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届高二中国地理综合测试题

 风吟楼 2019-11-09



索契位于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下图示意索契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索契西临

A.咸海 B.红海 C.里海 D.黑海

2.索契成为亚热带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邻海,气温年较差小 B.冬季气温较同纬度高

C.夏季晴天多, 太阳辐射强 D.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3.索契的降水特点是

A.年雨型 B.夏雨型 C.冬雨型 D.少雨型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到②地势由一级阶梯到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该山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A.1月的山顶 B.1月的山麓

C.7月的山顶 D.7月的山麓

7.该山位于

A.浙江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吉林省

8.导致该山1500m以下1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晴天多,降水较少

C.山谷风出现频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四高原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在甲的东北 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丁的东南 D.丁在甲的西南

10.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 )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C 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12.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 )

A.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

下图为“ 我国在同一纬线附近的三个城市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图 ”。 完成下面小题。

13.①、②、③城市所在的地形区最可能是

A.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云贵高原 B.江汉平原、江淮平原、横断山区

C.太湖平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14.③城市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受季风影响小 B.海拔高 C.气温低 D.距海远

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图”(下左图)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和生态定位图”(下右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16.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降水 C.地形 D.光照

17.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县行政区域图.该县海拔在200- 2000米之间,境内有多条河流洗经,各支流居民点面积占其河谷面积的比例十分接近。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关于该县的叙述,正确的叙述是

A.位于地势第三阶梯 B.5-6月是降雨最集中的时间

C.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特别高 D.“秋风扫落叶”是该地一个很普通的景观

19.影响该县聚落规模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质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成都小于西安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太湖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21.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C.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22.下列关于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山脉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甲所在的河段,解放以后曾经出现过断流现象

C.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较丰富

D.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

23.若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建设大型水电站,则最宜建在(  )

A.①地 B.②地 C.③ D.④地

24.下列有关a、b、c三地降水量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c>a>b D.c>b>a

下图为“1951-1988年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频次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图示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台风 B.旱灾 C.洪涝 D.寒潮

26.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最可能是

A.甲——3、4、5月 B.甲——7、8月

C.乙——12、1、2月 D.乙——3、4月

27.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用水季节变化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夏季风的强弱

28.图中丙区域此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较高,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降水集中,多暴雨

C.喀斯特地貌区,下渗量大 D.气温高,蒸发量大

29.读 “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可以判断我国东部自南向北

A.年降水量递增

B.气温年较差增大

C.夏季降水量的比重递减

D.雨季变短且降水季节分配更均匀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0.左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31.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32.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33.右图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下图为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浙江省平均每年6月1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均梅雨量为301mm。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4.图示期间,浙江省

A.梅雨季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 B.梅雨季时日降水强度都不大

C.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 D.梅雨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

35.通常情况下

A.入梅偏早时雨带北侧的副高势力偏强 B.入梅偏晚时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偏南

C.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高势力偏强 D.出梅偏早时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偏南

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连续的霜冻天气

C.持续的伏旱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37.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以供人们观赏的一种奇观,这种神奇的果树--黄果柑为晚熟的柑橘品种,当地已利用这一景观大力开发了旅游业。下图是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下列哪个城市所在地区会出现“花果同树”奇观(  )

A.郑州 B.成都 C.沈阳 D.西宁

39.该照片拍摄的季节(  )

A.东北地区的河流出现春讯 B.江淮地区正迎来梅雨

C.山东丘陵地区正在收获苹果 D.华北平原银装素裹

40.影响“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最小因素是(  )

A.市场 B.地形

C.气候 D.技术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1.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最明显的是( )

A.1900年 B.1930年

C.1960年 D.1990年

42.1910—192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增多 B.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低

C.南方地区羽绒服畅销 D.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早

43.与1960年相比,1980年黄河( )

A.结冰期较长,凌汛灾害严重 B.含沙量增大,三角洲增长快

C.径流量减小,下游断流加剧 D.径流量增大,下游洪涝严重

北京时间2018年1月20日12:40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城市的二环线上。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右侧照射进车内。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4.该时段,车辆行驶在二环线上的

A.甲路段 B.乙路段

C.丙路段 D.丁路段

45.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人如织 B.西安皓月当空

C.北京香山漫山遍野都是红叶 D.鸟鲁木齐的人们早穿皮袄午穿纱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是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46.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47.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波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平早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8.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

A.天山山地 B.塔里木盆地 C.阿尔泰山地 D.准噶尔盆地

49.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

A.太阳辐射强弱 B.气温高低 C.风速大小 D.降水多少

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5天平均气温稳定≥22℃第一日的前一天是春季的结束日期。当某区内70%以上县级气象站点进入春季,则该地区进入春季。下图为我国1981年--2010年间“春天”到来的脚步。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0.图中“春天”的脚步( )

A.是指夏季风的移动节奏规律

B.塔里木盆地入春晚于同纬度地区是由于深居内陆

C.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入春晚的原因相同

D.范围由区域内连续5天平均气温≥10℃的时段决定

51.“春天”的脚步( )

A.与太阳直射点北移有关

B.影响我国水稻的分布范围

C.主要由人类生产活动决定

D.出现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读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52.图中代表拉萨的是

A.①城 B.②城

C.③城 D.④城

53.图中反映的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的配对,最符合的是

A.①城,年均值大——白昼长度 B.②城,年变化大——海陆位置

C.③城,6月偏少——天气状况 D.④城,年均值小——年降水量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

回答下列各题。

54.该山可能是

A.长白山 B.太行山 C.贺兰山 D.武夷山

55.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6.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读1961—2004年我国宁夏暴雨次数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57.从图中可知,20世纪90年代前后宁夏暴雨次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有

①发生次数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②宁夏中部地区暴雨次数少

③暴雨高发区位于南部六盘山东南山麓

④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8.下列地点中,20世纪90年代前后暴雨次数变化最小的是

A.贺兰山 B.银川 C.西吉 D.麻黄山

59.西吉暴雨次数偏少的原因可能是

A.气温较高,水分蒸发旺盛 B.位于背风坡,水汽难以凝结

C.深居内陆,水汽来源较少 D.缺少冰雪融水,水汽含量较少

下图示意我国某沿海省份一城市某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该年降水量接近当地多年平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0.甲、乙、丙、丁四地中,该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1.该城市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62.科研工作者在贡山自然保护区北纬25°19′处,海拔1300米至1500米范围内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该热带雨林的出现符合(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63.这一片新的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

①西南季风 ②东南季风

③河谷地形 ④盆地地形 ⑤全球变暖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 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指标之一。 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 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下图示意 1961—2008 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4.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

65.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A.减少农药使用量 B.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C.改变耕作制度 D.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66.甲所在省区( )

A.盛产花生、棉花、冬小麦 B.临黄海东海,河运发达

C.分布有西岳华山,地势险峻 D.春旱严重,可海水灌溉

下图是我国南昌、兰州、北京、乌鲁木齐四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比重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7.②地夏季降水比春季少,原因是②地( )

A.深居内陆 B.夏季不受东南季风影响

C.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处于背风坡

68.在图中④地最适宜布局的工业是( )

A.棉纺工业 B.钢铁工业

C.造纸工业 D.IT(软件)工业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9.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A.1月的山顶

B.1月的山麓

C.7月的山顶

D.7月的山麓

70.该山位于

A.浙江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吉林省

71.导致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晴天多,降水较少

C.山谷风出现频率低

D.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向日葵在盛开前,叶子和花盘白天随大阳从东转向西。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缓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2.在夏季向日葵花盘刚盛开时段,乌克兰的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角度比日本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比较

