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笔记

 竺言小聚 2019-11-09

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读书笔记

华侨出版社的《有吸收力的心灵》,共28部分,记录读书笔记,学习育儿知识。


中文版序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它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释放强大的力量。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活动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发展。教育是为了激发和促进孩子发挥“内在潜力”而存在,所以要使孩子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孩子不应当被当做物体或宠物,而应该被当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人。孩子不是秉承成年人思想的容器,不是可以被任意塑造的泥块或软蜡,不是用来随意雕刻的木块,也不是花园里的花草或门旁拴着的小狗。孩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教育家、老师和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想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不受阻碍成长。


part1 儿童对重建世界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使用单词及名字是学习语言的最初阶段,他会发生在一个非常固定的时期,就像早就设计好一样。儿童还需遵循自然界严格设计好的时间表那样忠实、准确的进行学习,如同一所组织严密的旧式学校。随着儿童对这个时间表的遵循,他们勤奋的学会了语言的不规则变化及句子的语法结构。2岁的儿童已经能够清楚的识别自己周围的人和物了,儿童会为了促进内心的成长而学会很多东西,会形成智力、信仰、及特有的民族和社会情感等成年人无法传授给他们的复杂东西。儿童3年学会的东西,我们通常要用60年的艰苦学习才能学会,所以心理学家常用“3岁的儿童已经长成一个大人了”来表达这种意思。(其实就是所谓的“三岁看大”吧)。

教育并非是教师教授了什么东西,而是人类自热而然的本能发展过程。它并非是通过教授方式得来的,而是儿童从环境中获得经验得来的。教师的任务并非是讲课,而是给儿童专门设置的特殊环境中,为他们准备和安排一系列的有目的的文化活动。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生后最初的三年时间里获取知识的速度最迅速,获取的知识最大、最密集。

part2 教育将决定儿童的一生

我们的教育还未从人本身出发进行任何考虑,却只注重教育的方法和目标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必须遵循学校规矩而循规蹈矩的生活,教育内容没有考虑到物质和社会生活等因素。由于学校的压制,学生的思想被严重束缚乃至扭曲,当他们离开学校时,早就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自己所处时代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学体制的内容脱离了社会生活,学生根本不了解社会。学生接受应试教育,在毕业后其实没有做好面对未来生活的心理准备,造成精神问题及异端人士增多。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社会、政府、家庭的足够重视。父母要说服自己面对并承认儿童具有巨大能力这一事实,并退出主导孩子成长的主角位置,明确自己只是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帮助的人,那么父母就能更好的履行抚养孩子的责任。

只有从婴儿降生那刻起开始实施的教育,以帮助生命为目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儿童的巨大潜能,重塑世界的希望。

part3 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成长的过程就是持续再生的过程,婴儿从出生到6岁是成长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将0-3岁、3-6岁划分为两个均等的时期。6-12岁是成长的第二个阶段,12-18岁是成长的第三个阶段,也可以将12-15岁、15-18岁划分为两个小的阶段。官方教育规定6岁入学,12岁初中,15岁高中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教育处于脱离实际的状态,其根深蒂固的传统一直未被打破。社会对刚毕业的年轻人缺乏信任,原因是,年轻人花费一二十年的时间在听讲上,但仅仅靠耳朵听和大脑记的教育是培养不了真正的人才的。年轻人只有参加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总结经验,最终成熟起来。但事实上,大学毕业生们要参加工作也不容易,需要逾越很多预期未料到的障碍。

儿童吸收环境知识,是他们本身具有的天赋,并非通过主观思想促使他们这么做的。当婴儿的注意力和热情被自己周围的事物唤醒时,他们对事物产生了一种特殊敏感性,并开始与周围事物进行互动。儿童从环境中吸收学习的最好证明就是语言。儿童通过与生活的接触逐渐学会了母语,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精神上的化学反应在他们体内发生了。这个过程就是“有吸收力的心灵”。成年人学习时仅扮演了接受者的角色,知识输入后只是被存储起来,犹如花瓶和装他里面的水没有直接联系一样,存储在我们大脑的知识与我们也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

part4 研究儿童的新途径

儿童成长道路的前方是通向生命和辉煌的,而成年人却正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儿童需要做的事情,是尽力打造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只要能够完善自己的事情,儿童都乐意去做。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儿童的生命是快乐而幸福的,而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却充满了压抑。动物具有自我保护和保护幼仔的本能,人类同样具有。

part5 物种形成的奇迹

细胞为了满足器官未来的需求而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细胞要达到这种高度专业化的程度,那么,对这些细胞进行指导的细胞就需要达到更高的专业化水平,因为指导细胞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若想成为指导其他细胞的“领导者”,首先要增强自己的能力,细胞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锻炼自己以适应条件。

