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氏祖源地武宁“箭幹源”寻访记

 曹氏文昭堂书馆 2019-11-10

湖北阳新    曹裕义

慎终追远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奔涌不息的因子

                                                                     ——题记

前言

       曹氏豫章梅林派以始迁一世祖松公“兵灾阻羁,遂籍梅林”落业于豫章梅林(今江西武宁县澧溪镇梅林村),而为曹叔振铎公分下曹氏一个支派,现分布于全国各地者已达近二十万人,曹氏豫章梅林派已是当今曹氏家族中的一大望族。远者,明朝有“曹氏九顶纱帽”在朝为官,自不必言说;近者有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革命先驱曹壮父、曹大骏、曹玉阶,还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共和国的建立,在密码破译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曹祥仁等。

       曹氏宗谱载,约唐朝末年(时间为笔者据世系推算,谱中时间记载未详),松公第十六世孙瑚公“自梅林迁武宁县十四都升仁乡箭幹源”而为曹氏武宁箭幹源派分支。至今,自梅林迁居他乡的松公其他后嗣均已失联(谱载有迁于福建,或湖北枝江,或山东,或他方),为便于今后联宗,故而我们武宁箭幹源派分支仍以古称“曹氏豫章梅林派”为我支派称谓。

       谱载:“瑚公娶戴氏生子四:()谅、文、敬、信,自梅林迁武宁县十四都升仁乡箭幹源居焉,合葬钟山。”谱序中也明确地提到“瑚公迁升仁乡箭幹源之双溪”,瑚公长孙志清公“娶柯氏生子三(福)祯、祥、裕、合,葬水坑山。(标点均为笔者所加)

       查《武宁县志》,最早关于“武宁县升仁乡”记载的为清朝时的县志。县志记载昇仁乡有十都、十一都、十二都、十三都、十五都、十六都、十七都、十八都、二十都,其中十四都、十九都缺失,后来又缺失了十七都。经多方寻访,后来确认十四都并入了十三都,而十三都即当今的武宁县鲁溪镇双溪村双坑源一带。但是,《武宁县志》缺失了“箭幹源”这个古地名的记载,“箭幹源”究竟在何处?成了我们曹氏豫章梅林派后嗣绕不过的问题。

    为寻访“箭幹源”这个地名,我们煞费苦心地寻访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在同样发迹于江西武宁鲁溪镇的余氏族谱中查到了“箭杆源”。余氏谱载:八世祖珍公初随父友义杉树下徙鲁溪之西下阳,旋徙邓山,遭靖康之变,挚家寓居箭杆源富家冲胡安静先生书院避难三年,迁平山,隐居下余坑后,后三年清平,迁大樟山樟木坑万岁由箭杆源迁万岁藤源。公享年九十有三,殁葬邵圹樟木坑中崙吊钟山吊钟纽,癸丁兼子午向。余氏祖居地即现今武宁县鲁溪镇荷洲村。他们的珍公曾经“寓居箭杆源”,可见“箭幹(杆)源”这个古地名在唐宋时期是真实存在的。