73.为繁衍,夏季时向日葵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原因可能是朝向东方

①可得到更多太阳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

②有助于减少昆虫采花蜜造成伤害

③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

④可减少正午阳光的直射,避免高温灼伤花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4.向日葵生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水分供求矛盾不突出,那么在我国华北地区播种向日葵最适宜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是我国某地理要素出现日期的等值线图(单位:月、日),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5.图中等值线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是

A.秋季开始的日期 B.梅雨开始的日期

C.寒潮出现的日期 D.积雪融化的日期

76.甲地日期范围是

A.11月1日~11月15日 B.11月15日~12月1日

C.12月1日~12月15日 D.12月15日~12月31日

77.乙、丙两地纬度接近,但数值差异显著,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陆位置 B.洋流 C.气候异常 D.地势高低

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越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8.下列关于图中字母a、b、c、d四地降水变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 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

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依次递减 D.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

79.该年

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对比表。根据表中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

径流总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226亿立方米

61千克/立方米

624亿立方米

0.14千克/立方米

118亿立方米

4.6千克/立方米

2 709亿立方米

0.16千克/立方米

80.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可能是

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 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81.下列有关丁河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汛期长且只有一个 B.纬度较高,有较长的结冰期

C.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大 D.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来的,对农业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8年2月4日(农历腊月十九)05:28:25,是中国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的时间 ,按照气象学标准,立春实际上是迎春。下图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时间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2.立春时,我国的冬、春季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以上为入春)大致在:

A.海南海口到台湾高雄一线 B.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太行山—燕山一线

83.40年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农业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A.当地气候变暖 B.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C.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当地降水增加

84.立春时,遵义当地:

A.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 B.昼长夜短

C.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D.地方时为05:28:25

气象学将“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2017年11月7日13时37分迎来 “立冬”节气。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冬始日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5.2017年“立冬”之时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比大约为( )

A.2:1 B.5:2 C.4:1 D.6:1

86.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冬始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 D.光照

87.关于A,B,C,D四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始日期早,纬度较低

B.B地冬始日期早,地势较低

C.C地与同纬度区域比冬始日期最晚,地势较高

D.D地为无冬区,纬度较低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指数值中的每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8.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华北地区寒潮多发

B.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提前

C.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地区羽绒服滞销

89.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  )

A.1880年 B.1920年

C.1980年 D.2000年

下表①②③④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答问题。

90.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成都 B.②为昆明 C.③为拉萨 D.④为西安

91.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 B.②位于汉水谷地 C.③位于黄土高原 D.④位于云贵高原

92.导致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读下图“我国部分省区某月(1或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93.关于甲地的气温及影响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合理的是:

A.>28°C 纬度因素 B.>28°C 海陆位置

C.<28° 地形因素 D.<28° 大气环流

94.图示月份,下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南风 B.河流进入枯水期

C.华北地区在忙种小麦 D.台湾岛西部地区降水量大于东部

95.下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气候中心评估数据显示,7月10日-26日,南方高温范围覆盖13省(自治区、直辖市), 面积达138. 2万平方公里,40℃以上高温面积6. 5万平方公里。江淮大部、江南大部及湖北西北部、 等地日最高气温普遍达到380C -400C,其中上海、浙江等多地突破历史极值。此外,浙、苏、皖、 重庆 、闽、湘、赣、鄂等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达5天-10天,浙江多地和福建局部最长连续高温日数达14天以上,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南方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下图为7月26日全国高温区预报图。

材料二 连晴高温催生近年来最热门的旅游主题―“避暑游”。下表为携程网发布的今年暑期全国最适 宜避暑目的地榜单。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南方持续高温天气的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南方持续高温天气可能的形成原因二。

(3)据材料二分析全国最适宜避暑目的地的区位特点及其成为避暑目的地的原因。

9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虚线为年降水量线。

(1)从地形角度简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

(2)说明该地区的黄土历经万年而不绝土壤条件。

9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地表水资源也较缺乏。下图为贵州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近年来,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高技术企业的巨额投资。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

(1)描述贵州的地形特征。

(2)分析贵州土地贫瘠且缺水的原因。

(3)评价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的条件。

(4)说明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企业集聚贵阳的理由。

9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

(2)分析太行山东侧山麓地区“盛产”古都的自然原因。

(3)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4)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0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10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横跨中国9省区的黄河百年来在其尾闾黄河三角洲地区向海洋方向冲积出近800万亩的未利用地,为中国这个最后待开发大河三角洲“储藏”发展空间。截至目前,黄三角地区已有20多万亩的未利用地得以开发利用。据山东省发改委摸底,黄三角地区未利用地总体规模为792万亩,其中,适宜开发的482万亩。统计资料显示,黄三角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近45%。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 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材料三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

(3)黄河三角洲是最年轻的陆地之一。根据流域发展状况推测该三角洲今后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10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雪花形状与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烫伤、冻伤的单方。吉林省是冬季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最美的雪花分布区。下面左图是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地区分布,下右图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

(1)简析吉林省东部降雪多的原因。

(2)推测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试解释其原因。

103.读锋面雨带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形成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密切相关,下图中的甲图是“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乙图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月平均位置图”。

资料二:据东方网报道,2017年上海市入梅时间是6月19日(农历二十五日),出梅时间为7月5日(农历十二日),梅雨期共16天,少于正常年份。

(1)简要概括5月至8月期间,正常年份下我国雨带推移的时空位置状况。

(2)上海2017年梅雨期内,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并判断在此期间上海出现天文大潮的具体日期是?

(3)每年雨带向北越过上海后,控制上海地区的天气系统是?该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特征为?

(4)上海2017年梅雨期出现“短梅”现象,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现象对于上海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对于此类灾害可采取何种对策?

10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开始由向东流转为向南流,一直到与渭河交汇的地方——潼关,流域内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河口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型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

(1)简述小北干流两岸滩地的形成原因。

(2)小北干流为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3)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简述此处湿地的作用。

(4)小北干流是黄河中游地区治理的难点,推测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季节并说明理由。

10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22℃时的第一天。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入秋日期等

值线分布及①②③④四条赏秋路线示意图。

(1)概括我国东部地区入秋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东部地区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延伸方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描述路线②途经地区的温度带类型及各温度带气温四季变化特征。

(4)判断①②③④四条赏秋路线中自然景观变化最显著的路线,说明理由。

106.读“我国部分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温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什么?

(2)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冬季影响该岛蔬菜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A城是我国沿海和远洋运输南方航线的中心。请说明该港口在水域方面的有利自然条件。

(4)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已跃居世界第一。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汽车基地构成了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请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原因(需列出3点)。

10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远看是一片浩瀚无边的石峰海洋,近看奇峰林立,峰丛环抱着一个个洼地。洼底常见一组组人为开发的同心圆梯田,当地人称为“龙卷地”。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七百弄位置示意图及“龙卷地”景观图。

说明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

108.下图为福建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2)简析武夷山脉东西两侧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原因。

10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大陆性气候是主要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10℃,等等。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

(1)四川盆地能够成为我国西部内陆的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许多滨海城市,如大连、天津、青岛,甚至上海都不能算作海洋性气候,而只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从降水方面分析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是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1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200 m以上,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谷底海拔从2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说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文特征。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 “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请从二者中选择一个说明其理由。

1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江谷地是我国重要的柑橘生产区,也是我国柑橘分布北界。当地为了改善橘园的生态效益,在橘园中种草作为绿肥(用 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雨季生长,旱季除草并将其覆盖于橘园 地表。

(1)指出汉江谷地较渭河平原更适合种植柑橘的主导因素。

(2)比较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112.(题文)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试述影响1月份8℃等温线的分布因素。