对于奇妙的胚胎,朱利安.哈克斯利这样说:“一个人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从年幼无知到长大成人,生命的这个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假如发现这个伟大的奇迹却没有让我们震撼,那么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这个神奇的过程正在我们眼前时刻发生着。”

part6 儿童的行为与胚胎学的形成

动物的生命力量似乎并非仅仅为了完成持续完善生命形态的过程,而且生命的最终目的好像也不是为了完善生命自身,动物的行为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建设。

儿童不仅有能力创造自我,完善自我,他们存在于世界上的另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了创造世界和谐而努力,并服务于整个自然界的生物。

儿童在周围环境中学习到知识并塑造自己的性格,他们能够本能的将学习知识当成自热而然的事情。这一点是对人类整体性的证明。

part7 新生婴儿是一个精神胚胎

儿童学习语言是因为形成了发音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发挥到最高,而并非记住了语言的发音方式。可能儿童从未对语言进行过有意识的记忆,但语言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

要想以教育的方式影响儿童,就要借助环境,因为儿童是在所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吸收知识的,从而形成了他们的个性。儿童可以进行创造,也可以成为纽带连接前人和后人。

part8 儿童获取独立的方式

我们给儿童独立和自由,就等于给一个从未停止工作的勤劳者以自由,他们要生存就要进行工作。在儿童的学习环境中不应该存在障碍,而且障碍越少对儿童学习越好,将障碍全部消除则最好。

对成长和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是以下几方面机制:具有吸收力的大脑、星云及敏感阶段(童年的秘密)。这些都是人类的特征,是通过遗传得来的。不过,所有这些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环境中通过自由活动获得经验才能实现。

part9 对待生命最初阶段的方式

儿童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近期,科学家通过研究证明,除了对光敏感外,儿童的眼睛还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儿童会用眼睛不停的去寻找。

通过一个合格的母亲或保姆的观察,一定可以发现儿童特别注意的东西是什么,然后让儿童离这些物体尽可能近些,以便孩子能够仔细观察。这时,充满好奇和欢喜的表情就会表露在儿童的脸上。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儿童,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究竟对什么感兴趣。

儿童的性格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儿童充分、完全的和周围环境接触。否则,没有这种经历的儿童将来一定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延长哺乳期就等于延长母亲和儿童在一起的时间,目的在于无形帮助儿童适应社会并完善自己。所以,纵使母亲不对儿童说任何语言,儿童在听街头陌生人的谈话、看汽车、看动物等过程中,也能接触周围的世界。

part10 儿童学习并吸收语言的过程

语言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即使是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语言的作用下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讲,语言的发展和变化是根据人类的需求进行的,它随人类思想的成长而成长。

儿童学习语言的两个过程:一是发生在语言学习的无意识活动,二是此后过渡到有意识的过程。

part11 儿童对语言学习的渴望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奇妙之处,似乎有一位古板的老师存在于儿童体内一样,儿童在他的教授下,先学会字母,然后学会音节,随后就学会单词。这个古板的老师会在适当的时机教给儿童东西,从而让儿童逐渐学会发音、认识音节,这个过程完全按照语言的学习方法一步步进行的。此后,儿童就开始学习单词,然后学习语法。

新生儿出生第一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他们在无意识的状态学会了语言,随后逐渐进入有意识的状态;二是虽然他们还只会咿呀学语并重复这些简单的声音,但他们已经建立起了语言系统。

part12 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障碍及其影响

儿童语言的爆发期之前有一个准备期,这个阶段如果成人听不懂儿童的语言,儿童会表现的很愤怒。易怒生气是这个阶段的特点。比起爱抚,这阶段帮助儿童,让别人明白儿童的意思,才是给儿童最好的礼物。

举例说明口吃、发音不准、恐惧(幽闭恐惧症)是想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类型进行证明,并让大家知道,成年人对儿童的每个动作都会影响到他们,而且这种影响是永久性的,不仅仅是影响儿童的现在。

