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SME | 自然环境中一种植物病毒对寄主的感染呈现季节性互作

 微生态 2021-04-13

推荐:江舜尧

编译:Frank

编辑:小菌菌

京都大学生态研究中心Mie N. HonjoHiroshi Kudoh等人于20191030日在The ISME Journal发表题目为《Seasonality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a plant virus andits host during persistent infection in a natural environment》的文章,该文章首次报道自然发生的在植物病毒感染中病毒动力学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具有季节性的研究,该研究方法也为研究作为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宿主-病毒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策略。


文章摘要

持续感染是病原体持续存在于宿主个体中的现象,在病毒宿主系统中广泛存在。然而,季节性环境如何在这种亚稳态过程中改变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人们对此知之甚少。作者发现芜菁花叶病毒对宿主植物鼠耳芥的3年谱系间感染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宿主体内的病毒动态和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季节具有高度依赖性。病毒在新叶中的积累具有温度依赖性,并在冬季受到抑制。转录组分析表明,在春季和秋季存在不同的防御机制,即水杨酸依赖抗性和RNA沉默。除防御基因外,已感染植物和未感染植物之间的转录组差异仅在秋季的上部叶片中短暂出现。然而,保留在下部叶片中的病毒会在春季转移到宿主植物的无性系后代中。在鼠耳芥—芜菁花叶病毒系统的世系间感染中,宿主的无性系繁殖和病毒向新的无性系花结的传播在冬季到春季的过渡期得到了保证。病毒和宿主越冬的方式对了解温带气候下病毒与宿主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至关重要,了解季节性甚至可以为植物病毒生态学提供新的见解。

文中重要图片说明

图1 | 芜菁花叶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鼠耳芥自然种群中的植物。

图2 | 三年内观察在三个感染的鼠耳芥植物斑块中芜菁花叶病毒的宿主内积累和系统发育关系。

图3 |冬季鼠耳芥上部叶子芜菁花叶病毒的积累受到抑制。

图4 | 在温度转换实验中,低温抑制了上部叶片中芜菁花叶病毒的积累。

图5 | 在鼠耳芥天然种群中,春分/秋分点(SE / AE)和夏至/冬至(SS /WS)芜菁花叶病毒感染植物和未感染植物之间季节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你可能还喜欢

  1. 综述 | Journal of Hepatology | 肠-肝轴在肝病中的影响: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2. 科研 | Microbiome:对健康个体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与人口学、环境和宿主基因的综合评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