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李致忠先生讲座印象

 学海岸边一过客 2019-11-10

昨天(119日)去国家图书馆分馆(古籍馆,即老北图)听讲座“古书版本鉴定”,虽然对于图书馆学或古典文献学专业来说,这也是专业课之一,但我已经放弃30多年,今后也不可能去研究古籍版本,所以这次听讲可以说是奔主讲人李致忠先生名望去的。

李致忠先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即分配到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制、书史研究和业务管理等工作,已退休(73岁),但他说还在上班;据介绍,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对李先生是久闻大名,听讲还是首次。名家性情,大而言之,通常有两类:一类自视甚高,讲话很硬,比较狂傲;一类则和声细语,谦谦君子,似乎比常人更平和。看样子,李先生属于后者。

李致忠先生形象随和,讲课娓娓而谈,魅力全在其深厚的学养,毫不故弄玄虚。他的开场白从“开化纸”讲起,他参与了有关活动,最近还专门为此开会进行了讨论。他说凭一次会议还做不了定论,扭不转一些人的观点;并且目前“开化纸”已产生商机,有的说法将影响部分人的实际利益,不容易改变。他说得比较含蓄,但意思又是非常明确的。关于“开化纸”的故事,我原来并不清楚,看网上有基本介绍,你想了解的话,也可以自己查一下。

他在讲版本知识过程中,提及了一件事。有人写文章讲某部宋版书是明刻本,这是要推翻原来的鉴定意见,当然写文章的也是有名的人物。发表不同意见无可非议,但要有过硬的证明材料。李先生发现那人的论据站不住脚,怎么做呢?李先生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发表,用翔实的资料说明这部书是宋版。他不辩论,不说别人哪里不对,只是自己讲自己的观点。他说,别人看到他的文章后,不再提某书是明刻,就可以了。从这一件事上,可以看出李先生的学风,人品。

鉴定古籍主要从“虚鉴”与“实考”两方面着手,并有机结合。鉴定既是由眼入神并进行初步判别的心路过程,也是鉴定者寻求考据并加以逻辑思辨,最后得出结论的考证过程,这两个过程都不是轻而易举所能掌握和完成的。他举了宋刻本《妙法莲花经》为例进行解释,如何利用各种知识来鉴定年代,如人名、地名,用词特点,避讳,等等。譬如这书内出现“杭州”字样,就可以作为杭城尚未改为临安的一个依据,不可能是南宋。具体我也不懂,这里就不多讲了。

另外,李先生讲课,时间也把握得很好,不像有些老先生一起劲便不知道刹车。他还留出一定时间让人提问,以便当场解答。最后看到好多年青人是带了书来找李先生签名的,我就回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