1)人出生后的最初两年会影响其整个人生

2)对于婴儿具有很大的心理潜能,我们并未重视起来

3)儿童很敏感,哪怕是一点粗鲁的动作对他们的心理,甚至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part13 运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发挥出这笔财富的作用,并让他人感觉到这股力量的存在。人类之间的关系循环必须通过这种精神力量的表达和使用来完成。

任何运动都存在一个十分精密、微妙的机制。就人而言,并非所有东西都是天生的,其中,很多东西的形成和完善都来于儿童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人学会的动作都是靠大量、重复的练习获得。

一个人的工作通过运动体现,而他的工作又是其思想的外在体现,由此,可以将他内在的运动潜能挖掘出来。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一定影响他的心理生命。从不进行工作的人一定会面临很严重的心理生命状态,原因在于即使我们不能将肌肉的所有潜能完全发挥出来,但如果不运动,就是某些正在使用的肌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极大的减弱人的生命力。

part14 手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在心理发展的同时,手工技巧也在同步发展。越是精致的作品,投入的智力也就越多。手和心理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古老的手相学中,手是一个精神器官。所以我们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一点要结合儿童双手的活动进行研究,因为控制手的是大脑。手与大脑紧密相连,大脑活动最好的表征就是手的活动。

儿童学会运动时,最先学会的都是抓或拿的动作,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最先引起儿童注意的地方是手而不是脚。

当儿童具备一定的技巧后,他们对自己已有的力量很自信。他们不断练习和实践,其主要目的就是将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一点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

part15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模仿行为

事实上,只要儿童开始模仿,他们就会更好、更准确的做到榜样所做的事,而且一定会超越这些榜样。

儿童自身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便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帮助也应该根据这个规律来办事,而不应该强迫儿童遵照我们的想法去做。

人的知识会逐渐积累增多,对事物的兴趣也会不断提高。人就应该多行走才能拓宽视野,所以,教育一定要按照进化的法则来开展。通过这样做,儿童的生命才能不断丰富起来。

part16儿童既是创造者也是劳动者

3岁前是无意识阶段,建立起各种功能的阶段;3岁后是发展这些功能的阶段。我们在3岁前对儿童所做的事情可能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我们要切记,儿童在他们生命的这个阶段中,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依赖于成年人才能生活。因此,我们要想自己的行为不会成为阻碍儿童发展的绊脚石,那成年人一定要科学的遵循自然规律。

3岁后儿童进入另一个阶段,完善他们之前获得的东西。语言是一个有力的例证,一直持续到5岁前语言都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这时出现语言敏感期,儿童通过这种感觉能力,能准确的记忆声音,还能丰富他们的词汇表达能力。

这时,儿童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强化他们对环境行为的意识;另一种是对各种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完善。由此,3-6岁这个时期,儿童通过行为达到“建设性的完善”。

一个人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一定要在能力上及性格上独立起来。这些东西就是童年要展现给我们的,当意识出现时,他就开始掌握着我们的命运。

part17 通过想象获得文化

儿童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吸收知识,他们对那些熟悉的东西至今仍然保持着特殊的兴趣。他们很容易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物上。例如,“书写爆发期”,儿童只有在5岁半或6岁之前,才具有学习书写的兴趣和热情。一旦过了这个年龄,自然赋予他们的特殊机会也会随之消失,到时他们只能有意识的学习书写,而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一个4岁的儿童正在做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完善自我语言机制的工作。因此,在儿童长到4岁时,如果我们教给他们语法对他们学习语言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他们能够更熟练的掌握自己学习吸收的口语。这时,儿童对语法也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最佳时机教授语法。

3-6岁这阶段,儿童渴望学到更多词汇,而且他们学习时不知疲倦。我们观察到,在这个阶段学到的词汇将会跟随他们一生。3-6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我们教儿童新词汇时,要用实物或他们在户外进行的活动与这些词汇相结合,以保证儿童的实际经验与词汇同步增长。

发现真理的力量其实就是想象力。思想并不是被动的东西,他让我们充满了灵感,而且永远都不会枯竭。丰富儿童想象力的其中一个方法是讲故事,然后他们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将这些想象力释放出来。

儿童本身具有建设自己能力的动力,对儿童来说,周围人的行为只是一种刺激,他们会在模仿这些行为后培养自己的能力。6岁前的这一时期很重要。儿童在此阶段建立起来的各种能力将让他们终身受用。不论是走路方式还是行事风格都在这一时期定型,而且会成为儿童性格中永远无法改变的特征。儿童将来生活于底层社会或是上层社会也都是由这些东西决定的,由此体现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区别所在,这好比通过不同的语言区分不同民族是同样的。

