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中国能源行业消费现状及结构占比分析(图)

 xiaqiu2000 2019-11-10
       一、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正当时 
       国内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2002-2007 年,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由此带动能源需求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满足需求为增长提供动力是第一要务,而对于能源的品类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受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速大幅下滑,但随着后续刺激政策的推出,经济增速再度提高,用能需求亦有所抬升,但未回升至前期高点。

图表:2002-2016 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统计

       从电力消费的角度看,2012 年以后,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至个位数百分比。其中,2017 年用电量为 6.31 万亿度,同比增长 6.6%,第一、二、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的用电量增速分别为 7.3%、5.5%、10.7%和 7.8%,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工程推广等举措带来的成效。 

图表: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统计(2000-2017 年)
 
       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能耗强度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且一次能源消费对于煤炭的依赖性较大,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根据厦门节能公共服务网于 2017 年 2 月 23 日发布的信息,按照 2010 年不变价格计算,2016 年我国 GDP 能耗为0.68 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 5.0%。按照 2015 年美元价格和汇率计算,2016 年我国单位 GDP 能耗为3.7 吨标准煤/万美元,是 2015 年世界能耗强度平均水平的 1.4 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 2.1 倍。 

图表:我国 2010 至 2016 年单位 GDP 能耗
 
图表:我国 GDP 能耗与国际比较
 
       与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来看,2016 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比仍高达 62%,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 34 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占比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考虑我国资源禀赋状况,我们认为煤炭仍有望维持第一大一次能源来源的地位,但其消费占比有望持续降低,或在 2025 年降至 50%以下。此外,我国并非油气资源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 6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或在 2020 年达到 46%,如果考虑长期能源安全,加速向非化石能源转型才是必由之路。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图表:2016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图表:2016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根据上述分析,能源供给对于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较弱,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可谓正当时。 
 
       二、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高 
       结构转型见积极成效,非化石能源与天然气占比有望持续抬升。“十二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提高 2.6 和 1.9 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 5.2 个百分点,清洁化转型已经取得积极成效。根据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来看,天然气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提高。 

图表:国内一次能源消费占比统计与预测(2010、2015、2020)
 

       电能是非化石能源利用转化的有效途径。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其中核能、太阳能主要可转化为热能和电能,水能、风能主要被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加以利用,从具体能源形式来看,电能是非化石能源转化利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方式。 

       近年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有望在国内电源装机结构中持续提升。结合前文分析,我们认为,考虑我国资源禀赋情况及长期能源能源安全,非化石能源利用将是国内能源结构转型的的必由之路,而非化石能源的有效利用将更多依赖向电能的转化,因此国内非化石能源在发电装机占比和发电量占比方面,将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提升。结合非化石能源利用方式来看,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持续增长预期,最值得关注。展望 2030 年,我们预计,我国发电总装机将超过 2,800GW,火电的占比将自 2017 年的 62%降至 50%,非水清洁能源(风、光、核)的合计占比将自 2017 年的 18.6%升至 34.4%;届时全国年用电总量将达到 9.3 万亿度,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占比将分别达到 7.35%、7.37%、5.81%。 

图表:2013-2030 年我国主要类型电源装机占比统计与预测
 
图表:2013-2030 年我国各类型电源发电量占比统计与预测
 
       三、综合能源时代到来,内涵不限于能源结构变化 
       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趋势,是综合能源时代到来的前奏,但综合能源系统的内涵不限于此。借用华北电力大学的曾鸣教授于 2017 年 5 月 23 日的公开演讲,综合能源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区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等多种能源,实现多种异质能源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在满足系统内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一体化的能源系统。 

       综合能源时代的到来,将引发一系列变革,我们总结了几个要点,如下。 

       其一,综合能源系统中,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取长补短,协同互动。 从电力供给的角度看,结合我国的资源禀赋与实际国情,以及各类型电源的发电效率、对外界条件的依赖度等,我们判断,煤电的主要基荷电源地位将长期维持,核电的基荷电源属性将随着装机容量持续增加而进一步确立、巩固。

       (所谓基荷电源,即承担电力系统最低负荷需求的电源,基本不低于参与调峰,在机组无故障的情况下,按照机组额定功率进行发电,较其他类型电源具有优先并网的优势。)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将为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的应用提供大舞台,增量配电网的发展将助推这一趋势。与此同时,电力调度技术的持续进步,将使多种能源的协同互动更为顺畅、高效、智能。 

       其二,能源市场参与方趋于多元,用户定制服务的内容更为丰富。 

       市场参与方数目更多、背景更多元。在电能提供方面,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中小规模的发电商,与传统的大型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电投、中核、中广核等)分食市场蛋糕。在售电环节,随着电改推进,各方参与热情高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报告,2017 年全国在电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电公司至少有 3044 家,较 2016 年(469 家)增长了 5.5 倍。售电商的背景相当多元,甚至有自然人控股的情形。另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商,因其主营业务的特殊性,很自然地参与到电力零售的环节中。 

       市场参与方的角色与定位趋于多元。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除了做深、做强电力的输、变、配、售等环节外,还战略性发展了清洁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电力环保、节能、碳资产交易等新业务。国家电网公司于 2017 年 11 月印发《各省公司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意见》,其旗下“省节能服务公司”将更名为“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于 2010 年底即设立南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如图 所示。 

图表:南网综合能源服务的业务范围
 

       针对垂直行业与特定对象的解决方案内容更为丰富。比如:针对园区用户的冷热电综合能源系统与智能微电网,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专用充电网,针对不同领域工业用户的综合节能方案,等等。 
       其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产业的影响深远。 

       受益政策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前景向好,将对交通用能、储能等领域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我们保守预计,到 2030 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6000 万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等专家的预测为 8000 万辆),对应年充电量约 0.368 万亿度,相当于彼时全社会预期用电量的 3.96%。从实际应用场景来看,“群充”问题日益凸显,将催生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电池技术的提升与价格下降,将加快储能梯次利用的发展。 

       基于上述变化,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与投资机遇,并对 A 股市场相关板块带来一定影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