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逻辑》到大目标:立Flag总打脸?深挖其原因才发现是这3点

 爱读书的二小姐 2019-11-09

离2020年不到2个月了,同事晓晓叹了口气。去年年底,她制定了满满5页纸的减肥目标,说好了今年要减肥成功。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又泡汤了。她不仅没有减肥成功,反而重了6斤。

像晓晓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下面这些场景,你一定也觉得很熟悉:

做什么事都三分钟热度,无法坚持到最后。

年初总是兴冲冲地制定了计划,到年末却发现大部分计划都没有实现。

下决心要辞职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几年过去了,却还是在原单位温水煮青蛙。

为什么不声不响完成人生目标,完美实现逆袭的总是别人?而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一事无成的总是自己?知道了那么多的道理和方法,脑子里也想和懒惰、拖延等坏习惯斗争到底,但面对考验,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成为了那个连自己都讨厌的人。

是什么拉开了我们和别人的差距?是什么让我们无法顺利实现我们的目标?到底有没有一把万能钥匙,让我们能够精准地解锁自己的目标,而不被意志力,情绪,外界环境等因素干扰呢?

《小逻辑》这本书,就是专门为这个问题出谋划策的。书中介绍了我们在实现目标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要顺利实现目标,我们首先就要了解,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能按规定实现自己的目标,一般有三种情况。要么是一开始热血沸腾,不到一个月就偃旗息鼓;要么是迟迟不开始行动,总是找借口推脱;要么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注意力,经常会分心去干别的事情,直接干扰了目标的实现。总之就是,过程经常是一拖再拖,结局也多半是以失败告终。

而深究其背后的阻力,也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种心理原因:

① 现时偏向

在行为学中,现时偏向指面对未来的大收获和当下的小奖励,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当下小奖励的行为。在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进行的棉花糖实验中,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往往就是现时偏向心理的结果。

举个例子。明明知道减肥后自己就不用自卑,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但看到眼前的蛋糕,还是抵挡不住美味的诱惑。于是就一边把蛋糕吃了,一边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今天最后再吃一次,明天就不吃了。像这样一种选择吃蛋糕而不是实行减肥计划的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现时偏向,它会严重干扰我们内心的选择,让我们在实现目标和享受当下间摇摆不定。


② 自我效能感的缺乏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某个任务的自信程度,它决定了人们将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这个任务,遇到困难会不会退缩,愿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到这件事上。

对任务充满自信,把它当作是人生的挑战,就愿意去尝试,去尽快地进行处理。对任务缺乏信心,把它看成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就会想方设法拖延,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把最难的任务留到最后完成,面对计划迟迟不愿动手,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实现。这其实就是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典型表现。你越怀疑自己就越可能优柔寡断,甚至干脆放弃,导致计划一开始就被搁浅,最终无法实施。


③ 摩擦成本导致实现目标的动力降低

摩擦成本指的是正常支出之外所消耗的成本。由于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摩擦成本的增加,就意味着用来实现目标的有效时间和精力在减少,实现目标的难度越来越大。于此同时,远低于付出的回报也会让人觉得目标遥不可及,甚至直接放弃努力。

低落的情绪,外在环境的干扰,缺少睡眠带来的精力不足,长期看不到努力结果造成的心理受挫等各方面因素都会产生摩擦成本,影响我们实现目标的动力和内驱力,让我们逐渐失去对目标的追逐感。


总而言之,正是现时偏向,自我效能感的缺乏,摩擦成本等原因,导致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困难重重。面对这些深层的心理原因,直接与之抗衡并不容易,但我们却可以另辟蹊径,找到绕过它们的好方法,尽量避免被它们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