(2)试分析1月份海南气温较高的原因及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113.(题文)《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154.31m)和夏季气温最高(47.8℃)的地方。

(1)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16mm,蒸发量3000mm,是中国的干极。分析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很少的原因。

(2)分析火焰山地区的房屋(上右图)是半地窖式(一半埋在地下)的原因。

(3)评价吐鲁番地区气候对种植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B

3.C

【解析】考查气候类型分布、成因与特点。

1.索契位于黑海之滨,西临黑海。故选D。

2.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因为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加之位置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导致冬季气温较同纬度高。故选B。

3.索契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故的降水特点是冬季多雨,故选C。

4.C

5.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环境。

4.①地为我国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该地区的外流河,注入北冰洋;故A不符合题意.②地为大兴安岭与贺兰山之间的内蒙古草原,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草地;故B不符合题意; ③地为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故C符合题意;④地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读图可得,①和②都在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故A错误;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故B正确;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降低,故C错误;⑤为青藏高原地区,④到⑤植被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规律,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6.A

7.B

8.D

【解析】

6.读图,图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海拔高度,根据曲线可判断山顶与山麓地区气温状况。由图可知,1月份,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约20°C,出现在山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7.根据图中曲线,该山1月份山麓地带平均气温大于0°C小于4°C,说明该山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排除CD项;根据山脉的海拔高度约4000米,说明该山海拔较高,而浙江省的山脉海拔低,可推测该山应在四川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8.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是1月气温低的原因。 晴天多,降水较少是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差值大的原因。山谷风出现频率低与昼夜的温差变化相关。都不是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原因,A、B、C错。最可能是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导致山麓气温也较低,温度垂直变化小,D对。

9.A

10.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经纬网判断方向及中国区域定位及特征判断。

9.读图可知,甲位于北纬28°-38°,东经78°-103°之间,为青藏高原;乙位于北纬40°-45°,东经100°-120°之间,为内蒙古高原;丙位于北纬35°-40°,东经105°-115°之间,为黄土高原;丁位于北纬23°-28°,东经100°-110°之间,为云贵高原。甲位于乙的西南,乙在甲的东北,A正确;乙在丙北面,B错误;丙在丁的东北,C错误;丁在甲东南,D错误。故选A。

10.本题主要考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结合前面分析,甲是青藏高原,乙是内蒙古高原,丙是黄土高原,丁是云贵高原。所以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A正确;乙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B错误;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锓蚀严重,C错误;丁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D错误。故选A。

11.B

12.C

【解析】

11.若只考虑纬度,则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优越,即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越早,结束日期越晚。读图可知,④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最早,结束最迟,故纬度最低,②③开始日期较早,结束较迟,①开始日期最迟,结束最早。根据分析可知,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B正确,ACD错。故选B。

12.若③地的纬度较④低,但③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较④晚,而结束日期早,说明③地的热量较④少,所以,可能是地势影响热量。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高,为高寒气候。根据分析可知,若③地的纬度较④低,则③地可能是青藏高原,故C正确;而江南丘陵、渭河平原、四川盆地等地热量受地势的影响比青藏高原小的多,故ABD错误。故选C。

13.C

14.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的地形区与气候。

13.①图最低月气温在 0℃以上,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D 错;②图最低月气温在 0℃以上,但日照时数很少,故应该为四川盆地;③图日照时数最多,且气温较低,故应该为青藏高原。故本题选择C。

14.由上题可知③城市为位于青藏高原上,对比①、②城市,③城市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日照充足。故本题选择B。

15.A

16.B

17.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自然区的分布及农牧交错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5.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区的分布。读图可知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A正确;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高寒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区的过渡地带,B、D错误;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级与第二阶梯过渡地带,C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6.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读图可知,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制约因素最主要是降水。温度、地形、光照条件基本上能满足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7.本题考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功能。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和生态定位图”分析可知,农牧交错带是东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和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为西部牧区提供饲草料,为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能作为重要粮食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才能作为重要粮食供应基地,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8. D

19. A

【解析】

18.通过经纬度定位,该县位于太行山附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正确;位于二三阶梯交界处,A错;夏季降水集中,B错;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酸性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D错。

19.“各支流居民点面积占其河谷面积的比例十分接近”,说明居民点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带,居民点大小受限于河谷面积大小,A正确;BCD与题意无关,错。

【点睛】区域定位要准确,尤其是熟知经过我国的几条常见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及其地理环境特征,如:23.5°N,30°N,40°N;80°E,90°E,110°E,120°E,135°E等。

20.A

21.C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散点图考查学生归纳坐标图像中所反映地理规律的能力。

20.通过读图分析,可得知以下规律:总体来看,我国北方地区,最大降温高度偏高,南方地区最大降温高度偏低。这是因为,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在南下的过程中逐渐减弱导致的。成都在南方,西安在北方,所以成都的最大降温高度小于西安,故A项正确。株洲在南方,石家庄在北方,所以株洲的最大降温高度小于石家庄,故B项错误。太湖平原相较洞庭湖平原,距冬季风源地更远,所以太湖平原小于洞庭湖平原,故C项错误。长江三角洲在珠江三角洲以北,所以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故D项错误。

21.根据上题分析,纬度越高,影响高度越高,与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对流层厚度关系不大,纬度越低,受冬季风的影响越小,垂直方向上降温范围越小,因此最大降温高度越低。所以,距冬季风源地远近是影响最大降温高度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对于散点图等这类坐标图,在归纳规律时,一般归纳为横纵坐标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所以一定要注意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2.C

23.B

24.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涉及知识点多,难度较大。

22.根据经纬度及山脉的走向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河西走廊及贺兰山地区,丙为贺兰山,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甲为黄河上游地区,黄河断流现象主要出现在下游地区;乙地 区为河西走廊,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又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所以农业发达;丁地铁路线为包兰线上的一段。故C正确,A、B、D错误。

23.②地靠近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线附近,河流落差大,且支流汇入多,水量大,因此最适宜建设大型水电站,故B正确。

24.我国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根据a、b与等降水量的位置关系可知b>a,c位于祁连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 c>b,故D正确。

25.B

26.A

27.D

28.C

【解析】

25.据图可知,该地区的自然灾害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较频繁,说明自然灾害最可能是干旱,故B项正确;台风南方地区频率较大,故A项错误;洪涝灾害在河流的下游地区较频繁,故C项错误;寒潮灾害在北方地区较频繁,故D项错误。

26.甲地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较大;春季多风,加快蒸发;作物需要灌溉,需水量较大,故甲区域灾害多发时间最可能是春季,A项正确,B项错误;乙区域位于南方地区,夏季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故C、D项错误。

27.甲乙两地为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的控制,由于东南季风的强弱不同,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若东南季风较强,夏季风很快到达北方,则南方干旱北方洪涝;若东南季风较弱,夏季风徘徊在南方地区,则南方洪涝北方干旱,故D项正确。

28.据图可知,丙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多石灰岩分布,经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故喀斯特地貌区,下渗量大,地表水缺乏,往往形成干旱,C项正确。

【点睛】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对于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

(1)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

(2)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

(3)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工农业规模大,生产、生活用水多。

解决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③海水淡化

④人工降雨

⑤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⑥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根本措施——南水北调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29.B

【解析】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即从北向南的顺序,图中显示降水量整体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图中显示,由南向北1月、7月的气温曲线间距变大,说明由南向北年较差增大;夏季南部城市降水量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北京夏季降水量所占比重大于哈尔滨;四个城市并不能代表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情况,据此分析选B。

【点睛】

中国降水量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表现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而由南向北年较差增大。

