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

 源来花开401 2019-11-10

下面引用武国忠一段文字:

·“我从小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练的是大成拳。这个拳没有什么招数和套路,就是‘两手往胸前一抱,静静地站着’。这个动作在武术里叫做‘站桩’,我把这个源自武术的方法运用到养生治病上,称之为‘抱住健康’养生法。至今为止,我发现,这个集养生、中医、武术于一体的保健方法,居然是目前所有锻炼身心的方法中最简捷,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大成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七八岁的时候,身体极度虚弱,得了顽固性哮喘,这种病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的,万般无奈时,著名的形意拳大师,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美誉的郭云深先生把形意拳中的不传之秘--站桩养生功传授给了他,王芗斋先生就通过练这种养生功来调养身体,不仅病好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觉有了很深的功夫。练‘抱住健康’养生法时无须意守丹田,没必要摈除一切杂念,多想点令人愉悦的事吧,因为,心主喜,微微的喜悦比任何养心的药都好。这时,我们全身放松,无忧无虑,您看吧,没多久,您就会尝到什么是身体的大欢喜。”---武国忠《活到天年》

武国忠这个养生桩效果是很不错的,其实它是武术里的一个桩功,兼具养生和武术的功能,养生界亦有很多人在习练此桩。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就在站桩上了,“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百练不如一站。站桩在武术界是深受重视的,用极度重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我以前的文章也一直向戒友推荐这个桩功,有不少戒友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个桩功有一个累人之处,那就是手要架着,感觉像抱一个气球,要不紧不松,太紧球会炸,太松球会掉,就是要找那种不紧不松的感觉。武国忠的这个桩法当然很好,不过这季我要推荐另外一个养生桩,效果也是非常之好,就是子午养生桩,大家看下面这段文字:

·子午门内养功站桩:两小臂抬于腰间,与上臂成90度,两小臂平行,左腿向左横跨一步与肩同宽,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头正身直,百会、会阴成一直线,下颌微收舌顶上腭,嘴唇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逆腹式呼吸,逐步达到呼吸细长、均匀,站桩时间,根据年龄与身体状况而定,由短而长,争取每次达到30分钟以上。首先劳宫穴开始发热,发麻跳动至丹田发热,即有气感,只要练功者身体素质很好,练功时间长,就能在短期内打通全身大小经脉。练子午门内养功3日后有气感,10日后感到精力倍增,百日后可内气外放,外气内收。

养生桩属于内养功,属于内壮。而力量训练属于外壮,不少练健美的人其实是外强中干,外面看着肌肉很牛逼,其实里面很虚弱,强壮不代表健康,最近有消息,曾经的全国健美冠军龙云雷得白血病了,原先他是先中风,后来又得白血病,而他只有35岁,命运真的很悲惨。你能想象强壮如牛的人中风吗?你能想象力量是你数倍的人得白血病吗?记得前几年北京有个健美冠军猝死,叫鲍普成,也就36岁。所以强壮并不代表健康,但是强壮的确让人有一种健康感,这是一种表面的感觉,就像有的苹果表面看着好好的,但是打开以后发现里面都烂了。表面现象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力量大身体强壮,不一定能长寿,再举个例子,力量界的太阳神保罗安德森,深蹲超过1200磅,只活了62岁,深蹲500公斤的人只活了62岁,有很多老头深蹲不超过50公斤,轻轻松松活过80岁。所以养生真的很关键,运动也要注意适可而止,运动分:养、耗、伤三种。养生功法属于养,出汗的有氧运动乃至力量训练属于耗,耗过头了,就是伤。中医:大汗伤阳!汗出津伤!年纪轻,伤得起,感觉不到。如果身体比较虚,应该选择不出汗或者微汗的散步,还有就是多练习养生功法。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可以适当做些力量训练。

说起我与子午养生桩的结缘,那就比较早了,记得我初二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介绍子午养生桩,属于梁山功夫的范畴。当时上面写到得气快,而且精力倍增,那时我就很感兴趣,然后就和父母要钱,通过邮寄得到了“梁山功夫”一书,书里面内容还是很多的,但我其他都没练,就奔着养生桩练习。这个桩法手不用架着,而是双手手心朝上,握空拳收于腰间,比较简单的一个姿势,而且也是高位桩,微蹲即可,但要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那时我练习,的确是得气很快,特别是手上感觉很明显,精力的确变得很好,精力倍增绝非虚言,后来我才知道,为何少林寺的和尚吃素还那么猛,其实他们一是戒色,二就是内养功练得好,当然内养功有很多种,少林寺有少林寺的内养功。

