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tommyj88 2019-11-09

今天是立冬,接下来就该是小雪、大雪了,到那时大雪纷飞,大地呈现在一片凛冽的寒风之中,梅花却顶风傲雪争相怒放,又是人们踏雪寻梅、赏梅、咏梅、画梅的好季节。

古往今来,梅花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吟咏梅花佳作可谓数不胜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都是古代诗人描写梅花的经典诗句。

然而,我却最喜欢王冕的:“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是他的题画诗,他不但诗写得好,梅花也画得好。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南朝梁代的张僧繇曾经画过《咏梅图》,这也许是最早将梅入画的一位画家。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元 王冕《墨梅图》

王冕,131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诸暨一个贫寒之家,字元章,号梅花屋主;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从小养成性格倔强、孤傲,鄙视权贵、同情穷人的个性。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写道:“冕本狂生,天才纵逸,其体排宕纵横,不可拘以常格。”“王冕者,诸暨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家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下,执册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皆土偶,狰狞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收为弟子,遂成大儒。”

从这则记载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王冕幼年时的生活轨迹,以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他之所以爱梅、种梅、咏梅、画梅,与他的生活及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少年时的王冕也如其他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曾专心研究孙武兵法,学习击剑,有着澄清天下之志。常以伊尹、吕尚、诸葛亮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梦想着像他们一样,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当时的朝政为元蒙贵族把持,很少有汉人做官,这些权贵十分惧怕和排斥汉人,使得王冕报效国家的理想成为泡影。他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应试却不中,回到家中愤慨地把自己应试写的文章付诸于炬,以绝仕途之恋。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元 吴镇《墨梅图》

元蒙入主中原,很多地方官员为了钱财,而不惜效法摸金校尉,做起盗墓贼的营生。当时驻守江南的释教总统杨琏真加,发掘南来帝后之陵墓,孤山林和靖之墓也未能幸免。然而墓中并未挖到金银财宝,只挖出一条白玉簪。王冕听闻此事,深为震动,写下了“生前不系黄金带,身后空余白玉簪”的诗句,以表达他对林和靖的崇拜之情

林和靖,原名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隐逸诗人;967年出生在奉化大里黄贤村。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因不满朝政的昏庸无能、官员的趋炎附势,独自外出云游;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与高僧诗友相交甚密。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惟喜植梅养鹤,终生不仕不娶,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真宗皇上闻听此事后,十分欣赏林和靖的为人,便赐粟帛,命府县官员多多体恤于他,让其十分感激,但他从不以此骄人。很多人劝其出仕,均被他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宋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林和靖不为功名利禄所动,隐居孤山20年不出,布衣终生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王冕,我想这也许就是王冕爱梅、种梅、咏梅、画梅的由来。

从史料上看,有梅的最早记载出自《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以梅入画则应始于南北朝,到宋代仲仁和尚画墨梅方流传开来。宋代的杨无咎、马麟、林椿、赵孟坚、宋徽宗,都是这一时期的画梅高手。

《宣和画谱》中虽然也有唐人画梅的记载,但无作品流传下来,致使后人无法品评,只能根据文字去揣摩才能得一个大概,然而宋代就不同了,有很多画作流传至今,这一时期可说是画梅的兴盛期。在宋徽宗的大力推崇下,涌现出一大批画梅名家。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宋徽宗《腊梅山禽图》

为了读懂弄通我国有关梅文化的传承历史,我先为大家讲述几则爱梅、种梅、赏梅、咏梅、画梅的逸闻奇事,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梅花和尚仲仁,月下摹影悟墨梅

北宋年间,华光寺有一个和尚,名叫仲仁,十分喜爱梅花。他在寺院中种了很多梅,每当花开的时候,便把自己的床放在梅花树下,时时观察欣赏梅花的风姿神韵。

有一次夜色来临,月光下的梅花呈现出疏影横斜的姿态,投射于窗户纸上,十分动人,仲仁和尚便用毛笔将其摹写下来。第二天一看,梅花的神韵格外生动,于是他照此法继续揣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对梅花的画法了然于胸,总结出一套墨梅画法,编辑成《华光梅谱》流传后世,人们都尊称其为墨梅的开山鼻祖。