30.C

31.A

32.B

33.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0.根据图中4条古海岸线的分布, 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 离现在海岸线最近,形成的越晚,地势越低,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C对。

31.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 共4个位置,海岸线的贝壳堤,是径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A对。不能显示气候变暖,地壳阶段性下沉,B、D错。与泥沙沉积关系不大,C错。

32.结合等高线图分析,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B对。锋面过境次数没有差异,A错。该地主要是锋面雨,C、D错。

33.右图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C对。甲地的海拔、降水、距海远近不是气温高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

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特点的成因。

【名师点睛】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要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是贝壳堆积形成。地壳下沉是整体的不是贝壳海岸变化的原因。

34.D

35.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为背景,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及读图析图能力,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34.读图可知,浙江省梅雨持续时间2010年、2015年、2016年较长,其它年份相对较短,A错误;梅雨季时2011年、2015年、2016年、2019年日降水强度较大,B错误;梅雨量与入梅早晚没有相关性,C错误;梅雨出入梅日期各年之间变化大,D正确。故选D。

35.雨带一般位于副热带高压脊以北5°—8°,A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入梅偏晚时指梅雨开始较晚,说明雨带在长江流域以南停留时间较长,即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偏南,B正确;出梅偏晚时指梅雨结束较晚,说明雨带南侧的副高势力偏弱,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时间较长,C错误;出梅偏早时指梅雨结束较早,说明副高脊线的纬度位置偏北,雨带在北方停留,D错误。故选B。

【点睛】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位置与我国雨带的推移

5月:副高位置大约在15°N-20°N,雨带常位于华南;

6月:副高位置大约在20°N左右,雨带北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梅雨季节);

7-8月:副高位置北进到25°N-30°N,雨带随之北推到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9月: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副高位置偏南时,我国南涝北旱;副高位置偏北时,北涝南旱。

36.C

37.D

【解析】

36.白色透明塑料薄膜和玻璃的透光率较高,内部热量不易散失,保温效果好,而黑色尼龙网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太阳辐射的透过率较小,网状结构,利于通风散热。由此可知,安装黑色尼龙网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推测此时上海的天气可能为连续晴热的伏旱天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37.黑色尼龙网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太阳辐射的透过率较小,网状结构,利于通风散热。所以主要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网状结构,通风透气,不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不利于增强地面辐射; 因尼龙网削弱了太阳辐射,降低了地表温度,降低了地面辐射。故 ABC项错误。综合分析,D项增强。

38.B

39.A

40.B

【解析】

38.春华秋实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秋天的果实保存在树上安全越冬,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出现“花果同树”奇观,说明当地冬季比较温暖,比较郑州、成都、沈阳、西宁四个城市,成都冬季最温暖,秋天的果实最可能保存在树上安全越冬,B对。

39.该照片有果树开花,因此为春季,此时东北地区的河流因为冬季积雪融化,河水上涨,出现春讯,A对;而江淮地区的梅雨出现在夏季,山东丘陵地区收获苹果是在秋季,华北平原银装素裹为冬季,故B、C、D错。

40.依据题干提示,“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以供人们观赏的一种奇观,因此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就此可以看出旅游市场对“花果同树”影响很大,气候是此奇观产生的自然条件,技术是此奇观产生的保证,而地形的影响很小,B对。

41.C

42.D

43.C

【解析】

41.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南旱北涝,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伏旱期明显。读图可知1960年距平值最大且大于0 ,说明夏季风最强。故C正确。

42.距平大于0,季风势力强,小于0,季风势力弱。读图可知1910—1920年期间,夏季风较强,冬季风较弱;因此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我国北方降水增多,冬季较暖。我国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减少;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应偏高;冬季风较弱,南方羽绒服滞销;夏季风较强,春季气温回升早,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早。故D正确,A、B、C错误。

43.与1960年相比,1980年夏季风弱,冬季风强,因此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少,径流量减小,下游断流加剧,故C正确,D错误。结冰期虽然长,但河流流量小,凌汛灾害不一定严重,故A错误。河流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少,三角洲增长减慢,故B错误。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正确理解“距平值”。

44.C

45.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车辆在环线上行驶为情境,涉及太阳方位、区域景观特征、地方时计算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44.北京时间2018年1月20日12:40左右,当地可能正处于正午或正午附近,太阳在正南方或附近。丙路段行驶方向为正南转东南,开始几分钟太阳在正南方,阳光可以从行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太阳在西南方,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右侧照射进车内,C选项符合题意。在甲和丁路段,一段时间内太阳会从正后方射进车辆内,A、D选项不符合题意。乙路段开始太阳从左侧照射进入车内,B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5.从题中可知,此时为1月29日,正值冬季,冬季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人如织,A选项符合题意。题表明此时为北京时间12:40左右,西安在120°E以西约为10°,经过估算西安正值正午左右,B选项不符合题意。此季节为冬季,北京香山红叶出现在秋季,C选项不符合题意。冬季的乌鲁木齐,早晨和正午的气温都很低,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6.C

47.B

【解析】

46.该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北京的经纬度(40°N,116°E),则可以很快推断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再结合图中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可知,该省为东北地区的吉林省,C项正确。故选C。

47.由题干文字材料可知,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所以,雾的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大气运动状况及凝结核的多少等。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较多,是因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故B项正确;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故A、D项错误;吉林省不受西南季风影响,故C项错误。故选B。

48.B

49.D

【解析】

4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蒸发能力与实际蒸发量不同,蒸发能力是指供水充分时下垫面最大的可能蒸发量。由此可以推测出某区域虽然水资源少,但有可能蒸发能力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蒸发的因素包括气温、水温、光照强度、风、空气湿度、水体与外界接触面积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四地中,阿尔泰山及天山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再加上纬度较高(与塔里木盆地相比),所以蒸发能力相对较弱,A、C不符题意;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与塔里木盆地相比,纬度较高,而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夏季气温高,且地处暖温带,年平均气温比准噶尔盆地要高,故塔里木盆地蒸发能力均值最高,D不符题意,B正确。

49.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西北最多,向南向东递减。塔里木盆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太阳辐射最强,气温高,A、B错误;西北部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多,与实际蒸发总量格局基本一致,故可以判断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降水多少,D正确;而风力无法判断,C错误。故选D。

50.D

51.A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气候学上以某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5天平均气温稳定≥22℃第一日的前一天是春季的结束日期”可知,图中“春天”的脚步到来时间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气温。据图判断该题。

2.据图可知,“春天”的脚步大致自南向北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基本一致。

50.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华南地区2月就进入春天,比夏季风的移动节奏早,故“春天”的脚步不是指夏季风的移动节奏规律,A错;

B据图可知,塔里木盆地3月已经入春,早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是由于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故受冬季风影响小,B错;

C青藏高原入春晚是因为海拔高,大兴安岭入春晩是因为纬度高,原因不相同,C错;

D根据材料信息,“春天”的脚步范围由区域内连续5天平均气温≥10℃的时段决定,D正确。

故选:D.

