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胞门户蛋白工作机理“解锁”-健康报网

 成靖 2019-11-10
(记者李哲)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刘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其与合作者首次解析出人源钾氯共转运体蛋白KCC1的2.9埃冷冻电镜高分辨结构,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在细胞膜蛋白上的结合位点,提出了钾—氯共转运机理,为癫痫等相关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体细胞内的钾、钠、氯等离子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失衡将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如高血压、抑郁、癫痫等。在细胞膜上,有一类被称为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蛋白的蛋白质,负责调控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其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保障生物细胞活性至关重要。钾氯共转运体蛋白KCC1就是其中一种。“它们就像附着在细胞膜上的一个个门户,能够自主调节进出细胞的离子数量,维持细胞内外的稳态平衡。”刘斯说。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精确的结构信息,人们对这类膜蛋白的工作机理认识非常有限。刘斯与课题组成员经过长期深入研究,依托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结合离子转运实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构比较等方法成功解析出3个人源KCC1的原子分辨率结构。发现KCC1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阐释了该转运蛋白以1∶1的比例同时同向转运钾离子和氯离子的机理,提出了KCC1共转运钾离子和氯离子的模型。



  KCC1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临床上治疗癫痫等疾病的药物靶点。该研究成功解析出KCC1的蛋白结构,将有助于基于蛋白结构开展的药物研发,从而为临床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