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燃一爐香,清一世心。

 江山携手 2019-11-09

文字丨『誰最中國』

首图丨『誰最中國』

燃香,清心。

冷冽的秋风

一场接一场

夜晚,卸下一天的疲惫

把自己安放在舒适的房间

映一窗明月,燃一炉静香

看轻烟缕缕缥缈

让原本庸常的环境

增添了一份古意与超然

或香甜或浓郁的香气

悠远弥淡

它让人静思

让人放下

也让人得到

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

直入丹田

深深地烙在心上

图片|『誰最中國』

有人说

人类文明史

就是一部用香史

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看

从春秋战国的以香祭祀

到汉代的熏香风气兴起

从古丝绸之路的香料输入

到隋唐香文化的完备

从宋代士大夫雅集用香

到明清民间香药的流行

从皇家贵族的庙堂品香

到平民百姓的居所驱秽

香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对香的喜好

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有如蝶之恋花

木之向阳

古人读书以香为友

独处以香为伴

衣要以香熏

被要以香暖

调弦抚琴

清香一炷可佐其心

而导其韵

品茗论道

雅集会友无不以香为聚

图片| 悦雅集

文人一天的生活

就是从一炷香开始的

明人毛元淳在《寻乐编》中说:

早晨焚香一炷,清烟飘翻

顿令尘心散去,灵心熏开

书斋中不可无此意味

陆游在绍兴闲居时曾作诗

《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

描写自己艰难的生活处境

官身常欠读书债

禄米不供沽酒资

剩喜今朝寂无事

焚香闲看玉溪诗

即使连书也买不起

酒钱也凑不齐

也要有一缕香丝伴读

图一|『誰最中國』

宋代是人们用香的鼎盛时期

香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在居室厅堂里用熏香

各式宴会场所焚香助兴

还有专人负责焚香事务

不仅有熏烧的香

还制作各式精美的香囊香袋佩挂

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

人们不仅可以买香

还可以请人上门做香

富贵人家的小姐出行

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

文人雅士不仅用香

还亲手制香

大文豪苏轼

就是当时的制香达人

苏轼被贬儋州时

除了日啖荔枝三百颗

还给自己做了“息轩”

日日焚香静坐

尘里偷闲

图片|『誰最中國』

《梦梁录》云

焚香点茶

挂画插花

四般闲事

不适累家

燃一炉沉香

如一道天光的缝隙

叫人暂时恍梦离俗

一炉香仿佛是一种日子

它逾越了现世

超逸了岁月

图一二| 网络

图三| 『誰最中國』

元和十四年,白居易四十八岁

任忠州刺史

他说「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

大和二年,五十七岁

在长安任刑部侍郎

他说「虚窗两丛竹,静室一炉香」

大和三年,五十八岁

在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

他又说「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清代诗人李承焘

干脆把自己的书斋称为一炉香室

寓清静闲适之意

图一| 『誰最中國』

图二| 艺点儿艺术

今人之匆忙

且颇多喧嚣纷扰

然而与古来爱香同好者

亦不乏其数

既然世事纷繁

何不燃香一炷

尘外藏心

于烟起时

寻片刻宁静

在香气氤氲中

觅一方心灵净土

燃一炉香

清一世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