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数据”一词几乎触目可及家喻户晓,各行各业都把“数据”当成至尊宝典,似乎谁拥有了“数据”谁就掌握了那条冥冥中的通天秘技。
但“拥有”与“有用”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拥有“数据”固然宝贵,但不会用、不擅用跟没有的区别实在不大。唯有会用、擅用,才能真正把“数据”变成“大杀器”。近年来,公益领域快速发展,但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在公益领域却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数据在公益领域同样、甚至更为迫切的显示了未被有效收集、分析、使用的境况。 从捐赠数据上看,捐款额和捐款人次都在快速攀升,但能把捐赠资金花出效益的公益机构数量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数据来源:《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9)》 公益机构缺钱缺资源却不知资源在哪儿,手握资源的一方有意行善,却不知道资源该给谁。双方经常采取盲人摸象或“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信得过的关系介绍或者媒体报道资料去选择。双方就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隐隐约约、似是而非、不甚明了的触摸着对方,合作了牵手了仍然心存忐忑,不知这段“姻缘”是岁月静好、喜结硕果还是磕磕绊绊、不欢而散。有些公益组织对数据的理解程度还有一定的欠缺,对数据的价值认识也不充分。而有些公益机构对数据技术和自身业务的结合抱有极大的热情,也希望进行探索和尝试,但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针对公益行业的这些痛点, 11月12日,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同易善将共同举办“透过数据看公益——2019中国慈善信用发展论坛暨易善数据发布会”。 来自慈善界、学术界、媒体界的众多大咖齐聚,一起探索如何利用数据力量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同时,结合“易善数据”这款全新的公益数据产品,为击穿公益“高墙”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11月12日,你期待的“数据”解决方案,终于来了!现场报名正式启动!都有哪些大咖会来,论坛有什么亮点?马上带你探秘!如何利用数据的力量 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继“互联网+公益”之后,“数据+公益”正在成为公益行业一大看点。在彰显公益的社会价值、提升公益的专业性和促进公益生产力等方面,公益数据有着重要价值。论坛现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永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国胜、天人文化联合创始人古永锵、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牛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区英雄》节目制片人吴卉、SAP北京研究院院长吕树梅、新浪微公益总监杨光等众多大咖,将分享数据对于慈善行业整体发展,以及机构自身的作用和意义,一同来探讨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充分利用数据的力量,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易善数据——慈善行业第三方数据平台 正式发布 公益行业的同仁们,经常会有这种感受:我们的公益项目理念那么好,应该拜访哪些捐赠者来支持我们呢?过去一年机构筹款额增长了10%,与行业平均水平比是高是低?而很多有心做公益的企业小伙伴们,也常常发出感慨:我们同行都在捐赠什么样的公益项目呢?如何才能找到靠谱的公益合作伙伴,更灵活有效地让捐赠行为产生,为社会产生更大价值?如何才能让企业、公益机构、个人等各方能够看见彼此,帮助捐赠方以及社会各界对公益行业有一个更加全面及直接的认识,将人财物和其他资源实现更好地匹配呢?为提升慈善行业的数字化,推动行业透明度与工作模式的创新,易善将推出“易善数据——慈善行业第三方数据平台”。“易善数据”面向全社会开放,为参与慈善的政府、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和媒体等,提供用来科学决策所需要的数据,帮助用户在全网进行有效资源匹配,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公益策略、采取公益行动,将有效提高慈善行业的数字化、透明度和决策科学性,并对工作模式带来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