51.A从图中可以看出“春天”的脚步大致自南向北移动,与太阳直射点北移有关,A正确;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决定“春天”的脚步早晚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而我国水稻的分布范围的影响因素很多,气温不是主导因素,故B错;

C“春天”的脚步主要与气温密切相关,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不大,C错;

D“春天”的脚步出现的时间大致稳定,但是每年会不同,D错。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图文材料分析能力,关键是理解“春天”的脚步的主导因素。

52.A

53.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的分布。青藏高原是中国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52.根据我国的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和图中四城的日照时数分析,④城日照最少,为我国太阳辐射贫乏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①城的年太阳辐射多且全年分布平均,应是拉萨市;②城的年太阳辐射较多且夏季更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降水少,晴天多,纬度高,昼长长,太阳辐射较多),为乌鲁木齐;所以③城为上海;故A项正确。

53.A. ①城为拉萨,年均值大——主要是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是天气状况造成的,A项错误。

B. ②城为乌鲁木齐,日照年变化大——纬度较高,昼长长度年变化较大;B项错误。

C. ③城为上海,6月正值梅雨季节,阴天多,日照偏少的原因是天气状况 ,C项正确。

D. ④城为成都,年均值小——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是天气状况造成的,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太阳高度、云层厚度、海拔高度、昼夜长短等;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原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

54.D

55.C

56.A

【解析】

54.根据材料,图示为“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则可推断Ⅱ曲线为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位于北方地区,山麓的1月最低气温小于0℃,ABC不对。武夷山位于南方地区,山麓的1月最低气温大于0℃,D对。

55.根据材料推断Ⅱ曲线为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西北坡与东南坡比较,为阴坡,温度低,则对应曲线③,答案选C。

56.A. 观察图示曲线,③曲线代表西北坡, 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曲线温度偏高,出现“暖带”,A对。

B. 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先是递增的,然后是减小的,B不对。

C. 该山地“暖带”中由于温度较高,农作物生长周期变短, C不对。

D.根据材料,冷湖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冷空气在谷底聚积导致,一般出现在冬季,D不对。

故答案选A。

57.B

58.C

59.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1.等值线的判读可以采取“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技巧。结合图示信息仔细分析。

2.本题直接读图对比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读图可知,我国夏季风为东南季风,西吉位于六盘山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57.从图中可以看出,1961—1990年宁夏暴雨次数空间分布总体上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最大值出现在南部六盘山东南山麓。故①③正确。

故选B

58.对比两图可以看出,贺兰山的暴雨次数原先高于8次,后来为4次左右;银川原来是接近6次,后来是接近2次;西吉原来是少于6次,现在是3〜4次;麻黄山原来高于10次,后来是不到7次,因此西吉变化最小。故C正确。

故选C

59.从位置看,西吉位于六盘山的西侧,属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水汽难以凝结,因此暴雨次数偏少。故B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图示信息,着重分析等值线密集处和等值线闭合处,注意等值线的递变规律。

60.A

61.A

【解析】

60.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据图可知,甲地的降水量范围是500-550mm,乙地和丁地的降水范围是600-650mm,丙地降水量范围是550-600mm,故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甲地,A项正确。

61.根据降水量的大小可以判读,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项正确;常绿阔叶林,位于南方地区,湿润地区,故B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区时常绿硬叶林,故C项错误;针叶林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故D项错误。

62.D

63.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及热带雨林的成因等知识点。

62.热带雨林气候一般是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其它原因导致的热带雨林气候均为非地带性现象。北纬25°19′不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因此该地的热带雨林的存在属于非地带性现象,D正确。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均为地带性分异规律,ABC错误。故选D。

63.热带雨林一般是高温多雨地区,这一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来自西南季风,此地区山河相间,河谷地区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变高,所以新的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是西南季风受河谷地形抬升降水多,河谷地势低气温高,全球变暖也导致气温升高,①③⑤叙述正确,B正确。东南季风影响不到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区,②错误,D错误;该地区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区,以河谷为主,不是盆地地形,④错误,C错误。A选项原因概括不全,A错误。故选B。

【点睛】

非地带性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

64.B

65.A

66.A

【解析】

64.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同纬度西部负积温等值线南凸,说明其数值大于东部,即西部较东部冷,主要是由于东部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西部黄土高原,地势高,起伏较大。B正确。东西方向上纬度相同,A错;距海远近影响降水,C错;同处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相同,D错。故选B。

65.甲地负积温线向南凸,说明该地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种植面积减少,会减少农药使用量,A对;气温降低,不利于果树安全越冬,会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B、D错;耕作制度与一年中大于10℃的积温有关,C错;故选A。

66.据图分析,甲地位于山东省,盛产花生、棉花、冬小麦,A对;虽然临黄海东海,但由于山东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坡度较大,河运不发达,B错;西岳华山位于陕西,C错;海水为咸水,不能用于灌溉,D错;故选A。

67.C

68.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和区域地理条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67.根据材料分析可知,①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应该是北京;②地夏季降水所占比重相对较少,是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稀少;春季受锋面雨带的影响降水较多,因此②地是南昌;③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在全年降水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冬季降水所占比重极少,应该是位于季风区西部的兰州;④地春夏季节降水较多,主要是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形成的降水,应该是乌鲁木齐。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8.根据上题分析,④地为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南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光照充足、热量充沛,温差大,有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灌溉便利;秋季棉花收获季节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棉花的后期采摘,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最适宜布局棉纺工业,故A正确,新疆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因远离市场,水资源缺乏,运输成本高,目前不适宜布局钢铁工业,B错误;新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资源缺乏,不适宜布局造纸工业,C错误;新疆科技力量相对薄弱,不适宜布局IT企业,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9.A

70.B

71.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体气温垂直变化及影响因素。

69.由图可知,1月份,该山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20°C, 1月份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7月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10°C,7月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70.根据图中曲线,该山1月份山麓地带平均气温大于0°C,小于4°C,说明该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根据山脉的海拔高度约4000米,说明该山海拔较高,而东南沿海的山脉海拔低,可推测该山应在四川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浙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海拔较低,故A错误。青海在我国西北地区,吉林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下。故CD错误。

71.冬季风影响显著导致近地面地区气温下降严重,最可能会导致温度垂直变化小,故D项正确。A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是1月气温低的原因,不会影响气温垂直变率,故A项错误。B项, 晴天多,降水较少是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差值大的原因。但无法解释1500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小,故B项错误。C项,山谷风出现频率低是与昼夜的温差变化相关,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山体的纬度位置,一般通过山麓自然带来进行判断,该题中没有自然带,便依据山麓地带的气温来进行判断。

72.B

73.C

74.A

【解析】

72.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在夏季,此时北半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所以高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的角度比低纬度地区大,且乌克兰纬度高于日本,故乌克兰葵花花盘随太阳转动角度比日本大,故选择B。

73.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否则高温会灼伤花粉。朝向东方,花盘一大早就可受阳光照射,却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早晨温度较低,朝向东方在阳光的照射下使向日葵的花盘温度相对较高,能吸引昆虫停留传粉。C对。

74.据材料可知向日葵生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水分供求矛盾不突出,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适合播种。夏季高温多雨,其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A对。

75.C

76.C

77.D

【解析】

75.根据图中等值线日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理要素出现时间是11月份,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是寒潮出现的日期,C对。秋季开始的日期在9、10月份,A错。梅雨开始的日期在6月份,B错。积雪融化的日期在3月份,D错。

76.图中日期等值线等差约是15天,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甲地日期范围是12.1—12.15日,C对。A、B、D错。

77.根据经纬度,乙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是高山地区,丙地位于平原地区,两地纬度接近,但数值差异显著,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势高低,D对。与海陆位置、洋流、气候异常无关,A、B、C错。

点睛: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理要素出现时间是11月份,表示的地理要素可能是寒潮出现的日期。乙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是高山地区,丙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差异显著。

78. D

79. C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78.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变率大小反映降水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一个地区降水丰富、变率小,表明水资源利用价值高。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读等降水量图可知,a多年平均降水为1400mm,c多年平均降水为600mm,故c的相对变率=(679-600)/600,a的相对变率=(1083-1400)/1400,a为负值,故选D项。

