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复一缕清风脉象图

 asasww 2019-11-10

当您 看了回复ZI  HOU  JU  SHI博主的短文,总觉的在诊脉时与文中表述理解的不一样,在评论中提出了疑虑。我完全理解。我也知道为什么诊脉和五运六气图总是对不上号。像这样的问题,是所有诊脉人天大的问题。

答复一缕清风脉象图

这些问题,过去都讲过。我只能画着图再说一遍。在上图,图一,是2019年的年气图,是一张南政年年气图。里圈红字少阳火运,为癸运,为夏天在上,为天心,为天中间。为人的心脏在上。里圈的太阳寒水运,冬天在下,为地心,为地中间。为人的肾脏,为命门。里圈的五气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叫五运的气,五季的气。在此图里用它宣明出了人的五脏器,《灵兰秘典8》里说,凡十二官,为主明则天下安,不得相失,说的是心脏在上,统帅着里圈的十二官。厥阴布天为司天在外圈,在上。在年气图中,司天的年气必须加在天中间。叫先立其年。下有少阳在泉,外圈的六气位为三甲六甲的六气位,又为人的手足经脉。内是五脏六腑,外有经脉与内脏相应。司天的为寸脉,在泉的为尺脉,左右四间气为上下关脉。但是在六六之节的时令里,司天在泉和间气是变化的。

2019年的第五之气里,是秋天的秋令定位,是太阳司天,太阴在泉。秋令,太阳,太阴叫三元。如图二。在五之气里主管着中气秋分,霜降天气的下降,所以在泉的太阴之气行于地和秋令共主五运六气的运转,司天的气从着。所以定位秋令在下,太阳司天的气从着。请您注意的是:五运六气下降的图二同年气一样,只是太阳司天在上,太阴在下,年气厥阴司天的气成了秋天的间气。由年气的天体换成了第五之气秋分和霜降的天体。这叫2019年六气分治中的第五步气。

在图三里,还是太阳司天,太阴在泉,还是秋运,秋令定位,但是秋运的时令在上,表示气的上升,是寒露和立冬的时令时间。是太阳和秋令共主五运六气的天体。清注意的是秋令阳明在上。秋令上下的移动,标志着节气和中气的更换。对人来说是肺脏跟着节气和中气变化。五脏定位是《至真要》里告知的。    大约知道了这些,再来看诊脉的过程,圣人是怎样用脉象符合到天上,成天人合一的。如下图:

答复一缕清风脉象图

注意看图。在以上说的五运六气运转图里,司天的气总是在上,在泉的气总是在下。司天的气总是在前,上为前,在泉的气总是在后,下为后。上是天,为上边的气通天。下也是司天,为下边的气通下下边的天,叫入地。看气时,左上升,右下降时,天的上下是不能颠倒的。颠倒了,就分不清哪是上升,哪是下降的气了。

但是在诊脉时,请您再好好的看图。太阳司天的气在下,太阴在泉的气在上。太阳司天的寸脉在下,在后,太阴在泉的尺脉在上,在前。司天地的图整体旋转180度。上下颠倒。圣人这一个微小的变化,就把中医诊脉的方法全都挡在了《黄帝内经》之外,更无法把诊脉符合到《黄帝内经》的理论中去。因为书中说,“身半以上其气三矣----------,身半以下其气三矣”。王冰注释中说,当伸臂指天,舒足指地,当中正当脐也。伸臂指天的寸脉处。伸臂的寸脉在上,没伸臂时寸脉处指向下的。中医诊脉时,患者的寸脉是伸向医者,所以医者在南政年中,在节气的时间,左手诊患者左手时,食指诊的是司天的气。即手太阳小肠经的脉,内为肺脏;中指诊的是上关脉,手阳明大肠经的脉,内为脾脏。无名指诊的是下关脉,手少阳三焦经的脉,内为心脏。请医者把左手三指分别放在图三上。根据五运六气正转的方向,可知诊的是来的气血。医者再把右手三指分别放在图三上。右手无名指诊的是尺脉太阴经脉。同样右手外诊的是手经脉,内都有相应的脏器。都是去的气脉。书中说的来盛去盛,来衰去衰,人迎大于寸脉小于寸脉,人迎大于尺脉小于尺脉,一目连然。马莳画的诊脉图也是这样的。同样在一个人的身上,左右诊的都是手经脉。遇到脉有躁动时,才会诊到足经脉。

在图二里,诊脉时,是在中气秋分和霜降的时间,医者右手向左易,以尺脉为准诊脉。把手指直接往图上一放,即可见经脉和脏器。不多述。但愿我们这一次讲的,使所有的中医都能看明白,不再象讲南北政年气图一样,四遍、五遍,六遍还是疑虑。关键是置而不习。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几句当今世人是怎样机械的,形而上学的,非常错误的传承着非常可笑的诊脉方式,影响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如下图:

       这是2019年,在南政年里,中医非常宝贵方法。一说诊脉,首先 说左心、肝,右肺、脾。这话不错,在南政年中,患者确实是左心肝,然而说的是脏器,右脾胃,说的是脏器,不是哪条经脉。都说的是在年气图中定位的脏器,书中告知,当诊脉诊到纯脏器,人就没有天命了,而且又不分南政年和北政年。在北政年里也能这样说,但方向反了。

答复一缕清风脉象图

2020年是北政年,如图:

答复一缕清风脉象图

在北政年,医者的右手往右易,右手诊的寸脉,是左心肝,左手诊的是肺脾和命门。而且说的也是年气中的脏器,都说的不是经脉。

当今的世人总是不遵守圣人的法度,老是用世人的语言,说的话拒诊脉千里之外。也不分六六之节,不管何时间,总是一个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之说。没有办法,再加上望闻问,再加上当今的西医之论,互相之间都不能共享诊脉的知识。然而又都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漫无边际的说着病情。对于这些我不想多说,只要把《黄帝内经》的医道传播开,慢慢的自己都会自我革命。仅此,如有说的不周之处,再探!

拄其间  锷未残

2019.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