武宁访亲与拜谒叔祖

    2019年11月2日,我们曹氏豫章梅林派寻宗访祖团三十余人,在寻访和确认过始迁祖松公居梅林(今武宁县澧溪镇梅林村)这个祖源地后,应武宁县东林乡同宗曹懋道、曹祥凤等宗亲之约,奔赴东林乡。抵达东林乡曹氏同宗住地,已是正午。曹祥凤宗亲告诉我们他们是我们尚乾公的两位堂兄弟尚邱公和尚陇公的后嗣。东林乡有上曹和下曹两处相邻的曹氏居民点,尚邱公和周氏太婆以及尚陇公之墓就在曾家坳牛车盤。在曹懋道、曹祥凤宗亲的招呼下,当地宗亲置办了四桌丰盛的酒席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宗亲。午饭过程中,东林乡当地的曹懋道、曹祥凤、曹懋贵、曹松林、曹祥富、曹树平、曹庭福、曹庭武、曹懋杰、曹庭学、曹树尚等宗亲接踵而至,纷纷向我们敬酒,以表欢迎。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浓厚的血脉亲情。曹裕雄秘书长告诉来自武汉蔡甸和大悟县的曹氏宗亲,武宁东林乡的曹氏宗亲与他们血缘更亲近,这让他们异常兴奋。他们也派出代表,把酒持盅,前来给我们这些尚乾公后嗣宗亲敬酒。午饭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之后,曹祥凤宗亲便召集我们曹氏宗亲在曹氏宾馆大堂开了一个暂短的会议。来自湖北大悟的曹世国、武汉蔡甸的曹移山等与我们作了亲切交谈。然后我们的车队一路向曾家坳进发,前去拜谒尚邱公和周氏太婆以及尚陇公之墓。尚邱公与周氏以及尚陇公碑记记载:“公乃经仁公之子也,时于宋代,生殁年号未详。公自武宁县升仁乡十三都箭幹源迁年丰乡三十三都杨洪湾,即今坟地东边下曹,殁葬地名牛车盘开口龙形,坐北朝南三人同茔。邱公居左,其妣周氏居中,其弟陇公居右。邱公后裔分布在武宁县东林乡、浬溪乡梅林、湖北通山县凤洞庄、花纹庄、蕲春县走马岭,而陇公后裔分布在湖北通山县下铺、阳新县白沙、大冶县铁山等地。两公后裔自一九八九年续修宗谱后,增进族谊,互相行往。去年孟冬月有湖北贤达善星等人走访东林,倡议重修两公坟茔,两公后裔一致赞成,捐资动工于今年季春月告竣。伏愿两公裔孙敬祖先,坟茔祭扫记心田,福地英灵佑后世,兴隆昌盛亿万年。”落款时间为“二00九年己丑岁季春月吉日立”。

 
 
       焚香拜谒过我们的伯祖尚邱公和周氏太婆及尚陇公后,其他宗亲因路远需要返程,我和曹国敏以及曹裕雄、曹衍国、曹树然、曹祥平六位宗亲分坐两台车开始向百余里之外的武宁县鲁溪镇进发,前去寻访自武宁澧溪梅林始迁武宁鲁溪镇双溪村的瑚公落业地之箭幹源,那里也是我们的祖源地之一。