79.从上题可知,该年我国南方旱,北方涝;副高势力强,故夏季风强,雨季开始早,向北推进快。故选C。

80. C

81. A

【解析】

80.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闽江位于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较小;黑龙江位于东北地区,径流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大,含沙量较小;伊犁河位于新疆地区,属于内流河,径流量较小;海河位于华北地区,河流的含沙量较大。结合表格数据可知,C项正确。

81.据上题可知,丁河流为黑龙江,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故A项符合题意;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较长的结冰期;温带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较大;地广人稀,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较小。

82.B

83.A

84.C

【解析】

82.据“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以上为入春”这一标准来衡量,立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冬季,海南、台湾南部为热带地区,四季如夏,因而海南海口到台湾高雄一线不可能为冬春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太行山-燕山一线以及周边广大地区仍为冬季,不可能为冬春分界线;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在南岭附近最有可能为冬春的分界线,故B正确。

83.由材料分析可知,东北某地的播种时间从立夏之后提前到了立夏之前,结合所学知识,热量是决定播种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该谚语反映了当地气候变暖,热量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对产量、抗病虫害的影响较大,对其播种时间影响不大,耕作技术的提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水的增加对播种时间影响不大,故A正确。

84.由材料立春时间为2月3日-5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遵义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大值时为夏至日,故A错误;立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故B错误;立春时05:28:25为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遵义处于106°E左右,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故D错误;立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午时太阳处于正南方,影子处于正北,故C正确。

85.B

86.C

87.D

【解析】

85.2017年“立冬”之时,北京时间是11月7日13时37分,时刻0点的经线约是84°W,全球新一天的范围约占264°,旧一天范围约占96°,新旧两天的范围比大约为 5:2,B对。A、C、D错。

86.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冬始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纬度不同,热量不同,进入冬季的日期不同,C对。地形、海陆分布、光照不是影响热量差异的主要因素,A、B、D错。

87.A,B,C,D四地冬始日期中,A地冬始日期早,因为海拔较高,A错。B地冬始日期早,因为纬度较高,B错。C地与同纬度区域相比,冬始日期最晚,是因地形闭塞,受冬季风影响小,C错。D地为无冬区,是因纬度较低,位于热带,D对。

88. A

89.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中国东部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1)据图,该时间段,冬季风指数高,则该时段冬季风势力范围广、强度大,中国冬季较为寒冷,据此结合问题作答。(2)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雨带北进较快的年份,即夏季风势力强较强的年份,据此作答。

88.根据材料,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华北地区冬季风指数高,寒潮多发,A对。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推后,B错;寒潮多发,气温低,天山雪线偏低,C错;冬季风影响范围广,表明南方气候较为寒冷,南方地区羽绒服销售情况好,D错。

89.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往往夏季风势力强,推动雨带北移,影响华北、东北地区。根据图中曲线,1880年、1980年、2000年夏季风指数低于距平值,说明夏季风势力弱,江淮地区梅雨期长,A、C、D错。1920年夏季风指数高于距平,势力强,B对。

90. D

91. A

92. C

【解析】

【分析】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①地七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应是拉萨。②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位于亚热带,②是成都。昆明气温季节变化不明显,③昆明。 ④地冬冷夏热,最冷月气温小于0度,位于温带地区,为西安。四川盆地地形闭塞,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

90.根据表中气候资料,①地七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应是拉萨,海拔高,气温低,A错。②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位于亚热带,②成都,B错。昆明气温季节变化不明显,③昆明,C错。 ④地冬冷夏热,位于温带地区,为西安,D对。

91.结合上题分析,四地所在地形区,①是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A对。②成都,位于四川盆地,B错。③昆明,位于云贵高原,C错。④是西安,位于渭河平原,D错。

92.①是拉萨,是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②是成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闭塞,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纬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因素,A、B、D错。

93.C

94.A

【解析】图示甲地等温线大致呈闭合状态,说明是山地地形,影响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因素。等温线延伸方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等温线受海陆轮廓影响,说明是夏季,时间是7月份。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南风。

93.读图,根据海陆轮廓,甲地位于山地区,气温范围应<28°C。A、B错。图示甲地等温线大致呈闭合状态,影响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因素,C对,D错。

94.图示月份等温线延伸方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等温线受海陆轮廓影响,说明是夏季,时间是7月份。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南风,A对。河流进入丰水期,B错。华北地区在忙收小麦,C错。台湾岛西部地区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量小于东部,D错。

95.C

【解析】图中1100E附近有巫山,巫山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没有山脉阻挡,寒冷空气可以直接影响该地区,气温低;巫山以西为四川盆地,北部有山脉阻挡寒冷气流,气温较高;所以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选择C。

96.(1)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方中东部地区;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

(2)夏季太阳辐射强,“副高”势力强大,持久停留南方;北方冷空气偏弱,大气稳定;气候异常或台风数量少。

(3)区位特点及原因: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地高原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分布东北山地高原区,纬度和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夏季较凉爽。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多组文字、图像、表格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高温天气分布特点、高温天气的成因、避暑目的地的特点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描述、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

(1)从整体上来看,图中信息显示,高温天气地区分布不均、覆盖范围广;从文字信息表明,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从具体分布上来看,图中显示,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中东部地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处于7月中下旬,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长,太阳辐射强,且“副高”势力最为强大,其高压脊控制和持久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方冷空气偏弱,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候异常,导致“副高”异常强大,此时台风数量少,缓解高温天气的作用弱。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寨沟、拉萨—林芝、峨眉山、丽江—大理、贵阳、张家界等地,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山地高原区,因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而成为避暑目的地;长白山和呼伦贝尔位于我国东北山地高原区,因纬度高、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而成为避暑目的地;青岛和三亚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因受海洋影响,夏季较凉爽,而成为避暑目的地。

97.(1)处于风口,受狭管效应的影响,西北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南部山地的阻碍作用,风力减弱,沙尘不断沉积;东、南部山地阻碍夏季风进入,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利于黄土累积。

(2)黄土透气保水,矿物质丰富;具备自行肥效能力,利于耕作;黄土沉积过程仍在持续。

【解析】

【详解】

(1)图中,六盘山西北部是两山间的风口,受狭管效应的影响,西北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受南部秦岭山地的阻碍作用,风力减弱,沙尘不断沉积。东、南部山地阻碍夏季风进入,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利于黄土累积。所以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

(2)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黄土透气保水,矿物质丰富。具备自行肥效能力,利于持续耕作。黄土主要是西北风从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黄土沉积过程仍在持续。所以历经万年而不绝。

98.(1)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崎岖 (2)贵州高原地貌,地表崎岖,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多,流水速度快,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导致土壤养分难以积累;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多溶洞,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 (3)有利:贵州蕴藏有丰富的水能、煤炭等能源资源,能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贵州气候凉爽,可减少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远离地震高发区,地质条件稳定;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等。不利:工业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高科技人才短缺等 (4)共用基础设施 ;共享国家优惠政策;共享大数据信息(加强企业间技术交流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工业区位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省内山脉绵延,河谷深切,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

(2)从图中可看出贵州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和溶洞,地表水渗漏多;人口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水稻种植需水量大。

(3)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的条件,可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回答,有利条件可以从能源、气候等方面回答,不利条件从技术、资金等方面回答。

(4)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企业集聚贵阳,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共享国家优惠政策、共享大数据信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99.(1)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2)太行山东麓夏季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量;冬季太行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减弱冬季风的侵袭,使气温不至于太低;东麓处于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形平坦;地势略有倾斜,便于排水,少洪涝;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4)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或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第(1)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环境,第(2)题考查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第(3)题考查南水北调的自然条件,第(4)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1)太行山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 。①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②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③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与中部经济地带的分界线;④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⑤汾河和海河流域的分界线。

