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丫头——郑板桥

 数数数据库 2019-11-10

启功先生曾言:“二百数十年来,人无论男女,年无论老幼,地无论南北,今更推而广之,国无论东西,而不知郑板桥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 在近代中国,若要问郑燮为何人,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但若提起郑板桥,那几乎是无人不晓。板桥先生为何如此有名?那就离不开他在字画方面的成就,还有他对后人的影响了。而我今天却想谈谈先生的“怪”。

板桥先生的一生都充满了怪诞,连乳名都怪得很呢。作为一个出身书香世家的公子,却有个很特别的乳名—“麻丫头”,明明是个男孩,为何称为“丫头”,还在前加个“麻”字呢?究其原因,与民风民俗有很大关联。古人迷信神灵,相信“名字越贱,人越好养活”,郑家也不例外。他们认为,“麻丫头”又是麻子又是丫头,低贱鄙俗,阎王爷就不会为难孩子了。因此,先生十岁之前一直被称为“麻丫头”。此名虽俗,却寄托着长辈们对先生远离灾祸,平安长大的祈愿,先生也始终不忘亲人们的苦心,刻有印章“麻丫头针线”,以表对长辈赐名的珍爱 。

板桥先生的章也很有意思。先生生于十月二十五日,正逢“小雪”,当地称“雪婆婆生日”,先生颇感自豪,刻印“雪婆婆同日生”。先生康熙年间考取秀才,雍正年间考取举人,乾隆年间考取进士,历经三朝,苦读二十年书,于是他就请人刻了个闲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纪念自己的读书生涯,也透漏出一份心酸与自嘲。此外,先生还刻有“麻丫头针线”、“风尘俗吏”、“七品官耳”、“十年县令”、“潍夷长”、“富贵非我愿”、“鹧鸪”、“横扫”、“心血为炉,熔铸古今”等印章。

板桥先生对付小偷的办法也很特别。先生考取秀才功名后,在私塾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准备科举。一天夜晚,有个小偷光顾教馆,一路摸索到米缸处,不小心将米飘碰掉,发出一声响,将先生惊醒了。怪哉,发现小偷不应该起床捉贼吗?可先生并没有,而是随口吟出两句诗:“大风起兮月黄昏,有劳君子到寒门。”小偷正掀开米缸盖,琢磨缸里为何没米呢,忽然听到此声,吓得赶忙躲到暗处。先生继续吟道:“诗书腹内藏千卷,稻米缸中无半升。”小偷一听,知道这是个穷书生,无粮可偷,就准备逃走。先生接下来又吟:“出门休惊黄尾犬,翻墙莫碰兰花盆。”小偷翻墙时,果然见墙头放有数盆兰花。这时,只听先生还在吟诗:“夜深不及披衣送,收拾雄心回家门。”先生吟诗退小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板桥先生在书画上造诣极高,自创板桥体书法,而他创造板桥体书法过程也很怪。有一天晚上,先生用手指在被窝里划来划去,体会笔法走势,不知不觉竟划到了妻子身上,妻子被划醒,嗔怪道:“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在自己的体上练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妻子的话给了郑板桥启发,正是因为自创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前辈书法大家才称为大家啊。 从此,他不仅吸取各大书法所长,并且经营着自己的风格,独树一帜地创造了 “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板桥体”。

板桥先生其书画也怪,其人也怪矣。先生为人,清正廉洁,个性张狂。先生曾做过知县,关怀着百姓的疾苦 吟出了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趁着春耕,先生着布衫草鞋,到地里干活,好几次,官员来视察,都找不着他的人影儿。这样的行为,在当时贪官污吏横行的社会,无疑是怪异的。做了十年县令,卸任时却“囊囊萧萧两袖寒”,晚年的板桥先生只能以卖字画为生,却规定“三不卖”,还在门上张贴《润格》,规定画价,堂堂进士出身的书画大家按价作画,实乃前无古人。人们议论纷纷,但先生不在乎世人的评价,依旧我行我素。

说起板桥先生,最让世人熟悉的莫过于他的“难得糊涂”了吧。板桥先生曾写过:“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先生的处世哲学,是经历人生沉浮后的自我安慰,也是留给世人的珍贵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