本就什么都不做。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事实真相,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另一项试验。他们从其中一群黑蚂蚁中移走6只勤奋工作的蚂蚁,结果其他原本就很忙碌的黑蚂蚁因人手少,变得更忙碌了,但那些懒鬼黑蚂蚁依然无动于衷,完全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依旧懒洋洋的,很少干活或什么都不做。

为什么蚂蚁社会里会有“懒鬼”存在呢?后来的研究发现,蚂蚁中的“懒鬼”不是真懒,而是另有“公干”。为了搞清楚这些“懒鬼”的存在价值,日本科学家又专门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当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勤快的蚂蚁马上一筹莫展,并乱了阵脚,而“懒鬼”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这些“懒鬼”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整个社会组织最新出现的大问题,同时不断寻找新的食物来源,从而保证群体不会因突发问题乱了方寸,并能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由此看来,说它们是“懒鬼”,还真是冤枉了它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