(2)有利的自然条件可从平坦的地形、适宜气候(降水适中、温度适宜)、充足的水源、较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分析。读图,太行山东麓夏季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冬季太行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减弱冬季风的侵袭,使气温不至于太低。东麓处于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形平坦,地势略微倾斜,便于排水,少洪涝。东部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利于人类生存发展。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地质地貌复杂,看右图可知,中线工程要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秦岭等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

(4)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分析。从社会生活角度看,南水北调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保障日常生活、农业用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农业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从生态环境分析,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点睛】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对调入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100.(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曲线,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所以气温较高。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位于黄河谷地,海拔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高。

【点睛】

根据曲线对应的月份,判断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原因是位于黄河谷地,海拔低,气温比同纬度两侧高。

101.(1)3500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

(2)本区域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能源丰富;本区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

(3)变化趋势:增长速度减慢。

原因:①中游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②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③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加,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解析】

【分析】

纬度因素影响太阳辐射,进而影响积温等值线走向。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地形影响积线等值线走向。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资源、土地、气候、海域等方面分析。流域内进行综合治理,黄河三角洲今后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是减慢。

【详解】

(1)图中3500℃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即太阳辐射的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位于太行山地区,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等积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接近南北走向。

(2)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资源、土地、气候、海域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能源丰富,有长芦盐场分布,所以建成能源基地、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浅海大陆架面积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利于建设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3)黄河三角洲今后面积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是增长速度减慢。原因是中游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了水土流失。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调节径流,降低了侵蚀能力。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加,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在河口沉积的泥沙减少。

102.(1)距海近,水汽充足;纬度较高,地势高,冬季气温低;地形抬升,大气中水汽遇冷凝结。

(2)大片状冬季气温大部分为-15℃~-18℃;空气中水汽多,水汽处于过饱和状态。

(3)春季寒潮爆发时,湖北易下雪,降温幅度大;中东部平原面积大,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大,散热快;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加剧气温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天气系统等内容,同时考查了学生获取并分析材料及图中信息的能力,试题难度较难。

【详解】

(1)降雪的形成条件离不开充足的水汽和较低的温度,解答本小题要根据吉林省东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特征加以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吉林省东部地势较高,距海较近,冬季来自海洋湿润气流与来自北部寒冷的空气相遇,在山地迎风坡产生大量降雪。

(2)解答本小题首先根据左图判断出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地区分布温度范围,再根据右图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判读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根据左图,1月份吉林省东部平均气温在-14℃至-18℃之间,结合右图,平均气温在-14℃至-18℃之间,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形成大片状雪花类型。

(3)分析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原因要根据所学知识从春雪的形成原因(锋面知识)及积雪融化对气温的影响方面分析。本小题强调春雪,春雪是由春季寒潮爆发,冷空气南下,降温幅度大,与南方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属于冷锋天气;同时,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加剧气温下降。

103.(1)5月份锋面雨带在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6月份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一带,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

(2)首先是昼渐长夜渐短,在6月21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则昼渐短夜渐长;6月24日(农历初一)。

(3)暖性反气旋(伏旱);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4)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位置偏北,雨带过早越过上海地区,导致上海出现“短梅”现象出现旱灾 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对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建设各类水利工程应对干旱灾害的发生。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锋面雨带为背景,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据图可知,5月份锋面雨带在华南地区,华南雨季开始;6月份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在该流域产生梅雨天气;7、8月份锋面雨带到达华北、东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雨季开始。

(2)据材料可知,2017年上海市入梅时间是6月19日(农历二十五日),出梅时间为7月5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是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所以,昼夜情况先是昼渐长夜渐短在6月21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则昼渐短夜渐长。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故上海出现天文大潮的具体日期是6月24日(农历初一)。

(3)据甲图可知,“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 判断,每年雨带向北越过上海后,控制上海地区的天气系统是暖性反气旋;中心气流向四周辐射,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顺时针方向辐散。

(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变化导致雨带推移时间不稳定,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位置偏北,雨带过早越过上海地区,导致上海出现“短梅”。“短梅”现象会使该流域降水减少,出现旱灾;治理旱灾的措施主要是建设各类水利工程应对干旱灾害的发生,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对灾害的预报和监测。

104.(1)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大北干流位于峡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较低,形成众多滩地。

(2)小北干流段地势平坦开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发有河曲;洪水期,来水量大会促进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使河道频繁变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3)为生物提供柄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截留泥沙,减少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

(4)春季。理由:夏秋季黄河水量大,不易安排施工;冬季寒冷,施工难度大。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河岸滩地的形成原因。河滩的形成是由于大量泥沙在此河段沉积,枯水季节河滩露出水面形成;然后根据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其泥沙来源、泥沙沉积的原因即可。(2)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含义,然后根据材料分析其河道变迁的原因。(3)本题考查湿地的作用,解答时要特别注意设问“此处湿地的作用”,要结合此处湿地的独特的地理特征分析其独特的作用。(4)本题考查小北干流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季节。河堤工程的施工要综合考虑河流水量水位、气候等对施工有影响的因素。

【详解】

(1)根据材料,大北干流段“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泥沙不易沉积;该地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众多支流流经黄土高原,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河流流速突然减慢,泥沙大量沉积;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水位降低,河滩露出水面,形成众多滩地。

(2)根据材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河道变迁频繁;根据该地特点,河道易发生变迁是由于河流多弯曲,河流自然取直造成。因此,小北干流段地势平坦开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发有河曲;当洪水期时,河流来水量大,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会促进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使河道频繁变迁。

(3)湿地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此处湿地由于地处三门峡水库上游,可以降低河流流速,截留泥沙,减少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延长水库的寿命;同时,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起到调节洪峰的作用。

(4)该流域内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黄河水量大,安全性差,不易安排施工;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施工难度大;因此多选择在春季。

105.(1)入秋日期等值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入秋时间由北向南依次推迟。

(2)方向:大致呈东北一西南方向延伸。影响因素:地形。

(3)温度带类型:由北向南依次经过温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带长夏无冬、秋去春来。(或答:温带和亚热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带全年高温)

(4)线路④。该线路跨越我国地势三大阶梯,地势起伏大,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大;该线路从沿海到内陆,受海陆差异的影响大,自然景观的水平变化显著。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取。

(2)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取,从等值线的弯曲特征探究其成因。

(3)本题考查中国的温度带分布。根据中国温度带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从每条线路所经过的景观展开分析比较,得出景观差异最大的线路。

【详解】

(1)读图可知,入秋日期等值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

(2)读图即可得出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延伸方向为:东北一西南方向。根据中国的地形轮廓可以判断,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基本沿中国特殊地形的边缘延伸。尤其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附近,弯曲明显。四川盆地地势较低,日均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入秋较早,因此入秋日期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即较晚的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与之刚好相反,入秋日期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即较晚的地区)。故可以判断影响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延伸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3)我国东部地区温度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中温带、暖温带、寒温带,气温逐渐降低,冬夏温差逐渐加大,四季越来越分明。

(4)①线路由南向北从海南五指山到包头,②线路由南向北从广州到漠河,二者都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的变化。①线路明显比②短,所经过地区的景观差异业小于②,排除①;②线路所经过地区都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景观都是以森林为主,故②线路景观差异不显著;③线路从阿勒泰到拉萨,穿越我国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④线路至西向东跨越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从沿海一直到内陆,景观差异最为明显。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知识点全面,综合能力要求高。图中等值线的特征可以采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技巧进行判读。解答本题还需要熟记中国的温度带等基础知识。

106.(1)地形: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台北地处平原,地势高低差异导致气温差异。

位置:昆明位于内陆,台北位于沿海,冬季两地受海陆差异影响明显(或:昆明气候的大陆性强,台北气候海洋性强,冬季受日本暖流增温影响)。

(2)水分 冬季该岛雨季已经结束,降水稀少;纬度低,光照强,蒸发旺盛。

(3)江阔水深的珠江,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停泊所需的空间;珠江口内风浪较小。

(4)水电、火电、核电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流域内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汽车工业走廊”邻近市场;钢铁工业(宝钢、武钢等大型企业)发达,邻近钢铁工业产地;流域内人口稠密,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依托长江航运和沿江铁路、公路,以及长江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运输方便快捷。(答出3点即可)

【解析】

【分析】

(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等,据此回答。

(2)蔬菜生长对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很敏感,海南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适宜蔬菜生长需要,主要从水分入手分析。

(3)从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水域条件、陆域条件和腹地条件分析即可.

