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点出好未来 2019-11-10

今天扒一扒最近郊区蔡甸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蔡甸区,湖北武汉市市辖区,原名汉阳县,位于武汉市西南部,处于长江、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江汉平原末端,京港澳高速、沪蓉高速和318国道交汇于此,形成全国唯一的“金十字”经济地理中心,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截至2013年,全区版图面积1100平方公里,辖12个街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0万人。蔡甸区区经济始终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67亿元。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截至2018年,蔡甸区下辖12个街道、1个乡,另设有4个管委会[1],常住人口46.6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6.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7.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5.70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9.0:52.0:39.0


蔡甸区前身为汉阳县。

商末周初,先隶南国,后属郧国。

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国。

秦统一中原时,属南郡。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西汉时,北部属安陆县,南部滨长江一带属沙羡县,同属江夏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置沌阳县。建安初年,复为安陆县。

三国时,魏、吴分据江夏郡,置石阳县(又名石梵)、沙羡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石阳为曲阳;惠帝永兴二年(305年),改曲阳为曲陵,复置沌阳县。

南北朝时属郢州江夏郡、司州汉阳郡,置沌阳、滠阳县(后废)。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隋属沔阳郡,置沌阳、汉津县。大业二年(606年),因汉津县位于汉水北岸,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改名为汉阳县。

唐先后隶沔州汉阳郡、鄂州江夏郡。

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为汉阳军(领汉阳、汉川)治所。

宋初,属荆湖北路汉阳军。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27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隶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汉阳府,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武昌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恢复汉阳府。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北、湖南两省分治,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仍辖汉阳、汉川两县。雍正七年(1729年),湖北布政使司将德安府孝感县和黄州府黄陂县划为汉阳府的辖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将安陆府沔阳州列入汉阳府管辖,从此汉阳县成为附郭首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准汉阳、汉口分治(阳夏分治),汉口镇及周围数乡从汉阳县分出,另立夏口厅,同属汉阳府。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蔡甸区

民国元年(1912年),改夏口厅为夏口县,废汉阳府,汉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年(1926年)秋,北伐军攻克武汉,汉阳县城区并入新设的汉口市。次年1月,国民政府迁至武汉,置京兆区,辖夏口、武昌、汉阳城区,同年8月废京兆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设汉口特别市,汉阳城区划归该市,所属乡、区仍隶属汉阳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蒲圻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以后,改属第一和第三督察区。1945)8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恢复汉阳县政权,仍属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7日,汉阳解放,隶属沔阳专署。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1950年8月26日,汉阳县人民政府从原汉阳城区显正街迁至蔡甸。1951年改属孝感专署。1959年汉阳随同整个孝感专署划归武汉市领导,次年恢复原体制,汉阳县仍属孝感专署。1975年汉阳县从孝感专署中分出,划归武汉市领导,为武汉市4个郊县之一。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其行政区域不变,区治设蔡甸街

1949年2月,川汉沔县委分为沔东县委和川汉县委,川汉县委辖4个区,其中有汉阳一区和四区;1949年4月撤销川汉县委、县政府;1949年5月16日汉阳县全境解放,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恢复汉阳县建制;1949年7月,正式建立汉阳县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8月,改为汉阳县人民政府,隶属沔阳专区。1951年,汉阳县改属孝感专区。1959年,划属武汉市。1960年,复属孝感专区。1975年,被划归武汉市为武汉市四个郊县之一。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其行政区域不变,区治仍设蔡甸街。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蔡甸区下辖12个街道、1个乡、4个管委会。蔡甸区人民政府驻蔡甸街道知音湖大道18号

