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隆国,原清华大学教授,他在退休10年后,曾发表了一篇题为《我的退休生活》的文章,非常积极深刻,对咱们新老人的晚年生活,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以下为原文: 1999年(我63岁)退休,延聘3年,当时想,虽然自己过了花甲之年,按中国人的习惯,自己已是一个老年人了,但觉得自己还年轻,精力充沛。 如果能活到80岁,还有将近20年的时间,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不能坐着等死,将近20年的时间,那该多煎熬啊! 于是我决定找事情做。 (蒋老退休后,写诗、出书、参加朗诵、参加公益) 我的老年生活是忙碌的,但又是丰富多彩的,充实的,非常快乐的。每天都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 加社会活动等等。当然,还要继续散步。 在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争取健康长寿。最近的目标是,争取健健康康活到90岁。90岁以后,向100岁进军! 说的真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过得很艰难,我们这一代人也很豪迈:觉悟高、心胸宽、责任重、贡献大! 如今老了,退休了,我们也要像蒋老一样,向100岁进军!而下面这6句话,读懂了就能对自己很有帮助! 1 进入老年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越来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别幻想长命百岁,时不待人,诸事尽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这段能自己掌握的黄金时间,去做那些原来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圆那些积年的梦,免得躺在床上动不了时再后悔。 2 退休了,我们应该担负的家庭责任已经完成。但是对亲人,对儿女都别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 我们做贡献是无条件的,而索取就有条件了,别幻想儿女如何尽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儿女身上,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3 勿给亲情加负担 常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要有自度难关的准备。 别把亲情看得太重,别再制造太多的亲请,要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伤害的只是你自己。 4 有爱心有挂念 我的亲戚75岁,原来身体很好,她非常疼爱孙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孙女,视如掌上明珠,每有电话都要流泪。奉高中,供大学,自己克勤克俭。 但儿子离婚,孙女随母而去后,她突发脑病,险些不治。孙女仍在高兴地上大学,儿子又有了新家,原来健康的她却孤独地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着她。 所以,老年人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痴心太投入了! 5 我的同事退休后已是存款无数,但仍踌躇满志,拼命挣钱。每周去代30多节课,喜欢电脑和旅游但舍不得花钱,又没时间,总认为来日方长。但只两年后就因癌症而去世了,病床上我去看他时,泪流满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辈,退休后又代了十几年的课,直到脑栓发作,挣钱数万,盘点下来,全都给了儿孙。他们要结婚,要买房,钱不够,而他的钱又闲在存折上,哪好意思不拿出来呢!到最后身体不行了,挣的钱也没了。 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们才没有重蹈覆辙。 6 60岁以后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衰老的表现:体力下降,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已经不再适合做一些复杂、烦琐、责任重大的工作。 所以我想,我们老年人倒不如颐养天年、难得糊涂、自娱自乐。 老年人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书画、吹拉弹唱、吟诗作赋、网上遨游、登高望远、旅游观光、美食烹饪...... 自己经营好自己丰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