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痛,原则有三,方法有十!临床必读的针灸要点在这里

 助阳桂付与细辛 2019-11-10

针灸属于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针灸可以保健养生,在治疗、缓解疼痛方面,针灸也有很好的疗效。

不过,针灸治痛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做到正确的治疗,达到最终的效果。

针灸治痛,原则有三,方法有十!临床必读的针灸要点在这里

针灸三原则

1、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古人从病机方面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不通是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时就要疏通经络、调和脏腑达到气血通调疼痛可止。

2、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经络病而致的疼痛,应当选取与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贯穿的经络穴位来治疗。也就是说要想治好疼痛,一定要熟悉掌握经络的循行与分布,这很重要的。

3、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

脏腑气血不调时,用带门字(如期门、章门)或海字(如气海、血海)的穴位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募穴来治疗,通过这些穴位来调和脏腑气血。达到治疗因脏腑病而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针灸治痛,原则有三,方法有十!临床必读的针灸要点在这里

针灸十方法

1、疏风止痛法

风为阳邪,性主疏散、伤人肌表,荣卫失调,以致疼痛,治用疏散风邪、调和荣卫。

取穴:风池、风府、风市穴。

2、散寒止痛法

寒为阴邪,性主收引,伤人皮毛,腠理收缩,经络失畅,以致疼痛,治用散寒通络,行气止痛。

取穴:大椎、后溪、昆仑穴。

3、袪湿止痛法

湿邪粘腻,易阻气机,滞在上常见头晕,头沉,滞在躯干常胸闷、腹胀。湿流四肢则胀痛,治疗均应袪湿消肿止痛。

取穴: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穴。

4、行气止痛法

气滞则痛,古有形伤肿,气伤痛之说,此处气滞,一指肝气郁结,二指思则气结,治当疏肝行气止痛。

取穴:肝俞、期门、阳陵泉穴。

针灸治痛,原则有三,方法有十!临床必读的针灸要点在这里

5、活血止痛法

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发为疼痛,多为剌痛,其痛有定处,昼轻夜重,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取穴:尺泽、委中、膈俞穴。

6、温中止痛法

寒邪直中,或从内生,常致脘腹疼痛,治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如胃脘痛、腹痛、痛经因寒者,均可使用。

取穴:中脘、气海、脾俞穴。

7、消导止痛法

食滞中焦,或停肠胃,常致便秘、腹胀、脘腹疼痛,嗳腐吞酸,故须消导食积,通肠导滞,腑气通畅,胀痛可止。

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穴。

8、养血止痛法

外伤手术出血,或产后失血过多,常致筯脉失养而疼痛,有时疼痛游走无定处,治要养血荣筯止痛。

取穴:肝俞、脾俞、阳陵泉穴。

针灸治痛,原则有三,方法有十!临床必读的针灸要点在这里

9、清热止痛法

诸痛痒疮,皆属心火。火邪热盛,肌肤肿胀,血行不畅,则易疼痛,诸如炎症的红、肿、热、痛。

取穴:十宣、大陵、丰隆穴。

10、补肾止痛法

肾主骨,肝主筯。肝肾亏损,则筋骨疼痛。外受寒邪,则疼痛加重。治应补肝肾,强筋骨,肾气充实则筋骨不痛。

取穴:肝俞、肾俞、太溪、大杼学穴。

三法十则是从多年艾灸的临床经验中总结而来的,虽不能涵盖针灸治痛的所有方法原则,但是只要把这些要点都学会,并熟练掌握,就能缓解很多疼痛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