画墨梅讲究用墨用水的技巧,只凭浓淡相间的水墨色调晕染而成,不作任何颜色添加,就将梅花的品种、姿态神韵通通表现出来,此法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另辟新路自成一格的画法。当时著名诗人黄庭坚评仲仁的墨梅“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诗僧惠洪也赞赏仲仁“华光作此梅,如西湖篱落间,烟重雨昏时节”,可见当时名人对华光和尚的墨梅画法,赞赏有加十分推崇,使得他这一突破性的墨梅画法得以传承下来。

《华光梅谱》一书,总结画梅口诀,取象、三十六病决等。他认为世上有十种梅花,其中山梅、江梅、野梅,应是指大自然中的梅花;而官梅、园梅、盘梅等,应为园艺师造型浇灌出来的。并指出“十种梅花木,须凭墨色分,莫令无辨别,写作一般春。”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元 邹复雷《墨梅图》

二、梅花痴者杨无咎,甘为“奉敕村梅”人

在文史资料的记载中,传承仲仁和尚墨梅技法的当数杨无咎。年轻时杨无咎住的地方,相传有一棵“大如数间屋”的老梅,苍皮藓斑、繁花如簇。他经常对着梅树观察写生,深得梅花精神风貌,后得《华光梅谱》潜心研习,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

年轻气傲的他,将自己画的梅花图进献宫廷,宋徽宗看了以后并不赏识,斥其为“村梅”。杨无咎对此并不理会,仍然坚持自己画梅的风格,并在其画梅作品中题上“奉敕村梅”四字,既是自嘲,也是坚持一种梅的精神。

南宋时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记载:“绍兴初,华光寺僧来居清江慧力寺,士人扬补之、谭逢原与之往来,遂得其传。补之所作,后益超出,格韵尤高,然觞次醉馀,虽娼优墙壁肯为之,他有求者往往作难。”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扬补之的墨梅画法,的确得到仲仁和尚的真传,其画梅的状态也的确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喝醉时的杨无咎,能在任何一堵墙上涂画心中的梅花;但如果清醒的时候,带钱去求画反而会被拒之门外,这也许就是古代画梅之人的怪癖。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宋 扬无咎《四梅图》局部

在杨无咎的传世梅花作品中,《四梅图》可视为精品,这是一件晚年之作,画分四段,可分可合,每段可独立成幅。从自跋中可以得知他是在完成一位朋友的命题:“要余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均各赋词一首。”

这一独特的命题,对于梅痴的杨无咎来说,无异于激起了他画梅的兴致。于是他调动自己对梅的领悟,在未开一幅上,一笔疏枝斜向飞出,聚三攒五的几个花苞,错落有致,以少胜多;欲开一幅增加了些许梅花,花瓣清晰却不见花蕊,含羞待放;画梅盛开,则用笔刻画出梅花花朵经霜浴雪、丰腴脂浓的风姿;画将残梅花,枝头上零落露蕊,花托自嗟,偶有几瓣也将飘飘欲坠,一幅残败之态。四段墨梅将梅的盛衰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在画法上,花朵采用勾线,枝干却运用墨的干湿枯涩手法,表现出枝干的老嫩变化,瘦枝冷蕊,清香袭人,古拙高雅,动人心魄。

画中四首调寄《柳梢春》词,抒写了画家本人对梅花的领悟及赞美,又紧紧扣住朋友出的题意。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南宋 马麟《层叠冰绡图》

三、梅花太守孙隆,翁婿同续梅花法

孙隆,永乐九年以贡生入选“黄门”,官至兵部主事。一生喜阅群书,善琴棋书画,尤喜画梅。明正统年间出任徽州知府,人称“梅花太守”。据说其传承华光、王冕一脉,颇得其神韵。

明成化年间,瑞安仙降街的横街村建有一座高大院落,朱漆兽环大门,门额上高悬“黄门”两字,足见主人身份非同一般。“黄门之署,职任亲近。以供天子,百物在焉,故有画工……”据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黄门”是皇宫内画工的艺术创作场地,这所院子便是“梅花太守”孙隆的府第。

明朝时期,因国泰民安,上自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对艺术有着诚挚的热爱,奇石玉器、古玩字画、花鸟鱼虫无不迷恋有加。孙隆因善画梅花,他的院子里也种满了梅树,每当梅花迎寒怒放之际,他就叫家人一起到树前赏梅、观花。他一边细心领略梅的精神风貌,兴致来时就乘兴挥洒一蹴而就。有人赋诗赞美他所作的梅花:“一点二点梅头雪,五里七里香不绝。动人春色满江南,黄昏已到胧朦月。”可见他画的梅花楚楚动人,可谓佳品!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明 孙隆《雪禽梅竹图》局部

