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乌鲗骨一芦茹丸临床应用经验

 AB向往神鹰 2019-11-09

在跟随 史载祥老师学习过程中,发现老师经常使用乌贼骨茜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了深刻领会老师用药意图、更全面的掌握中医配伍应用乌贼骨茜草的治疗范围,我们回顾学习了《黄帝内经》和现代研究文献,将学习心得叙述如下。

一、方源探秘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对其应用多有发挥,应用范围渐广。

《内经·素问·腹中论》“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歧伯曰:以四乌贼骨一芦茹二物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以上描述具有以下特点:

1、“胸胁支满(腹胀胸闷),妨于食(不能进食)”“出清液(泄泻)”表明病变部位涉及消化系统;

2.“唾血”,“时时前后血(尿血、便血)”,表明病变严重影响到血液系统的功能,可能存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

3.患者体气“腥臊臭”,表明除出血原因外,可能与体内代谢废物不能转化排泄有关,病变可能涉及“肝脏或肾脏”。然临床表现并未涉及“水肿”等,推测“腥臊臭”可能不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尿素氮升高所致,而是肝功能衰竭导致的“出血和血氨等升高”所致;

4、四肢清(四肢凉)”表明能量摄入不足或末梢循环不良;

5、如果是女性患者,可以见“月事衰少不来(月经量少或闭经)”,表明患者内分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6、“目眩(眩晕)”可能是脑或眼部缺血所致。

关于致病原因《内经》作者认为:是血枯,而导致血枯的原因是:1.年少时“大脱血(大失血)”,但没有指出出血的原因是什么;2.过度饮酒伤肝。

综合以上分析,《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所治病症可能是“肝硬化”,同时也表明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具有“养血(治疗血枯)、止血(治疗唾血、尿血、便血)、通经(月事衰少不来)”的综合作用。

二、方解:

乌贼骨咸温下行,主女子赤白漏下及经闭血枯,又能涩精秘气;茜草既能止血治崩,又能补益精气;雀卵为补益精血之妙品;鲍鱼能通血脉,益精气。精血得以滋填,化源不绝,冲任脉盛,经事自潮矣。朱良春先生认为,此方为通补奇经之祖方。奇经病变都是大病、久病所累及;此方组成有两大特点,其一,选动物药来填补精血,既是养肝肾,又是益冲任,所谓:“味腥气秽,善走奇经”。其二,以补涩为主,涩中寓通。乌贼骨、茜草不仅能固涩下焦,而且能通利血脉,所以说二味能行能止。

(贾海忠,李格)

推荐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