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菌是一种纯寄生菌,只能在活组织上寄生。病菌在芽鳞内越冬,发生较早,而且由于鳞片的层层包被,春季清园药剂很难进入芽鳞对其发生作用,所以喷药后效果不好。据此,果农即应明白,白粉病的防治时机非常重要,抓不住关键防治时机,防效肯定不会好。 白粉病的防治应抓住以下3个关键期: 一是芽鳞片开绽期,药剂容易进入鳞片内部,防治效果好; 二是花序分离期(单个花苞开放前),幼叶、花苞完全暴露,药剂能均匀展着,防治效果好; 三是花后1周幼叶、幼果期,喷药防治也会取得良好防效。 在做好以上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若白粉病梢数量不多,秋梢生长开始期可结合修剪、抹芽剪除病梢,带出果园集中处理。注意必须剪长一些,多带些好组织,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和受感染组织。 防治白粉病常用三唑类药剂,比如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腈菌唑、氟环唑、醚菌酯等,以上药剂可与甲基托布津混用。建议花后喷施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腈菌唑、醚菌酯、矿物油等药剂,副作用小,不会抑制果实、叶片生长,对果面影响小。 喷矿物油100~200倍液效果不错,既可杀死各种小虫(蚜、螨、蚧),又能有效防治白粉病,无毒无残留,用药28天后可自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防治害虫的原理是堵塞虫体气孔,闷死害虫。注意,在气温35℃以上时不能喷此药剂,最好在早晚天气相对凉爽时喷药。
|
|
来自: 深海之星ccpsl0 > 《植物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