孙隆喜欢画梅,他的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也偏爱画梅,被他视为掌上明珠悉心调教,画艺大增。

孙隆在京供职期间,有一同乡晚辈名叫任道逊,此人不但仪表堂堂、人品出众,且才华横溢,于是悉心栽培,最后成为他的乘龙快婿。妇唱夫随,孙隆的女儿将画梅的技艺传授给任道逊,再经孙隆指点,使其也成为一位画梅高手。

清代诗人黄绍弟的一首诗就是描写此中逸事:“雪斋风格一技斜,粉本流传照紫霞。冰玉双清家法在,齐眉夫妇写梅花。”从诗中我们可以得知任道逊夫妇的梅花,完全继承了孙隆的家法。

任道逊历官宣六朝,官至太常少卿,后人有诗一首:“八十二龄天上客,乞归林下十年余。一身澹泊唯甘节,两髻萧疏尚著书。挂壁有图开太极,盖棺惊梦返华胥。从今门寂诗坛冷,老泪那禁湿布裾。”这首诗反映了后人对他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很多翁婿式典范,孙隆、孙梅花、任道逊被誉为翁婿画梅三圣手,成为画梅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代代传颂。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宋 林椿《梅竹寒禽图》

四、独目著梅汪士慎,全凭心观画梅花

历代画家因慕梅花不畏严寒、清高孤傲的品性,而争相为其传神写照,画到地老天荒的有之;画到贫困残身的也有之。清代著名画家汪士慎就是这么一位,垂暮之年一目失明,仍为人作画,自刻一印曰:“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仍然在画,署名“心观”二字,可见其对梅花的爱慕深到何等程度!

汪士慎1686年出生于安徽休宁,字近人,号溪东外史;寓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善分隶、花鸟,尤喜画梅,他画的梅花在扬州诸家中品格极高,颇受时人称颂。

汪士慎认为画梅花尤难,关系到文人的精神风骨、清新雅逸的气质,画不好则神貌皆失,也就失去了画梅的意义,所以他画墨梅就是借墨的浓淡来抒写梅的清冷寒香、疏淡雅致的文人襟怀。金农评他画的梅花为:“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能得到金农如此高的赞誉,可见其梅已画到超凡脱俗之境。他在自己的一幅墨梅图中题诗一首:“驻马清流香气吹,东风渐近落花时。可怜踯躅关山客,才见江南第一枝。”

历代画梅的画家都有一个共性,不喜欢和官家和有钱人打交道。汪士慎客居扬州,以卖字卖画谋生,极少与富贵人士为伍,他写诗自嘲:“懒向长官垂组绶,爱从野客话烟霞。”他渴望闲散清淡的生活,所以一生并不富裕,经常弄得饭钱都没有,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他的这种境遇同时也是古时文人的宿命。

随着汪士慎在扬州的名气越来越大,再加上朋友的帮衬,他终于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买了一处老房子,于是他又变得身无分文。本想有一处安身的地方可以潜心书画,不想却又染上眼疾,没有钱去医治,一拖再拖,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在他54岁的时候,画了一幅《梅花图》,左眼终于完全失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表现出消沉,反而越发勤奋豁达,继续挥汗如雨叙写梅花精神体态。郑板桥看了他所作的《梅花图》,称其“清品极高”,他则自嘲自己为“独目著寒花”。67岁的时候,他的另一只眼睛也渐渐失去光明,这无异对他的生活又造成一次极大的打击。汪士慎仍然没有倒下,继续挥毫泼墨。当然,这时的他并不是用眼来观察描写这个世界,而是用心来观察描写这个世界,他画的是心中之梅。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号,曰“心观道人”,以心观道,这就是一个画梅老人的精神写照!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清 汪士慎《墨梅》

五、梅花情圣彭玉麟

彭玉麟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他不但功勋卓著,在个人情感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品格也让世人称赞。

彭玉麟为了怀念自己的恋人梅姑,一生画了10万幅梅花,并且每画一诗。字字带血,朵朵含泪,其中充满思恋、牵挂、愧疚、悔恨和爱恋。如此巨大的工程和感人的真情,称他为“梅花情圣”一点也不为过。

