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故:注意人脉圈交友的三大误区

 尤里蒙提 2019-11-10

世故:注意人脉圈交友的三大误区


  交友时人应该根据彼此投缘程度确定一个双方都觉得安全的距离,一般的朋友距离远一些,生死之交和道义上的朋友距离可近一些。

  交友时人应该根据彼此投缘程度确定一个双方都觉得安全的距离,一般的朋友距离远一些,生死之交和道义上的朋友距离可近一些。

     下面是交友必须注意的三大误区:

  (1)朋友亲密无间。遇到投缘的朋友,人们喜欢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如果是恋人则更是如胶似漆、寸步不离,让对方喘不过气来。这是个危险的征兆。

  交友时,人应该根据彼此投缘程度确定一个双方都觉得安全的距离,一般的朋友距离远一些,生死之交和道义上的朋友距离可近一些。但关系再好,彼此也应保持一定距离,使双方感觉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过短。恋人、夫妻之间处理关系也不例外,适当保持一点距离,给爱情放放假,保留一点神秘感,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对方,这正是欲擒故纵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过分关心别人,包办别人本应自己干的事情,只能使对方感觉腻味、厌烦,别人表面上作盛情难却状,内心里却掩藏着说不出的愤怒。孰不知,亲密要有间,距离产生美!

  (2)知己难求,得一足矣。与某人的交际达到一个极限时,再追加投入,交际的产出维持不变或增幅甚小,如果把追加的投入投向其他人,则可能产生巨大的回报。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一知己与没有知己相比较,确实令人自豪。但如果有一知己则心满意足,不思另结新朋友,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全投入到一个或少数几个知己,鬓发相磨,实属浪费。

  人际交往也存在边际效应问题。与某人的交际达到一个极限时,再追加投入,交际的产出维持不变或增幅甚小,如果把追加的投入投向其他人,则可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超过极限值的时间和精力与其继续投入到并无多大产出的同一个人身上,不如投入到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其他人身上,均匀使用力量,多结交几个朋友,多几分收获。当然,此间还有一个如何择友的问题,但那已属另一范畴。

  (3)忠言必逆耳。规劝朋友,忠言何必要逆耳呢?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重复多了,人们难免会形成错觉,规劝朋友的话必须难听,不难听的话不配称“忠言”。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劝说朋友时,人们往往只强调动机的利他性和方案的选优性,忽略了朋友接受过程的复杂性和说服方法的使用,想粗暴地拿鞭子将对方赶入天堂,殊不知,方法的不当恰巧抵消了动机和方案的优势。既然朋友不接受你的方式方法,他又怎能爱屋及乌,最终接受你的动机和方案呢?

  西方管理学家认为,怎样干往往比干什么更重要。

  忠言如果顺耳不是更好吗?唐太宗李世民有次扬言要杀掉敢于触犯龙颜的魏征,长孙皇后闻后十分着急。如果用逆耳的“忠言”劝说李世民,李世民不仅不容易接受,反而会使事情弄得更糟。会说话的长孙皇后取顺耳之言规劝李世民。她说:自古以来主贤臣直,只有君主贤明,当臣子的才敢直抒胸臆、有话就讲,今魏征敢于直言劝谏,全赖圣上贤明。李世民闻后龙颜大悦,打消了杀魏征的念头。

  交际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是人生的必修课,仅靠古人的几条垂训和社会上人云亦云的箴言是做不好交际答卷的。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交际,遇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实问题现实分析,才会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规劝朋友实际上是向对方推销你的动机、方案和方法的过程。动机、方案、方法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劝说别人时,多一点方法,讲究一些技巧,忠言何须逆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