关于吃素,我自身的体会就是,吃全素对于身体健康没多大问题,但是不可能让你变得很猛,中医有句古话“食肉者勇而捍”。不吃肉是会影响一个人体能的,中国女排主教练称,因为担心有瘦肉精,女排在最近三周一直没敢吃肉,所以导致队员最近的体质和体能明显下降,球队发挥欠佳,最后中国女排以1胜4负的战绩名列第五。这是一条新闻,大家可能会觉得教练把失败归于没吃肉,有点荒唐。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我那时尝试吃全素,马上感觉腿脚无力,没以前能跳了,没那种冲劲了,体能是有所下降了。我现在也基本吃全素,但我现在几乎每天都有站桩和打坐,内养功做得好,体能还是很好的,不吃肉也没关系。和尚就是内养功做得好,特别重视静功修炼,所以不吃肉也可以很猛,毫不逊于吃肉的人。

吃素有利于降低欲望,是有利于戒色的,当然吃素是一种选择,看你有没有这个缘分。发育期的戒友,我建议还是要摄入一些肉食的(三净肉)。如果你有吃素的觉悟,那也可以选择全素。吃素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和信佛一样,看你是否有这个缘分。

大家可能会觉得养生桩真的有这么神奇吗?难道他们吃仙丹了?实话告诉你,和尚真的吃到了仙丹!这个仙丹就是人体自产的养生大药,人体自有大药,可惜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季我就把这大药和大家仔细讲讲。

·曲黎敏:叩齿后,生唾液,唾液为肾津。一口唾,分30次咽下。一口唾,等于一盒六味地黄丸。

人体大药就是嘴里的唾液,但不是一般的唾液,是叩齿后分泌的唾液,叩齿后的唾液对人体很有益处,曲黎敏说相当于一盒六味地黄丸。而我说的大药不是叩齿后分泌的唾液,是叩齿唾液的升级版,就是舌抵上腭分泌的唾液,舌抵上腭即舌头抵住上腭部位。气功学中认为这是沟通任督二脉的桥梁,俗称“搭鹊桥”。中医学认为,督脉循背,总督周身阳脉,为阳脉之海;任脉沿腹,总任一身阴脉,为阴脉之海,两脉各断于上腭和舌根。舌抵上腭即可沟通任督二脉,使全身经络接通,上下之气通畅。常练此功,可疏通气血,条达经络,清爽头脑,强健体质。

·金津、玉液二穴,藏津多液,为医家所共知。二穴所藏,俗称“华池之水”,系于肺而根于肾。其穴位在舌下之左右,舌为心之苗,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太阴脾经散舌下,故二穴所藏,非独与肺肾有关,且能与脾阴互滋,与肾水互济,引肾水上抑心火,合脾土同养肺金。

程国彭谓此“华池之水”引而咽之,能治真阴亏损,阴虚火旺诸证,并赞其是“治阴虚无上妙方”。方载《医学心悟》,方法是:常以舌抵上腭,令华池之水充满口中,乃正体舒气,以意目力送至丹田,口复一口,数十乃止,每日二至三次,称此为“吞津液”法。此是引华池之水以缓火刑,取其坎离交媾、水火既济之意也。《素问遗篇◎刺法论》有法:“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气无数”。此是引华池之水以滋肾阴,循金水相生之法也。上述舌抵上腭,引舌下津而咽之者,即金津、玉液二穴所藏。而此种引咽津液之法,其源于丹家,原意本在养生,后引其治病,既合乎医理,又顺应自然,法简而效彰。余留意观察,凡健康婴幼儿,舌常抵上腭、阴囊常紧缩,此乃阴阳互生,水火既济之外征也。舌为心之苗而藏金津、玉液;前阴为肾之窍而寓真气元阳,心火肾水,阴升阳降,源源不竭而生化无穷,故婴幼儿生机较成人旺盛。