寻访箭幹源

       我们一行六人始发时间已是下午3时许,按照手机卫星导航所指引的路线,及至武宁县鲁溪镇双溪村时,天色已晚。我们将车停在路口一处副食店门口,向年轻漂亮的女店主说明来意,打听起“箭幹源”这个古地名来,她摇头告诉我们,双溪当地叫双坑源,从来没听说过“箭幹源”。接下来,在她指引下,我们前行了三百余米到了一个叫“石壁村”的熊姓湾子(后来我们查阅鲁溪镇简介,并没有发现有这个村名。网上关于鲁溪镇的简介中仅有北屏、张庄、岭背、荷洲、枫树、梅颜、坑背、大桥、鲁溪、塔湾、大堰、胡山、双溪、南冲、小源、双新等16个行政村,或许当地人告诉我们的是别称吧。)一对中年夫妻正在收拾晾晒,他们也没听说过“箭幹源”这个地名。见到隔壁一约六十余岁的男子走出家门,我们连忙又向他开始打听。他告诉我们,听说过双溪村古时是叫“箭幹源”,但现在叫“双坑源”,他手指着我们来时的方向,告诉我们前面有个水库,水库背后是双坳山,从大山开始到他们这一块都叫“双坑源”。听他曾听说过双溪村古时叫“箭幹源”,我们心中暗自庆幸这下算是问对了人!我连忙问他尊姓大名,说需要将寻访经过记录下来,便于后人查证。他信任地告诉我们,他名曰熊仁志。我们接着问道:“您听说过此地还有叫富家冲、钟山、水坑山的小地名吗?'富’是'富裕’的富。”他想了想说道:“没听说过,倒是有个胡家冲,'古月’胡,就在对面那座房子的后面。”沿着他手指的方位,我们看到了对面有个很小的湾子。曹树然、曹祥平和曹国敏对我说:“会不会是余氏族谱将胡家冲谐音写成了富家冲?”我说“可能性会有。”告别熊仁志我们开始驱车向他指引的靠近水库的双溪村行驶,这里几乎家家关门闭户,即使有人门是开着的,也是一团黑。曹国敏宗亲说:“这个地方的人是不是为了节约用电而不开灯?”抵近水库,我看到一家建造漂亮的房子正门大开着,里面虽然黑暗,但似乎有人。我试探性谨慎地走进堂屋,问道:“有人吗?”“谁呀?”听到有人应答。仔细一看,一位男性老人独自坐在黑灯瞎火的堂屋左方的小方桌前。他见到我上前,便起身按亮了堂屋的大灯。原来他一人正在独自摸黑吃饭!我赶紧递上香烟,向他表明来意,并反客为主,在他家端出一把小靠椅,将他请到屋门口以便与我们六人交谈。在交谈中,他告诉我们他已经70岁了,也没听说过“箭幹源、钟山、水坑山”这些地名。但是说到我们是曹氏后嗣时,他说听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的确有曹氏在双溪居住过,直到现在还有个小地名叫“曹家冲”,但那里没人居住,就在胡家冲旁边。当我们问起他姓名并告知需要作寻访记录时,他很谨慎地告知我们他姓陈。我问他对面湾子姓什么,他说那里是姓柯的湾子。见再问不出其它信息,我赶紧趁还稍有微光拍了一张双坑源水库的照片,因天黑,仅能隐约看到水库的堤坝。
  
 双坑源水库
       告别陈姓老人,我们决定再去寻访老人所说的“曹家冲”。按照他的指引,我们一行两台车来到了一处大院,里面一个年轻人应声出来迎住了我们。另一位年岁很大的老人也在院子内。年轻人告诉我们,他叫熊小平,老人是他的父亲,有点耳背。他让我们向他父亲打听有关信息,由他高声向他父亲耳语。熊小平很阳光,也很热情,虽然我们没能从他父亲口中问到有价值的信息,但他自信地告诉我们:“你们问我算是问对了人,我可以向你们介绍我的表兄,他对我们当地情况很熟,我也会帮你们打听消息的,一有什么信息我就告诉你们。”当即我们几人都加了他的微信,向他表示感谢,并期盼他能给我们带来有用信息。告别熊小平这位热心肠的兄弟,我和曹国敏决定经紧邻的瑞昌南义镇向码头镇回程,曹树然和曹裕雄、曹衍国、曹祥平四位宗亲决定沿杭瑞高速返回大冶。
       在返回的途中,我接到了曹裕雄秘书长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们在与我和曹国敏分手后,还向另外一人打听到了双溪当地有一个叫“曹门下”的地方。曹祥平宗亲也在微信中向我们传来了他搜索的地图,果然在双溪有一处标注为“曹门下”的地方。
       至此,我们的寻访可以说进展不大,最多只能从“曹家冲”“曹门下”这两个地名说明该地曾有曹氏居住。我们心中的“箭幹源、钟山、水坑山”以及余氏族谱上的“箭杆源、吊钟山、富家冲”仍然没有着落,虽然熊仁志大哥说他听说过“箭幹源”,但他一人的话还不足以证明此地就是“箭幹源”。
       6时49分,我们从微信上接到了热心肠的熊小平兄弟的信息。他告诉了我们一名叫熊自磊的电话号码,并说熊自磊知道我们曹氏寻祖这件事。说我们阳新有人曾向他打听过,并跟他保持有联系。同时还告诉我们,当地还有个叫“曹家坂”的地名。听说我们阳新曾有人联系过熊自磊大哥,我心中猜想,那人可能就是我的同宗兄长曹卫国了。我曾听卫国兄说过,他和嫂夫人一起去过武宁鲁溪,与一熊姓干部有过交谈。我也向熊小平兄弟打听了“曹门下”这个地名,他告诉我“曹门下”也叫“床门下”,是他岳父母家所在地,当地人姓刘,鲁溪镇当地姓曹的人很少。
       我和曹国敏抵达瑞昌码头镇后,已是晚八时许了。热情的曹国敏非要留我在餐馆吃饭,并要我在码头镇留宿。吃过饭,我让曹国敏给我的内侄女婿曹国景打电话,让内侄女婿送我回家。内侄女婿很厚道和腼腆,见了我亲热地喊了声“姑爷”,就再也没有什么话语了。在曹国敏宗亲的陪同下,我的内侄女婿克服劳顿,将我顺利地送回了家。我要再留他们宵夜再走,他们推辞了。看到他们还要继续一路颠簸返回码头镇,这让我不免深感歉疚。此时才想起,当初要是听儿子的话,自己也学会了开车,也就不至于这么麻烦人家了。

