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姑娘15岁上中科大,34岁哈佛双教授,如今是美国最年轻华人院士

 历来现实 2019-11-10

女孩子学不好理科?15岁上中科大,4门功课满分,34岁哈佛双聘正教授,42岁成最年轻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华人女性庄小威

说起孩子的学习难题,特别是进入到学物理化学的阶段,父母都开始头疼孩子成绩下降,这两科因为很“难”,很多孩子总是学不好。

家长普遍觉得女孩子应该因为比较感性,所以擅长文科,理科似乎天生就要困难一些。确实一上初中,再到高中,男生往往就在理科上发力了,不管哪个学校好像都很少能有女生的数量能在理科成绩前几名上与男生平分秋色的。

但科学调查结论表明,其实男女的智力差异非常微小,对于"男生擅长"或"女生擅长"的说法以及其导致的成绩差异,其实往往来源于社会文化环境。

事实上,不论男生或是女生,理科成绩差多半是因为没有对理科的知识和应用有自己的兴趣与理解。华人女性庄小威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件事:与诺贝尔奖最接近的华人女性、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裔院士、哈佛大学双聘教授、第一位获美国"天才奖"的华裔女科学家、以她名字命名的哈佛实验室……为什么她能够在理工科的领域如此灼灼生辉呢?

庄小威出生在江苏,却不是江南女性常给人留下的温婉形象,而是豪爽英气的个性。小时候的她,因为有物理教授的父亲影响,所以对物理现象经常进行思考。小时候,庄小威的父亲随口问:"一杯水放在桌子上,这个水杯受了多少力?"这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物理问题,而庄小威那时便不仅想到了:"有水和水杯的重力,桌子还有个支持力。"还补充了一句,"空气对水杯还有个作用力。"

那时庄小威还没上中学,但已经十分善于思考。小时候庄小威没上过幼儿园,5岁的她才回到自己父母身边,到了年纪就上了小学,她的起点其实算起来比一般的孩子更低,但她却额外从书籍、资料上获取了许多知识。受父母影响,庄小威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同时也被物理严谨的推理之美所吸引。

上学后,庄小威最讨厌死记硬背。她的学习大多凭着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兴趣突飞猛进。虽然父母都是教授,但父母对庄小威并没有着重进行教育,庄小威主要是凭自学,凭着对物理的热爱,她对物理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15岁时她因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优异成绩考入中科大的少年班以后,她竟考了个四大力学课程满分,即《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统计物理》四门课程,创造了中科大至今无人打破的纪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庄小威虽然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却不是大多人认为学霸就应有的那副呆板样子。关于物理,虽然她经常满分,但其实她并不在意分数。于她而言,物理是一门生动而有趣的学科,在她把那些复杂的结构图用简单的方法解析出来时,她得到一种自身的快乐的体验。

不是每一个人的学习之路都是枯燥无比的,至少庄小威这个人是充满趣味的,她的少年班同学回忆起还说:"小威能一边听《三国演义》,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让我们好生佩服。"

庄小威其实活得非常接地气。和我们一样,她有时为了追剧也"一边放着中国的电视连续剧,一边做研究工作"。她还从小自己学习了如何做饭、炒菜,从来没有丢失那份灵气。

除了自主思考和强烈兴趣以外,人若真正成大器,都不可能离开苦工雕琢的勤奋。庄小威年过七旬的老师数年之后也对这个女孩子的勤奋有印象:"她上课非常专心,学习特别刻苦用功,求知欲强,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老师到哪,她的眼睛就跟到哪,聚精会神,一刻都不会落下。"

也正是这种专注力,和无时无刻都伴随的天分和勤奋,支撑庄小威经历失败、寂寞,真正做出了科学领域中有价值的成果。在中科大毕业后,庄小威来到美国,9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01年她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但是,这中间其实就经历了不少别人听得少的失败和挫折。

当时,她的导师、华裔科学家沈元壤鼓励她找教职。满以为进入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当教授已经板上钉钉的她,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闭门羹。

她曾自述道:"在本以为顺风顺水的两天后,这名教授通知我因为没做博士后,这份履历有缺陷,不录用我了……我伤心地哭了一整天”。

”我同学刚跑到斯坦福来做博士后,而我一出现就是斯坦福的助理教授,比他们厉害多了,我真的觉得这是一种虚荣。不过从那之后,我马上就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读博士后。 "

这样的决定,对于我们现在毕业的学生特别是女性来说,也不是常态。更何况她并不是在已有的成就上继续,而是从物理投入到完全陌生的新领域——生物。

人到这时还敢于完全跳出安全区的勇气和心态是极其难得的,而她完完全全潜下心去填充自己的知识领域、修习和完善自身,再用热情去填补人类的研究空白,就完全是另一种人生境界了。

这几年里,她不再是少年时顺风顺水、意气风发的人生状态,而是勤苦、沉寂的。生物零基础并不是夸张,她最开始甚至不大分得清DNA和RNA,而这是高中生物知识。但三年不注水的努力让她到能熟练地做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

不过,尽管如此,前两年里她什么成果也没做出来,不故意拣简单课题,也申请不到基金,直到最后她将带荧光的分子标记物附在病毒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记录病毒感染细胞全过程的人。再包括到哈佛后,每一天她都是从早上十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全年无休,从来没有周末这一说。她说:"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

庄小威在03年成为美国首位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也是最年轻的一位。 3年后,年仅34岁的她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系双聘正教授,并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2012年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刷新最年轻华人院士纪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