这口“华池水”的威力真的非同小可,它就是人体大药,对于身体的恢复,对于神经症的恢复极有好处,见效很快,精力提升显著。

道教常称津液为玉液、玉浆、醴泉、灵液等,认为此液由炼气而产生,是五脏之精华,甜美清香。若人们勤加修炼,漱津咽液,那么就可以去病防病,强健身体。《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灵根坚固老不衰。《外景经》也很重视津液的作用,如“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津液醴泉通六腑,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

关于戒色养生,《太平经》主张“人欲寿,当爱气尊神重精”,《内景经》也强调说:“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外景经》也强调固精、宝精的意义,如“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淫俗专子精,闭子精门可长活”,“急固子精以自持,精神还归老复壮”。

我一般在打坐或者站桩时,舌抵上腭,不出5分钟,华池水就下来了,和一般唾液的味道不同,有甜美清香之感,然后咽下,相当于“吃仙丹”了,这真是人体自产的免费仙丹,可惜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在向外求药,其实自己有个大宝贝,却不知道。站桩或者打坐时,刚开始练习会妄念纷飞,可以采用数息法摄念,关于守窍问题,子午养生桩是说守下丹田,而我自己则是守上丹田,也就是眉心位置,守下丹田是容易遗精的,睡前打坐也容易遗精,而且守法也有讲究,不能强守,而是“知而不守,先存后忘。”千万不要强守,强守是容易出偏的。或者你什么也不要守也可以,就专注于数息即可。一口华池水可以分几口咽下,但咽下也有诀窍,配合十六字锭金,就完美了。

何谓十六字锭金?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是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十六锭金又称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诀,是道家养生的代表性功法。此十六字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明·冷谦的《修龄要旨》初录此法,并誉它为至简至易之妙诀。其后《赤凤髓》、《遵生八笺》、《脉望》、《养生秘录》、《医方集解》等均介绍了此法。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指》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并通俗地介绍了修炼方法。今录于下:“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连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气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

另外站桩是可以治疗频遗的,有频遗困扰的戒友也可以多尝试站桩,多吃“仙丹”,人体自有大药,不要错过了。田诚阳道长说过,站桩可以强身补气,气足自可摄精不遗。

关于华池水的作用,下面摘录了一些文字供大家学习参考:

·咽津功用。咽津养生在我国历史较悠久。古人称之为“胎食”的,指的就是咽津。《汉武内传》说:“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历代医家认识到口中津液是大有益于人体健康和长寿的宝贵物质,应该咽下。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说:“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传统医学有关咽津养生的论述不少。《灵枢.天年》、《素问.刺法论》等都讲到“津液布扬”、“饵吞下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咽津的方法。先秦《子华子.北官意问第九》讲到:“荣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故能久长而不弊。”1973年底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天下至道谈》,其中阐述房中养生的“八益”,就谈及“吞服津液”的养生功能。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人体内唾液的功用,这与现代科学的研究论述是一致的。

·道家养生家对练功过程中产生的唾液,称之为“金液还丹”,要“淙淙咽归丹田”(见元.陈致虚《金丹大要》)。这种唾液有许多好听的名称:金浆玉醴、灵液、神水、醴泉、金津、玉液、金醴、玉津、玉池清水、玉浆、舌下泉等等。古人认为吞服这种津液有益于养生保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中,对“口津唾”作了如下的说明:“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咽津养生既有悠久历史,同时也符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唾液其成分除了水分之外,还含有淀粉酶、溶菌酶、粘液蛋白、氨基酸以及少量钠、钙等多种物质,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消化、养生、强身。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唾液有消毒、解毒、抗癌和杀灭艾滋病毒的作用。

·我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咽津养生。道教徒较早地注意到咽津的养生功能。晋朝《黄庭内景经》多处讲到唾液的功能。《黄庭内景经.口为章第三》讲到“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此五句意思是说,口是产生唾液的地方,漱咽唾液,能使病害不染身,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于咽津养生具体方法,在历代一些养生导引著作中都有叙述。《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中记载《八段锦导引法》就记有咽津方法:“赤龙搅水津,漱津三十八,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清·尤乘《寿世青编.十二段锦动功》说,咽津“将舌舐上腭,久则津生满口,便当咽之,咽下然有声,使灌溉五脏,降火甚捷,咽数以多为妙”。

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