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斥资1400亿建对撞机,杨振宁为何坚决反对?和中科院分歧巨大!

 罗宋汤的味道 2019-11-10

杨振宁是我国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在国际物理界有着崇高地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因为他年轻时都是在美国发展,之后还获得了美国国籍,所以即使现在杨振宁先生选择回国生活,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是,杨振宁先生对于科学界的贡献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之前有过一个通俗的比喻,说是普朗克、波尔、海森堡、爱因斯坦等人合力盖了一栋楼,也就是量子力学,这栋楼现在看起来很厉害,而杨振宁先生在这栋楼里面打了一个电梯井,用标准模型贯通了这栋楼。这就是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届的地位。

至于杨振宁先生为什么会反对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其实理由很简单:1400亿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前都尝试建造过,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看不到未来!那粒子对撞机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一个狭长的通道,在这个通道中,实现粒子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剧烈的碰撞,从而产生很大的能量,能量甚至大到能够让一个空间实现坍塌,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一般。

在科学界,建或者不建,主要分成了两队。一队是杨振宁,他主张不建;另一对则是数学家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他们主张建。

主张建的理由,则是中国现在国力强大,不差这点钱,建成之后,中国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科研中心,吸引全世界将近五千多名物理研究者来中国工作。

而杨振宁主张不建的原因则是认为这个项目太费钱,中国需要用钱的科研项目还有很多,并且,中国的顶级物理学家并不是很多,建好了之后也只是给外国科学家徒做嫁衣,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人类的改变在短时间内影响并不大,还不如把钱投入到生命科学等领域。

杨振宁先生反对建造对撞机,但对于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是很支持的。他认为高能粒子是必需要去探索的,但是使用对撞机探索高能粒子无疑是一种已经十分落后的行为了,从上个世纪开始,欧洲就已经开始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研究了,但是过去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却并没有产生一个好的结果,这足以证明这其实已经被过度的利用开发了。而且在美国、俄罗斯发现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是个坑之后,都决定放弃不用了。他主张用更好的办法的研究高能物理:1.寻找新加速器原理;2.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如弦理论所研究的(也就是使用数学来研究物理)。

在物理届,杨振宁是少有的大量运用数学的科学家。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技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堪称奇迹中的奇迹的是,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基于对数学有着这样的理解,杨振宁先生提出“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也就是用数学来研究物理。

科学发展有先有后,需要做到主次分明,中国需要从其它国家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把资源花在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盲目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完成这项工程!因为一旦失败了,这对于中国的科学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不知道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