蔡甸街道

奓山街道

永安街道

侏儒山街道

大集街道

张湾街道

索河街道

玉贤街道

沌口街

军山街道

沌阳街道

消泗乡

桐湖办事处

洪北管委会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

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管理委员会

蔡甸区境内河汊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泊57个,承接了区内绝大部分地表径流产水,蓄水面积93.4平方千米。其中东湖、西湖、小奓湖、桐湖、官莲湖、沉湖等主要湖泊正常蓄水位在19.5—2.8米之间,正常蓄水量约1.3亿立方米。在汛期时为洪水调蓄区,其中东湖与长江相通,西湖与汉江相通,小奓湖、官莲湖、桐湖与通顺河相联,沉湖与杜家台工程分洪道为一体,汛期洪水可排,枯水期江水可引,调度运行十分方便。有塘堰3725口,蓄水容积2605万立方米。


蔡甸区境内长江过境流程19.5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0913立方米/秒;汉江过境流程37.5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784立方米/秒;通顺河由仙桃市入境,过境流程77.3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82亿立方米。境内降雨以蔡甸站数据为标准,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10402.9万立方米,汉江多年平均过境客水量536亿立方米,雨水丰沛,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且地下水贫乏,地表径流总量(即全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47321万立方米。


蔡甸区境内有矿床(矿产地)80处,矿产12种。其中,煤1处,储量167.3万吨,主要产于奓山街陈家山;熔剂用石灰岩矿1处,储量208.2万吨,主要产于索河镇嵩阳山等地;玻璃用石英砂岩3处,储量1740万吨,主要产于军山街大军山、永安街雷公山、索河镇嵩阳山;建筑用砂岩矿储量6312.8万吨,主要产于奓山街奓山、千子山,索河镇龙霓山,大集街伏牛山,侏儒街横山等地;水泥用石灰岩矿储量1054.2万吨,主要产于侏儒街东子山、军山等地;制灰用石灰岩矿储量2731.5万吨,主要产于侏儒街军山、土龙、中刘等地;建筑石料用灰岩储量352万吨,主要产于侏儒街军山;砖瓦用黏土矿,主要产于蔡甸街、奓山街、张湾街等地;耐火黏土矿,主要产于大集街姜湾等地;砖瓦用页岩矿,主要产于奓山街老世陈、玉贤镇蝙蝠山、大集街伏牛山等地;陶土,主要产于玉贤镇农力等地;水泥用黏土矿,主要产于张湾街梅丰等地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武汉九真山位于蔡甸区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占地3平方千米,有着江汉平原第一峰美誉,当地道教文化深厚,当地流传“生在九真山,岁岁似今年”的歌谣。九真山景区位于九真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核心区域,2012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13年评为武汉十佳乡村休闲游景区,2014年评为国家4A级景区。[9]

后官湖湿地公园位于蔡甸区中北部,高湖水域沿岸,区域内山水资源丰富,属浅水型淡水湖泊,具有底平、水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湖泊功能显著等特征。后官湖属于属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生物多样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维管束植物69科,131属,158种,脊椎动物33目81科258种,其中,鱼类8目15科80种,两栖动物1目4科10种,爬行动物2目7科24种,鸟类15目43科149种,兽类7目12科23种。在258种脊椎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4种。[10]

钟子期墓位于新农马鞍山南麓的凤凰嘴上。有“楚隐贤钟子期墓”残碑1座,系光绪十五年(1889)所立。1980年重修旧墓,墓高1.3米,直径4.7米,依山傍水,矮山护冢。1987年,又按原碑文重新立碑,碑高1.5米,宽0.7米,并筑有知音亭。钟子期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在民间流传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动人传说。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知音湖旅游度假区知音湖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相传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相遇结知音”的故事即发生于此。知音湖以岸线曲折、水质至清至纯闻名,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知音湖绿道依托知音湖水网湿地的生态基础,环绕知音湖的湖岸线而建,为山水观光型绿道,绿道上建有驿站、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等。[11]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武汉野战国防园是蔡甸区人武部根据《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的要求,建立的一个集旅游、国防教育、民兵训练为内容的国防教育基地,基地位于风景优美的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内,依山傍水,配备有飞机、坦克、军舰、火炮等部队实战设备,开发面积为690亩,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民兵训练、学生军训200万人次。2002年,由时任军委副主席亲笔题写园名,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有名的国防教育基地。

武汉四大郊区之蔡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