彭玉麟1816年出生于安徽安庆府,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他从小与外祖母领养的女儿梅姑青梅竹马,虽然按理他应该叫姑娘为“姑姑”,但因其为领养,虽长他几岁,且情愫渐生,便私定了终身。

长辈们认为他俩在一起有失伦理道德,所以假托八字不合硬将二人拆开。遵照长辈意愿,梅姑被迫嫁给他人为妻。彭玉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上人,踏上了别人的花轿,肝胆寸断,四年后,梅姑不幸死于难产,噩耗传来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身心俱裂。他泪流满面地哭诵:“一生知己是梅花,一生知己是梅花!”并发誓余生要用10万幅梅花图,来祭奠逝去的爱情。

从此以后,无论军政要务如何繁忙,他都要抽空画一幅梅花,通过手中的画笔与天上的梅姑对话,倾吐自己的相思之情,并且每画一幅都要盖上“伤心人别有怀抱”和“一生知己是梅花”两方印章。他对梅姑的这份情感一直坚持到临终,76岁的他仍强撑着用颤抖的手一丝不苟地画了一幅梅花。

有人做过统计,彭玉麟一生共画了10万多幅梅花,履行了他用10万幅梅花祭奠梅姑的誓言,也了却了自己爱的夙愿。真不愧为“感天动地真情在,为还情债十万花”的一代情圣!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清 彭玉麟《墨梅图》

在我国画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画家创作了数以万计精美绝伦的作品,如仲仁的《墨梅图》,赵佶的《腊梅山禽图》,杨无咎的《四梅图》,马麟的《层叠冰绡图》,林椿的《梅竹寒禽图》,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吴镇的《墨梅图》,王冕的《墨梅图》,文征明的《冰姿倩影图》,及画梅高手徐渭、陈洪绶、弘仁、八大山人、石涛、李方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胄、王雪涛等。但是不知为什么,如有人问到我国谁的梅花最有名,百分之九十的人会答:“王冕——!”

王冕笔下的梅花为何会那么受人喜爱,有那么大的名气?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叙述:

一、来源于他对儒家道德伦理的信仰

早在我国两宋时期,执政者为了自身政治利益上的巩固和发展,大力推行尊儒重道的思想,得到大多数文人的支持和拥护。而文人墨客的性格大多表现为内向发展,他们往往以君子自居。“君子”是中国士大夫心目中理想人格的标准,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用有特点的自然物来比喻君子的高尚情操,使君子的人格更加形象,更加具体,这种做法的审美依据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以自然之美来审视自己,并从中找到自己,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这种思想意识,在儒家理论中称为“比德”。“比德”的代表一般有梅、兰、竹、菊、山、石、水、玉之类,这种思想和作风极其符合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而世人也纷纷争相效仿。王冕作为元代一个饱受战乱之苦的文人,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以梅花作为自己人格的象征,表现自己高雅、顽强、隐逸、谦和的精神品性,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所以他笔下的梅花,能够做到传神写貌,趋于化境。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元 王冕《寒梅图(香雪断桥图)》

二、来源于他对人生经历的磨炼

王冕的一生除幼年时家境贫寒所遭受的痛苦之外,就是他初试不第所遭致的打击。成年的他怀着对家国民生的堪忧北上游历,途中他耳闻目睹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更增添了其对元蒙统治者的仇恨。在《南城怀古》一诗中写道:“日上高楼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契丹踪迹埋荒草,女直烟花隔短墙。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书生慷慨何多恨,恨杀当年石敬瑭。”数千里的壮游使他扩大眼界,新增朋友拓展胸襟,爱国爱民情怀与日俱增,树立起他牢固的人生价值取向。

据记载于京期间,一个元蒙大官因爱王冕字画,设法将他请到府第做食客、谋士,被王冕拒绝:“尚书先生不要见怪,你太不聪明,再过几年此地就成为狐兔出没的场所了!何必做官呢?”这位大人十分恼怒,王冕为躲避灾祸很快逃出京城。他一生所作的诗中,就有怒斥元朝统治暴政的诗:“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至今成老翁,不识一字书。”诗中表达了他对当权者的讥讽与憎恨,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堪忧。

王冕回到家乡,《王冕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冕既归越,复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王冕以他的胆见卓识预测了元朝腐朽没落、大厦将倾的政治局势,引起当权者的记恨而迫害于他,他为躲避追杀迫害躲进九里山中,过起他躬耕农桑、画梅寓志的野逸生活。后来政治局势的发展也证明了王冕的推测,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98年的统治。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元 王冕《墨梅图》