微信寻访
 
       当夜,我就按熊小平兄弟发来的电话号码,向熊自磊大哥发起了微信加好友请求。11月3日上午8时21分,熊自磊大哥通过了我的加友请求,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与我进行了交谈。这位因患糖尿病,经组织照顾,从武宁县国土自然资源局监察室下放鲁溪所来的熊家大哥,也是位热心宗族文化传承的熊氏族谱研究者,且为人热情。他不辞劳苦地去给我们曹氏寻访祖源信息,一经有所发现就当即给我传图留言,我也及时通过微信向曹氏微信群分享信息。我们曹氏宗亲看到热心的熊大哥传来的信息,都纷纷在微信中盛赞这位熊自磊大哥,向他表示感谢!
       熊自磊大哥证实了我们阳新寻访过他的人微信号昵称为“行人”,还告诉我他有“行人”的电话号码,但他不知这“行人”名字,只知姓曹。我告诉他“行人”就是我同宗兄长曹卫国。
       熊大哥告诉我们,他寻访了双溪当地民众。双溪村背后确有曹家畈、曹家山、曹家冲之古地名。曹家冲那个地方地势平坦,现在是一块耕地。他听双溪村上届村支部书记柯书记说,他们在开坑这块地的时候,还挖出了砖头,这也充分印证了以前的确有曹姓在双溪村居住过,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多地名已经易名。他还告诉我们,柯支书就是熊小平的表兄。他说:“你们谱中的'箭幹源’应该就是现在的'双坑源’。双坑源水库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当时我读小学五年级,还参加过修建水库担土。为了修水库,周边的石头,还有附近所有祖坟石碑都被抬去作为修建水库的基石。我们住在当地的熊家祖坟益雄公的碑石也都被拆去做了水库基石。抬碑石的人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当时抬坟的情景。”看来,我们曹氏宗亲寄望于找到瑚公等曹氏先祖碑石的希望是彻底破灭了!
       我告诉熊自磊大哥,我们曹氏自瑚公从武宁澧溪梅林迁来鲁溪双溪之箭幹源,历经了十二代。大约迁居时间为唐末宋初,这十二代人在箭幹源的生活经历了整个北宋时期。期间曹氏太婆有多位姓邹、戴、何、柯、华、吴氏。他也告诉我,他们熊氏迁来鲁溪双溪也是唐末宋初,可能我们曹氏比他们熊氏来得早些。
       熊自磊大哥说:“从你所言,你们当时的曹氏太婆有多位邹、柯等姓那就更对了!这就更加证明了你们先祖确实是在我们鲁溪的双溪居住的。从双溪水库翻山便是邹姓、柯姓、周姓为盛。那座山叫双坳山,过去是条南北交通要道。”
       为了证实我们曹氏自瑚公以来世系是否可信,熊大哥还问起自唐朝曹瑚公以来,至我这辈有多少代人了。我告诉他,从瑚公到我已经有41代。他当即表示,你们的世系可信!他说,荷洲余氏珍公为南宋人,距今800多年,长幼相差17代,似乎有点不正常。还有武宁刘氏,谱载他们先祖唐末从德安迁来武宁,现今长幼相差28代人,似乎也有误。我告诉他,自唐宋以来同宗不同分支之间相差十几代是很正常的,生活的条件和生育的情况不同,确实会存在字辈相差十几代的。我们曹氏自瑚公以来,现在长幼辈分相差也达15代。按我们曹氏字辈“……善衍懋庭树,祥钟裕国桢,慎修宏绍述,载育聿观成……”来说,我们最长字辈的在大冶石桥林还有“善”字辈同宗在世,最小字辈的在蕲春曹英已经到了“述”字辈。我们自瑚公以来,世系清晰,不会有错。曹衍国副秘书长也曾跟我谈起他自己家就存在相隔几代的情况,他说:“我大儿子已经有了孙子,可我小儿子还未结婚,等我小儿子结婚生子时,我就能亲眼见到我的两个儿子之间会相隔二代人。更何况上千年以来呢!”
       之后,熊大哥亲自去曹家畈、曹家冲两地进行了实地查看,并给我发来了卫星定位图(以下两卫星定位图为本人从自己手机上同一时段先后截取,途中绿色标记处即地名所在方位)。
  
