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吁钢:从ASCVD二级预防的角度看胆固醇管理

 松风竹韵qrbjnd 2019-11-09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为特征的血脂异常是ASCVD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因此,胆固醇管理在ASCVD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10月举行的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 2019)上,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董吁钢教授围绕“从ASCVD二级预防的角度看胆固醇管理”进行了精彩阐述。

ASCVD二级预防

ASCVD二级预防的定义,简单来讲是指对已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采取措施,阻止其斑块进一步增加,甚至逆转斑块。ASCVD的形成与高血压、血钠、胆固醇等均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高血压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但同时需要有胆固醇的存在才能最终导致ASCVD的形成,因此胆固醇在ASCVD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否被逆转,减少心血管事件?

俄罗斯科学家Anichkov教授最早在兔子身上进行了相关试验,其研究发现给兔子高胆固醇喂食之后再恢复吃草,可有效逆转兔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表明:LDL-C降幅超过50%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开始,随着LDL-C降幅的进一步增加,斑块体积持续减少。一则源自NEJM的病例报道显示,强化降脂可有效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该病例显示,患者年龄42岁,男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通过强化降脂治疗(大剂量他汀 依折麦布)4年后,该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冠脉斑块均得到显著逆转。之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LDL-C阈值水平约为50~60 mg/dL(1.3~1.5 mmol/L)。

调低LDL-C目标值可否逆转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

大型RCT研究发现,他汀促进的LDL-C水平降低与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正相关,且LDL-C降低幅度越大,ASCV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程度越大。

IMPROVE-IT研究共纳入18,144例患者。纳入标准:在过去10天内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而住院,在接受降脂治疗的情况下LDL-C处于50~100 mg/dL (1.3~2.6 mmol/L),未接受降脂治疗的情况下LDL-C处于50~125 mg/dL(1.3~3.2 mmol/L)。通过双盲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n = 9,067),对照组单独采用辛伐他汀治疗(n = 9,077)。首要终点: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MI、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再次住院、冠脉血运重建(随机化后≥30天)或非致命性卒中。中位随访6年。结果:发生首要终点事件干预组2,572例(占比32.7%),对照组2,742例(占比34.7%)(绝对风险差值为2%;HR = 0.936;95% CI,0.89-0.99;p = 0.016)。结论:与他汀单药相比,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进一步降低LDL-C,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FOURIER研究共纳入27, 564例患者。纳入标准:伴有ASCVD,正在接受他汀治疗,LDL-C≥70 mg/dL(≥1.8 mmol/L)。通过双盲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采用PCSK9抑制剂(依伏库单抗)治疗(n = 13,784),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n = 13,780)。首要终点:心血管死亡、MI、卒中、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或冠脉血运重建。中位随访2.2年。结果:发生首要终点事件干预组1,344例(占比9.8%),对照组1,563例(占比11.3%)(绝对风险差值为1.5%;HR = 0.85;95% CI,0.79-0.92;p < 0.001)。结论:PCSK9抑制剂有助于进一步降低LDL-C,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016年发表在JAMA上的一篇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其通过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1966-2016),入组49项研究,共312,175例对象。纳入标准:所选研究应为随机临床试验,且所报告的临床结果须包括MI事件;所选研究少于6个月或少于50例临床事件不在纳入范围。主要目的包括:分析主要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急性MI、其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冠脉血运重建或卒中)与LDL-C绝对减少值的相关性。结果:总计发生39,645例主要血管事件。采用他汀治疗LDL-C每降低1 mmol/L(39 mg/dL),主要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RR)降低23%;采用非他汀治疗(饮食、胆汁酸螯合剂、衣折麦布等)LDL-C每降低1 mmol/L (39 mg/dL),主要血管事件RR降低25%。结论:通过他汀和非他汀治疗减少LDL-C水平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18年发表在EHJ上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强化降脂治疗较非强化降脂治疗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下降19%(95% CI,0.77-0.86),且通过他汀强化降脂和联合强化降脂(非他汀)治疗的临床获益具有一致性。即每1 mmol/L(39 mg/dL)的LDL-C减少可使MACE风险下降19%。
我国患者降LDL-C状况

中国患者的他汀不耐受发生率更高。2013年发表的HPS-2 THRIVE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同样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中国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出欧洲患者10倍,程度也更严重(这也是我国降脂指南并没有极力推荐高强度他汀治疗的重要原因)。DYSIS-China研究发现,经调脂治疗的ASCVD极高危血脂异常患者的LDL-C达标率不足30%。我国第四次CCDRFS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极高危人群的LDL-C达标率非常低。具体为:整体未达标率28.9%,低危患者未达标率18.1%,中危患者未达标率45.4%,高危患者未达标率74.5%,极高危患者未达标率93.2%。

各国指南降LDL-C的目标值建议

在《2019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对于二级预防的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为较基线降低≥50%,且LDL-C目标值<1.4 mmol/L(55 mg/dL);在服用最大可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时,2年内发生2次不良血管事件(不需与第1次相同)的ASCVD患者,考虑LDL-C目标值<1.0 mmol/L(39 mg/dL)(图1)。


  

图1.各风险级别患者的LDL-C目标值(2019年ESC/EAS指南)


《2018年AHA/ACC胆固醇管理指南》对于伴有临床ASCVD患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使LDL-C水平下降≥50%。

《2017年AACE/ACE血脂异常管理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指南》 对于极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1.8 mmol/L(70 mg/dL);对于超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1.4 mmol/L(55 mg/dL)。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于极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1.8 mmol/L(70 mg/dL);部分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将LDL-C从基线值降低30%左右。
临床启示

1. 降脂治疗进入他汀 时代,联合治疗为大势所趋。IMPROVE-IT、FOURIER、ODYSSEY研究已证实,非他汀类药物联合他汀可显著降低LDL-C,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人类降LDL-C水平的手段已从以前的单一他汀干预,正走向多机制联合治疗(比如PCSK9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胆汁酸螯合剂甚至饮食等),将更好的实现降低LDL-C水平的目标。同时,当前仍存在的问题有:(1)极高危人群可否一开始即进行联合治疗?(2)他汀治疗观察多长时间后开始联合治疗?4~6周?

2. 降LDL-C时间越长,获益越大,应坚持长期治疗,一般情况下无不良反应无需减少用药。根据《2017 EAS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专家共识》,基于200多项前瞻性流行病学、孟德尔、随机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受试者数量达到200余万例,随访时间也达到2,000万人年,结果发现LDL-C降低1 mmol/L(39 mg/dL),ASCVD风险5年降低22%,10年降低28%,40年降低54%。
总 结

“亡羊补牢(二级预防)”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血脂控制的首要指标为LDL-C,积极降低LDL-C水平是减少心血管事件、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行途径,对于极高危人群可将LDL-C的目标值进一步降低至<1.4 mmol/L(55 mg/dL);联合用药是大势所趋,对于部分极高危人群是否可一开始即联合用药值得探讨;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容忽视。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