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态”这个好词,是怎么被用“坏”的?

 传统文化管窥 2019-11-08

变态”这个词,今天很多时候都被当成了贬义词来用。比如我们说:“他是个变态!”这是名词形式;而说:“他好变态!”“他真变态!”则是形容词形式。不管怎么用吧,都是说这个人在精神上或行为上不正常,且尤指性方面的不正常,即“性变态”!

然而,在传统汉语中,“变态”却极少用作这个意思;古文中的“变态”,更多是指事物变化的情状,或事物的情状发生变化

比如《荀子·君道》说:“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态而不穷,审之礼也。”意思是,贫穷而不卑屈,富贵却不骄纵,同时遇到各种事变也能应付自如,这都是因为弄明白了礼义的缘故。

这里的“变态”,指事情发生变化,是个中性词。不过,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变化,变化就不会刻板呆滞,不会是一潭死水,才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所以很多时候,事物要“变态”才好——

山要“变态”才好:“好山如佳人,变态百种好。阴晴朝暮间,可爱不可道。”(宋·钱绅《九月十五日济川诸公同游因成长韵》)

花要“变态”才好:“满园红共紫,变态从今始。争看绿衣郎。思为并蒂芳。”(明末·李渔《笠翁诗余·菩萨蛮》)

音乐要“变态”才好:“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三国·嵇康《琴赋》)

舞蹈要“变态”才好:“梁溪六旦、八旦之舞,分行山立,进退开阖,参错亦极变态,最为美观。”(明·潘之恒《鸾啸小品》)

诗文要“变态”才好:“薛许昌答书生赠诗云:“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讥其不能变态也……乃知文章变态,初无穷尽,惟能者得之。”(宋·蔡绦《西清诗话》)

书画要“变态”才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唐·孙过庭《书谱》)

……

可见,在古代,尤其是对美学和艺术作品,“变态”往往是一个夸赞之词

那么,“变态”是怎么变成我们今天这种意思的呢?这大概跟西方文化的输入有关。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心理变态、性变态的学说影响很大,在翻译成中文时,这种意思被译为了“变态”,这就为这个词注入了新的含义。随着其约定俗成,使用越来越多,逐渐乃成为了“变态”一词的主要义涵。而“变态”的传统本义,人们倒逐渐淡忘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幽默”一词,在古汉语中是形容安静的,屈原《九章·怀沙》中有“煦兮杳杳,孔静幽默”句;而我们今天使用的“幽默”,则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原来的意思基本已被丢弃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