 
 
武宁鲁溪镇双溪村曹家畈微信卫星定位图
 
武宁鲁溪镇双溪曹家冲微信卫星定位图
        
    熊大哥还告诉我,他们那里余氏谱载,余氏是从安徽迁秀水长茅,再迁武宁石渡,后迁武宁荷洲。珍公迁居荷洲村邹塘,在荷洲村北山脚下有吊钟寺,当地人称珍公也为“靖公”,所以吊钟寺也被当地人称为“靖公庙”。这个吊钟寺后面即吊钟山。我想,“吊钟山”是“钟山”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我们曹瑚公唐时迁箭幹源。他约生于公元830年,至唐朝灭亡的公元907年他已经约77岁了,接下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古人为葬风水,殁后葬到邻近稍远点的地方是存在的,荷洲村的吊钟山离箭幹源20公里,所以,瑚公葬这个现名为“吊钟山”的地方是可能的。余氏珍公南宋才迁来,殁葬吊钟山。公元1127年南宋才建立,唐亡至南宋建立也已有220年了,此时地名稍有变更也是情理之中的。
       至于“水坑山”这个小地名,熊大哥也未曾听说过。不过他向我提供了一个叫“西垅山”的地名,他说“'西’与'水’有点同音,你说的'水坑山’是不是'西垅山’?你可以去联想。”我说,会不会“水坑山”被淹没在双坑源水库中了?他说“这就不好说了。”
       熊自磊大哥告诉我,他们没听说过余氏谱所载的箭杆源“富家冲”胡安静先生的书院,但双溪确有“胡家冲、胡家岭”等地名。胡家冲就在双溪边上,现在是柯姓人家居住,胡家山现在是熊姓人居住。听了熊大哥所言,我想,既然余氏谱载他们珍公是寓居箭杆源胡安静先生书院,从这位胡安静先生的姓氏看,他们所载的“富家冲”就应该是“胡家冲”。且从当地方言发音也可以佐证,他们当地人“H、F”发音是不清的,“胡”他们的发音是“Fu”,同“富”的发音一致,只是声调不同,故而我们想寻访的“富家冲”就是“胡家冲”无疑了。余氏是因谐音错将胡安静先生所在的“胡家冲”写成了“富家冲”。加之有“曹家畈、曹家山、曹家冲”等古地名为证,那么余氏谱中的“箭杆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箭幹源”也是铁定的事了。“幹”是“干”的繁体字,修谱者将“杆”写成“干”,或将“干”写成“杆”也都是谐音而为。如此,可以认定现在的武宁县鲁溪镇的“双坑源”就是唐宋时期的古地名之“箭幹源”或“箭杆源”。
    熊自磊大哥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探讨,专程在曹家冲当年开坑的耕地处刨出了几块当时遗弃在地头的古砖头。从这些砖头看,确是很有年代感。他甚至开玩笑地说让我们拿几块砖头去做碳十四断代鉴定,看是不是唐宋时期的砖头遗存。虽是玩笑话,但话里话外,可见他是个态度很严谨的人。他给人的感觉是个可信的牢靠人,特别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令人可赞。
    他还向我解释道:“双溪地名的由来是两条小河交汇,故名双溪。一条是由马迹流来,另一条是由小源流来。”
       熊大哥还给我提起了鲁溪当地仅有的少数曹氏,其中一位是他的扶贫对象,是来自安徽芜湖的人,在上汤倒插门做坐堂女婿。
 吊钟寺
 曹家冲疑是唐宋时期砖头
 