学习语言也一样,儿童的口音也在这个时期定型。就算是习惯使用专业词汇的教授,他的口音也是没法掩盖的。

part18 儿童的性格及其形成

儿童性格的发展是由他们个人的众多努力促进完成的。他们做出的努力不受外部因素所影响,而是由他们的创造潜能,以及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决定的。

许多有意思的事物存在于儿童们的周围,他们除了可以随意使用这些东西外,还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吸引着他们的每一个东西上面。只要儿童达到了这个地步,将精力集中在一件有趣的事情上面就不是难题,而且他们身上的缺陷也会逐渐消失。以前被动做事的他们变得主动起来,很多不规律的现象也开始走向规律状态,孩子们不再调皮,而变得懂事起来。我们从客观事实得知,儿童们的缺陷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每个孩子间的差别也不会太大。导致一切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成年人没能给儿童的心理生活足够的滋养。

母亲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有趣的生活环境,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母亲就不要为孩子提供帮助。如果儿童们开始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父母就别去干涉他们。对于一个精神处于饥饿状态的儿童来说,和蔼或严厉的态度及药物都无法帮助他们。假如儿童的心理能由自己来完善,并且他们的事情也由他们自主决定,那么,任何问题都不会出现,儿童就不会再面临这些问题了。他们的睡眠会转好,消化会转为正常,心理变得正常就是这些良好结果的源头。

道德教育是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这个问题关系到性格的形式。不论儿童是个性缺陷,还是缺乏个性的问题,在不用成年人说教的情况下就能自行消失。我们成年人要做的是提供条件以便儿童可以正常生活,而不是毫无用处的进行威逼利诱。

part19 个性让儿童正常发展

儿童的纪律性是由我们给予的自由培养出来的。由于这些儿童有做任何事的自由,当自己选择做某件事后他们就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他们的纪律性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人会依照自然规律积极地获取经验,从而促成这个整体的形成。

在《儿童问诊指南》中,应该给予儿童一个自由做任何事的生活环境,以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在这个环境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论老师还是家长等成年人都不要去干涉他们的选择。

在让缺陷已经治愈的儿童回到以前的生活环境后,他们就回到了治疗前的状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找到正常发展的动力和机会。这样的情况,现实中时有发生。

自由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发展来的,他是发展的结果。所谓发展,是个体借助个人经验在不断努力之下逐渐建立起人格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主动性,每一个儿童都一定会经历过这个漫长的过程之后才能成熟。

正常发展的儿童具有这些力量:持续愉快的做事、自觉的具有纪律性、拥有社会道德感、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些力量要想展现出来,就需要环境的影响。

要达到真正帮助儿童发展的目的,我们给予他们的东西都应该经过仔细的挑选。而且我们必须将结合儿童的兴趣和完善他们的个性作为我们选择东西应遵循的原则。依照儿童发展的心理就是我们选择教育方法的标准。

part20 儿童依靠自己形成了性格

旧式教育与新式教育的差别就在这里。我们进行新教育,就是为了在恰当的时间帮助人类完善自我,以让人类能做更多更伟大的事情。这个社会早已建立起很大屏障和壁垒,现在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广阔的视野,将这些屏障拆除就是新式教育的任务。

part21 儿童占有心理的产生极其变化

儿童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上就是知识占有欲的集中表现。假如获取知识是这种占有的热情的出发点,那么,这种热情就会带领儿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达到更高的层次。只要某件事情将儿童的好奇心勾起来了,那么,这种好奇心还会延伸到其他事物上。

成人用说教的方式是不能阻止儿童破坏东西的。当一个儿童为了防止他人得到某件东西而去占有这件东西时,我们往往对他们晓之以理,但是这种说教的效果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他们在不久后又会再这样做。要想儿童获得知识和爱心,工作和专注才是唯一的方法,这些方法才能发掘出儿童内心深处潜藏的美好东西。不论哪种宗教,都有学习、爱和服务他人的特征,不过,儿童才是人类精神真正的建造者。

part22儿童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集中注意力是儿童在发展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儿童的社会行为以及他整个的性格形成,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要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封闭的地方是最好的。生活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的人,一个安静封闭的地方往往是他们想要集中注意力的最佳选择。在这些地方,能促成我们某种性格的形成。5岁之前,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最佳时期。

