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陆人最早何时来到台湾?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最早在台湾岛上生活定居的古人类来自大陆,这本是一个很合理的猜想,但以前考古学家却并非都这么认为。那现在有什么新证据?


舍近而求远寻台湾人的远祖

台湾岛和祖国大陆自古一衣带水,福建沿海福州一带海岸离台湾岛最近才只有大约130千米。按我们一般的看法,台湾岛上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然应该是从大陆最靠近它的福州一带过去的。可是与我们的想法相悖的是,长期以来关于台湾土著居民的最早起源,在考古学界流行的是另外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台湾土著起源于马来西亚及南太平洋诸岛。这个说法的证据是,从人种学上看,马来人和南太平洋诸岛的玻利尼西亚人比起中国大陆人种,在遗传特征和语言上与台湾最早的土著居民更为接近。

还有一种观点是,台湾土著最早源于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长江三角洲一带。为什么考古学家要舍近而求远呢?这是因为台湾岛虽然离大陆很近,但要是没掌握一定的航海技术,古人恐怕还是难以抵达的。可是迄今考古学家在福建沿海一带未曾发掘出任何远古人类使用过舟桨的遗迹,而且这一带现在又是富庶的稻米产区,往回追溯,生活在这一带的远古人类自然也应该以农业生产为主,航海对他们并非必需。如此一来,他们是否曾经掌握过比较先进的航海技术就更成悬念了。而在长江三角洲,科学家倒是发掘出了距今约7700年前的独木舟、船桨的遗迹,证明那时生活在这里的人就已经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技术,有能力从长江下游地区出发航行到台湾岛。

我们知道,发现古代遗迹多半要靠侥幸。仅仅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古人类使用过的舟楫等遗物就轻易放弃了我们认为很合理的一个猜想,在我们看来真有点难以接受。但科学毕竟是用证据说话的,没找到证据,再合理的猜想也不过是猜想。这就怪不得考古学家要舍近而求远,提出上述两种道理上虽不尽合理,却能找到一定证据支持的看法了。

桑田变沧海,农民变渔民

不过,最近有一组美国考古学家对上述两种流行观点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一些佐证。

从中国地形图上看,现今我国福建省福州一带是夹在丘陵间的一块盆地。但考古学家通过对福州盆地地层土壤的分析表明,由于历史上曾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福州盆地在远古时期一度洪水泛滥,盆地被淹在水下。根据碳同位素记年法可以大致判断,洪水期大约始于距今9000年前,在约7000年前达至顶峰,此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直到约2000年前才渐渐退去。现今盆地里的一些小山,在洪水期间被分隔成了一座座孤岛,最高不超出水平面23米,方圆不足2千米。

可想而知,如果当地的古人类之前在盆地里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大洪水期间他们就不能继续旧业了。他们不得不在这些分离的孤岛上建立许多居住点,为了生存和交往,又不得不发展航海技能,驾着船只,靠打鱼和捕捞其他水产品为生。

虽然在这一带目前还没有早期水上航行物的遗迹被发掘出来。但考古学家推测,福州盆地的古代居民很可能用竹筏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竹筏在水上航行异常稳定,不亚于木舟,至今还被闽江沿岸的人们沿用。

从中国“三级跳”跳到南美洲?

考古学家还从位于福州盆地,距离海岸80千米远的小山顶上找到两个史前人类活动过的地方。这两处地方可能就是当时人类聚居的村庄,其中一处证明大约建于距今5500年前。他们发掘出了大量距今约6000年到43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其中包括陶器和贝类残骸。

更有力的证据是,考古学家在大约5000年前台湾土著居住的村落遗迹里也发现了相同类型的陶器。他们在遗迹上还发现了小米。小米产于中国北方,台湾本地并不适合种植。因此,考古学家猜测,可能是有经验的福州盆地水手曾经沿着海岸线做过探险和交易,他们不仅把本地的陶器制造技术,也把从北方人那儿交易获得的小米带到了台湾。

在此之前,已有证据表明,台湾岛上从事农业的村庄最早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这正好出现在对岸福州盆地遭受大洪水时期,所以这也许并不是一个巧合。正是这场洪水迫使福州盆地的远古居民发展出一种有别于农业的航海生活方式,最终让他们能够漂洋过海,航行130千米抵达台湾岛。

有的考古学家还认为,这些最早来到台湾岛的古人类并不安分,他们还以台湾岛为基地,从一个岛“跳”到另一个岛,跨越数千里的海域,足迹不断往南太平洋纵深处延伸,甚至可能远抵南美洲,美洲印第安人都可能是他们的后裔。台湾最早的土著居民之所以与马来人和玻利尼西亚人有亲缘关系,不是因为他们起源于南太平洋人种,而是相反,南太平洋诸岛人种起源于台湾,而最终的发源地却是中国大陆。

所以,最早到台湾岛上生活定居的古人类应该来自祖国大陆,时间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