当年的曹家冲吃水塘(已成旱地)
 曹家冲
 
 曹家畈
       彼此熟悉后,我和熊自磊大哥又探讨了唐宋时期双溪曹熊两姓是否有开亲的问题。从我们曹氏谱上查看,在有记载的祖妣中竟然没看到一位熊氏太婆,熊氏族谱上也未看到有曹氏太婆。既然曹、熊都是唐宋时期迁鲁溪双溪的,为何同住一地没有开亲的记载?这让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熊大哥率直地说:“会不会你们曹氏和我们熊氏当时有过节?后来你们曹氏迁出是不是我们熊氏给排挤走的?”我说:“我们曹氏在箭幹源居住有十二代人,历经数百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怎么可能轻易被他姓排挤走呢?假如真有此事,那我们两家族谱也都应有记载,可是我们都没能找到相关记载,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何况我们曹氏谱载,我们尚乾公当时是由于遭靖康之变,金人侵宋,宋人南渡而迁瑞昌洪阳上乡(即今瑞昌洪一乡)”。熊氏是否真实的是唐末宋初迁鲁溪?或许这才是解答曹熊两姓当时为何看不到开亲的缘由。在我个人看来,或许熊氏唐末宋初先迁武宁其他地方,后来是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才迁来双溪,那时我们曹氏刚好迁出到瑞昌了。亦或是我们双方族谱记载不全,在我们曹氏谱中,也确实有很多先祖或叔祖配氏缺失记载。
       我们曹氏谱虽然没有清晰记载曹瑚公生殁庚,但我经过了严密的推算,从有明确记载的瑚公17世孙君锡公生于公元1266年九月十六日丑时(宋咸淳丙寅年),结合唐宋乃至南唐时期生育政策,是可以确认曹瑚公生于唐末唐文宗大和年间的,也就是约公元830左右。自公元830年至公元1266年,期间相隔436年,17代人,平均每代代差约26岁,是经得住推敲的。从已有考证文献看,学者方建新在《宋代婚姻礼俗考述》中考证宋代通常平均婚龄男为24岁,女为18岁。我们曹氏先祖瑚公以下十二代世居武宁鲁溪这个幕阜山脉的大山之中,遭受一般的外来侵袭的可能性较小(除靖康之耻这样的国家性大灾难外),应该说他们相对是能够安居乐业的。只是在后来的靖康之耻国难中,随着尚邱、尚陇公同胞兄弟迁武宁年丰乡,尚乾、尚坤公同胞兄弟才迁瑞昌洪阳上乡。还有其他叔祖迁往何处?我们现在也未能知晓。
    因史料文献缺失记载,宗谱信息不全,我们所能努力找寻的也就这些,现以文记之,以飨读者。在形成此文之际,谨向熊自磊大哥,还有熊小平兄弟,熊仁志、陈老伯、女店主,以及未曾谋面的柯支书等为我们提供信息的曾经祖源地的乡亲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特别祈愿熊自磊大哥身体安康,福寿双至!
    慎终追远,我们永远都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