我们在社会中可以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这是我们被社会生活吸引的原因。由此可以想到,生活在老年之家的老人感到无聊是符合情理的。以年龄为依据将人群进行隔离,这种事情不但缺乏人情味,也与人性不符,不仅大人,儿童也是。

混龄班里,年龄大的孩子帮助年龄小的,讲解一些他们不懂的问题。有一种交流与和谐无形的存在于年龄不同的孩子之间,但在成年人和儿童之间却很难发现这种交流与和谐的存在。真正的兄弟情在年龄不同的孩子之间产生,从而让两者之间充满一种爱和敬仰的感情。在与此不同的老式学校中,只有竞争才能升级,然而嫉妒、怨恨、羞愧等情绪也时常在这种升级的途径产生。这种方式成长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操控一切。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彼此之间不会培养出真正的感情。儿童的各种性格在环境中形式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年龄。

儿童会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团队感,这种团队感是建立在高尚情感的基础上的,他能让一个集体变得更加团结。

part23 有吸收力的心灵能凝聚社会

通过思想灌输的方式是不能让儿童具有集体意识的,而且这种意识是自然的产物,他不会依附于任何形式的竞争行为存在的,他是儿童自己努力后获得的。

成年人常常会打断儿童日常生活的正常工作,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儿童都有一种心理,那就是尽全力做一件事。目前的教育方式,对儿童充分发挥这方面的创造毫无帮助。在动手做事时,儿童会感到快乐,会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乐趣。他们往往从做事情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对弱者提供帮助及抚慰别人时建立自我成就感。

0-3岁期间形成的是心理,3-6岁形成儿童的性格及社会观念。儿童的发展由自然规律决定,并非取决于成年人的说教。人类进行的一切行为都源自性格和社会观念的发展,而只有在自由有序的环境中,儿童的发展才能很好的进行。

part24 错误的发现及其纠正方法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要尊重并认可这个事实,我们前进的步伐就会加快。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将他视为生命中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因为错误也能带来一定的益处。

如何摆放圆柱体是儿童最开始学会玩的游戏,这是一些同样高度但具有不同直径的圆柱体,而且这些圆柱体可以按照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摆到相邻的圆柱体上面。对儿童来说,玩这种游戏有两种益处:一方面儿童理解能力能得到提高;另外一方面,对于自己的错误,儿童会逐渐学会有效的控制。2岁时儿童就可以玩这种玩具了,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了纠正错误的意识。

人在发展中获得的经验,以及逐渐形成的这种信心十足、谨慎行事的性格对人的一生都有益处。

part25 儿童服从意识的三个阶段

服从意识的第一个阶段的特征:儿童具有反复无常的表现。此时,不服从命令是伴随服从产生的。服从意识发展到第二阶段,不论何时何地儿童都能服从命令。他们已经可以完全控制自己,他们的各种能力在反复使用中得到强化及巩固,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也能服从别人的意志。

part26 老师与儿童纪律性的产生

人内心的纪律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类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形成了纪律性。为人类纪律性指明形成的方向就是我们担负的使命。儿童表现出专注时就表明他们开始具有纪律性了,此时他们能够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面。这些引起儿童兴趣的事物除了能帮助他们获取实践操作的经验外,还能在儿童控制错误时给予帮助。儿童的心理在这种实践经验的作用下,逐渐达到了整体的统一,此后儿童能快乐的生活,并且能专注到忘记自我且非常安静的程度。

part27 老师为教育工作做的准备

当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事上时,我们一定要当他们不在场那样别去关注他们。即使想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我们也别过去打扰他们,可以采用余光观察他们的方法。这样,儿童才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他们的选择行为不再无所适从,而是已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当很多孩子争夺一件东西时,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要打扰孩子们,因为他们遇到问题时都能自行解决。

在心理领域,老师和儿童分别扮演着奴仆与主人的角色,老师应当敬业的做好仆人的服务。

part28 儿童是爱的源泉

爱让人摒弃嫉妒之心,不做羞耻之事,但他大方而不矫揉造作;爱让人产生长久的忍耐力、仁慈之心;爱让人拥有无私之心、不会图一己之利、不做坏事、性情温和;爱激发人热爱正义和真理;爱让人学会包容、彼此信任、充满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