(4)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应从土地、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分析.

【详解】

解答:

(1)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以判断是我国冬季的等温线分布图,昆明气温约8℃,台北约16℃。纬度相似,气温差异大。原因一是地形差异,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台北地处平原,地势高低差异导致气温差异。二是海陆位置影响,昆明位于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台北位于沿海,气候海洋性强。三是洋流影响,台北冬季受日本暖流增温影响,气温较高。

(2)读海南岛某地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到,冬季气温较高,适宜作物生长,但降水少,必须保障充足的灌溉水源,所以水分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冬季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活动已经结束,海南岛的雨季已经结束,降水稀少.这里纬度低,光照强,热量充足,但蒸发旺盛,导致水源不足。

(3)读图可知,A城为广州,该城沿海有避风海湾,加上位于珠江出海口,便于大型船只停泊,实现海陆联运。

(4)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由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汽车基地构成,它们的形成主要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充足的能源、便利的海陆运输、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点睛】

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熟记基本原理和规律是解题关键。

107.七百弄石灰岩广布,多垂直裂隙(节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直裂隙,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受侵蚀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

【解析】

【分析】

以广西七百弄地区为背景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地理过程图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具体地貌形成过程的能力。

【详解】

主要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七百弄位于广西西北部,石灰岩广布,岩层节理发育,多垂直裂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强;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直裂隙,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受侵蚀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

【点睛】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峰丛、洼地属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是它们形成的物质基础,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为地貌的发育提供了水源条件,解题时应再结合图示地形条件详细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

108.(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增;西北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最多。

(2)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武夷山脉西侧迎西北风,冬季风影响大,东侧位于 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此,东侧温度较高,西侧温度较低。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等降水量线分布,福建省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增。西北地区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降水最多。

(2)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武夷山脉西侧迎西北风,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东侧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因此,武夷山东侧温度较高,西侧温度较低。

109.(1)地形

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的北风经常控制这些城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构成强烈对比,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2)有利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和雨热同期使得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生长。

不利影响:降水过度集中在夏季,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季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夏秋季节台风带来水灾、风灾等。

(3)藏北高原深居内陆,地势高峻,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雅鲁藏布江谷地距海较近,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而藏北高原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故降水少。

【解析】

【详解】

(1) 四川盆地能够成为我国西部内陆的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结合大连、天津、青岛,甚至上海的位置,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的北风经常控制这些城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构成强烈对比,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2)我国气候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有利影响是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种植范围大,雨热条件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也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不利影响是季风气候区降水过度集中在夏季,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季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夏秋季节台风带来水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多发。

(3)雅鲁藏布江谷地距海较近,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地形抬升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所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藏北高原深居内陆,地势高峻,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大陆性气候。而藏北高原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点睛】

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受冬夏季风影响,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构成强烈对比,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110.(1)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总体从西南向东北递减,受山地地形抬升,在中印边境地区出现大于4000mm的多雨中心。 

(2)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3)该峡谷地带纬度较低,垂直高差大,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涵盖了从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丰富,故成为“生物资源宝库”;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且气候湿润,地形坡度大,内外力作用强烈,地质活动活跃,故成为“地质博物馆”。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中年降水量线数值,年降水量总体从西南向东北递减,主要原因是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受山地地形抬升影响,在中印边境地区出现大于4000mm的多雨中心。

(2)雅鲁藏布江派乡以下为下游河段,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多,流量大。谷底海拔从2800米迅速降至155米,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3)生物资源宝库,主要从自然带类型、生物种类分析。该峡谷地带纬度较低,垂直高差大,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丰富,故成为“生物资源宝库”。大峡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形坡度大。内外力作用强烈,地质活动活跃,故成为“地质博物馆”。

111.(1)热量。

(2)汉江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比渭河小;汉江进入汛期比渭河早,且汛期更长;汉 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渭河含沙量大,且有结冰期。

【解析】

整体分析:该组试题汉江谷地柑橘产区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生产技术、河流水文特征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灵活性强,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总体难度略大。

(1)农业主导因素是对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和渭河平原相比,汉水谷地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是该地适合种植柑橘的主导因素。

(2)结合材料信息以及该区域季风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可知,该地种植绿肥的作用包括增加土壤肥力、减轻水土流失以及改善小气候等。

(3)可从流量大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比较两河流水文特征。

112.(1)东部沿海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中段:受太阳辐射影响(纬度影响);西段:受地形地势影响 (2)原因:纬度位置低,冬季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长;海南岛被海洋包围,气候海洋性强;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冷空气影响小。对农业生产的意义:为冬季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热量,可在此建设冬季农作物生产基地

【解析】等温线的分布应从走向,弯曲情况,密集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可以从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进行分析。

(1)读图可知,8℃等温线东段向北弯曲大致沿海岸线分布,是海陆分布的影响;中段大致与纬线平行,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比较弯曲,且温度偏低,是受横断山区地形地势的影响。

(2)本题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即可。太阳辐射:海南纬度较低,冬季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长;大气环流: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寒冷气流影响小;下垫面:海南岛面积小,四周被海洋包围,气候海洋性强。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可以从海南的气候优势分析。冬季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海南为我国冬季的大温室,热量充足,可建设冬季农作物基地。

113.(1)①吐鲁番盆地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海洋中湿润的水汽不易到达;②吐鲁番地区为盆地地形,周高中低,不利于水汽进入;③吐鲁番盆地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干旱区,水汽来源太少;④吐鲁番地区植被稀少,植物蒸腾水汽少;⑤吐鲁番地区是内流区域,无大江大河大湖分布,所提供的水汽少;因此降水较少。

(2)①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年)温差大;②夏季(或白天)太阳辐射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的照射下,气温较高,人类居住在地下气温降低、凉爽;③冬季(或夜晚)气温低居住在地下有利于保温。

(3)有利:①吐鲁番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不利:①吐鲁番地区的多灾害性(大风、沙尘暴、干旱、干热风、持续高温等)天气,不利于发展种植业;②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积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期短;③年降水量少,蒸发量特别大,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解析】(1)吐鲁番盆地位于西北内陆,降水量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海陆位置、植被、大气环流等,再结合吐鲁番盆地具体分析,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海洋中湿润的水汽不易到达;吐鲁番地区为盆地地形,周高中低,不利于水汽进入,同时由于周围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干旱区,植被稀少,水汽来源少,因此降水少。

(2)火焰山地区的房屋采用是半地窖式,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这是与当地自然地理特征有关,火焰山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人类居住在地下气温降低、凉爽;冬季气温低居住在地下有利于保温。

(3)此题注意审题,评价影响,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有利方面表现在:吐鲁番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不利方面表现在:吐鲁番地区的气象灾害多发,大风、沙尘暴、干旱、干热风、持续高温等天气,不利于发展种植业;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年降水量少,蒸发量特别大,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