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巨幅书法现香港街头,北大教授评启功,文化人为啥老揪着书法不放?

 shufacom 2020-12-11

莫言巨幅书法现香港街头(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在车水马龙的香港湾仔告士打道上,祥丰大厦的外墙近日出现两幅巨型中国书法作品,两幅作品分别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其好友舒同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振的墨宝。作品宽近40米,右侧是莫言书写的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左侧是王振书写的杜甫《春日忆李白》。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微博文章

小编是书法专业的一名小学生,从事媒体工作有几年了。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文化人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老是往书法领域靠。好像不会写书法就不是文化人一样。你们是名人,这样做,从侧面可以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您研究的领域并不是书法,作为文化人,您是否要在您的专业领域有更高的建树。

莫言老师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7月份,莫言一年之内办2次书法展,不敢称书法,称“墨迹”。这一点要给莫言老师点赞。我记得有一次展览说展出作品上百幅,为一个大型展览准备上百幅的作品,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些时间如果用在作家的本职工作内的专业研究,我想应该是一件让人肃然起敬的事儿。

咱不会咬文嚼字,咱认为,获得专业领域的最高奖,人们对你尊敬崇拜,不是说你就是神了,而是一部分专业评委对你的认可。当然你可以爱干嘛干嘛,但是你的专业领域才是你的根本。应该回报给社会的是更好的专业内容。就像书法专业的国展一样,获奖了,不是说你是书法家了,而是对你书法的认可。你还得继续努力的学习、进步。

上面是北大中文系教授龚鹏程的文章节选。启功先生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书法家,至于他书法的好坏咱也不敢妄加评论。我想作为最高学府的中文系教授一定是专业性极强的。但是啥叫书法的神秘性才能?我是一脸懵逼状态。

龚鹏程教授书法

书法就是书法,难道非得搞得玄玄乎乎的,才厉害吗?
当然中文系教授在用词用语上是专家,但总感觉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咱看以前的书论,都是非常贴切的描述,“高山坠石”、“,如鸟翻身侧下”,多么形象,让人一听就能想象到。可书法神秘性是啥?俺不明白。

我不知道龚教授和启功先生哪一个看的书多,谁在书法艺术领域研究的深刻。每个人心中有一杆称,大家自有公论。

在古代,很多文人、学者,都是以其专业领域的成就为人们所敬仰,而他们的文学涵养孕育了他们经典书法作品。我们书法专业的可能会更加关注这些大师们书法写的怎么样。文化人们还是好好搞您的文化吧。毕竟那是你们的专业。

你在你的研究领域成就再高,拿起毛笔也不一定是书法家,品评也不一定专业。书法是艺术,不简单,也不玄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