三、来源于他对梅花人格赋予的热爱

数千年来中国的梅文化主流,主要依据儒家的君子比德的思想为基础,审美上表现为崇尚自然,他们将梅不惧严寒、傲雪而开的自然属性,比喻为自身的品格,王冕就是这样。他效法林和靖,从爱梅发展为种梅、吟梅、画梅,终身躬耕桑麻,以梅为伴朝夕相处。对梅的含苞、吐蕊、开花、抽叶及其生长规律,风、晴、雨、露,观察得细致入微了然于胸。

从梅花的身上,他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每当寒风凛凛的冬季,万物萧条、百花绝迹,唯有梅花悄然开放,冷艳清香。它谦和内敛、凌恶不惧;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这种品格正是王冕的追求,同时也是他人生的写照!

正如清代朱方霭在《画梅题记》中说:“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这种思想意识在王冕的梅花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则流露出爱国情怀;有的表现自己不凡的思想抱负,有的则又表现自己嫉世妒俗的愤慨。总之他将自己的一生经历,都寄托在梅花的创作上,借物寓志,以物抒情。

据清代吴仲伦在题《竹波轩梅册》上写道:“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官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喻“疏旷平远”,以官梅比喻为“金碧庄严”,借以隐喻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格。王冕的墨梅可用“神韵秀逸”来概括,从构图布局到枝干花朵都十分讲究。有时密,有时疏,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如他的《墨梅图》和《南枝春早图》,便是很好的例子。疏则如疏影横斜,疏淡有致雅韵出尘;密则俯仰有叙,左顾右盼聚散相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梅花孤芳自赏、超凡物外的精神风貌。

朱方霭在《画梅题记》中写道:“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明时陈宪章常师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继之。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元 王冕《南枝春早图》

四、来源于他对梅花画法刻苦的修为

画梅之风的形成和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先是北宋的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精神和风骨,使当时的文人墨客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爱慕情感。范成大在《范村梅菊谱》中写道:“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有扬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盖吴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冕的梅花画法是继承了华光和尚和扬补之一路的风格。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他笔下的梅花和他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人生磨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王冕采取的密花构图,可说是别出心裁以密取胜。他在枝干的安排上采取长处疏、短处密,虚实相间,层次分明;既合符梅花的生长习性,又恰到好处地抒写了胸中逸情,真可谓对华光和尚及扬补之“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多而不繁,少而不亏”的写梅要旨,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因此他笔下的梅“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一笔梅梢数尺写,清高拔俗露笔端。”看他画的梅花图,真如身临其境,或娇艳灿烂,或香疏清雅。正如汤叔雅说:“其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开谢,有落英。”画出了老树枝怪花疏,嫩树枝密花繁,在行校、布干、点萼、生花等技法上,无不从其长年累月对梅花的喜爱及细心观察体会中得来,妙不可言!

清代画梅大家赵兰舟在他的《竹波轩梅册》中写道:“扬补之、王元章为癯仙,尽洗铅华,别开生面,华光老人又为写影传神,画梅之能事毕矣。”可见王冕的墨梅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徐渭、陈淳、八大山人的大写意梅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今无数画家画梅花,为何唯独王冕最出名?

元 王冕《墨梅图》

近现代画家画梅,就没有古人画梅的思想基础和儒家情怀,所以大部分作品落入俗套,有的甚至是装模作样、无病呻吟,与王冕笔下的梅花比起来,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比如这幅《墨梅图》是王冕晚年的杰作,梅花都呈倒挂形,自上而下,花繁盈枝,如玉屑银珠散在画面上,烂漫天真,一股清香之气扑面而来。此前,善于画梅的宋人,构图大多为疏枝浅蕊,以简洁来表现梅的清冷孤傲,但王冕却别出心裁,以密不透风的构图,营造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为梅花精神平添了无数生机,造就了另一番气概!

图上有画家自题诗五首,多达数百字,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是不多见的。图中同时加盖了“王元章”、“会稽外史”、“竹斋图书”等印章,这些印章都出自王冕之手,此幅作品充分地展示了其诗、书、画、印的独特风貌,将梅的清冷、诗的奇特、书的隽秀、印的古拙完美地融汇在一起,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