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山楼的前世今生

 苏迷 2019-11-10
《苏州日报》
2019-10-26 

  胡燮敏

  常熟自元代开始,便成为文献之邦,藏书楼林立,藏书家代有人出,被人称之“小藏家”的常熟赵氏旧山楼,不显山,不露水,看似普通却藏龙卧虎,所藏之书不乏孤本珍本,被郑振铎誉为“国宝”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就出自赵氏旧山楼。花病鹤称其“所藏至富为东南藏书家巨擘”,翁同龢誉其为“三百年来第一家”。

  旧山楼主人赵宗建(1828—1900),字次侯,晚自号次公,号非昔居士,自号花田农,清咸丰时官至太常寺博士(管理皇家图书的小官)。

  太平天国时期,赵宗建曾率领数百人驻扎支塘镇,与太平军在常熟城外鏖战。收复常熟、平定太平军后,赵宗建弃戎从文,精心经营旧山楼。在半亩园种花莳草,著书立说。他善于鉴别金石图书,又喜欢说教谈禅,“四方名士来游者,乐与款洽”。

  赵宗建著有《梦鸥笔记》《庚子非昔日记》《旧山楼书目》《旧山楼诗录》《林屋纪游诗》等。

  1900年6月22日去世,翁同龢为其撰写了墓志铭。

  旧山楼的前身为总宜山房。赵宗建曾祖父同汇购得报慈里思庵郊居遗址和乐宾堂废址,建立赵氏居所。

  赵氏外甥邵渊耀《小石城山房文集》上卷《旧山楼记》记载:“镇江门外报慈里,地以古庵得名,在村郭间,负山面水,景物闲外,群萃托处于斯者,有以自适。”“舅氏涵泉赠公豪爽而有隐操,所居舫斋曰‘总宜山房’,花木秀野,雅称觞咏。”

  《赵退庵家传》载:“方赠公时,所居舫斋,地止数弓,而花木竹石,位置妥帖,春秋佳日,集名流觞咏其中,所谓总宜山房也。”孙原湘《赵涵泉传》亦载:“翁居多古木,蓊翳庭中,老桂殆百年物,翁又杂植花木,僻梅圃,广可教晦。”“颜其居曰总宜山房,盖市图籍,充仞其中,邑中名宿多造焉。翁善酿酒,取水桃

  源涧,香味清冽,名桃源春。

  客至,辄命元恺行酒,曰与现在古人酬对,胜如故纸中求之也。”

  赵同汇总宜山房虽地仅数弓,但景物宜人,有花木梅圃和图籍美酝,名宿畅咏其中,其乐何极。

  赵元恺承父志创置赵氏义庄,有义田一千多亩,设有家塾、族墓、墓田、祭田以及丙舍,这是赵家鼎盛时期。传到赵奎昌,在丙舍旁增建半亩园,使赵氏报慈里居又扩大了范围。

  邵渊耀《小石城山房文集》下卷《曼华赵君小传》载:“退庵既没,曼华服阕后一赴京邸,以家居奉母为乐,意不欲复出,于报慈丙舍旁僻半亩园,以为板舆行乐之地。”“半亩园在报慈里,詹事府主簿赵奎昌筑,有贞寿堂、溪山平远阁,宅内有总宜山房。”可见,半亩园已将总宜山房圈入,增加了堂阁。

  咸丰六年(1856),赵宗德、赵宗建兄弟俩析产分居,宗德住东皋老屋,宗建住报慈里。赵宗建得到报慈里旧宅后,既修旧宅,又扩大宅第规模。

  邵渊耀《旧山楼记》载:“去年,曼华仲子常博次侯于山房东北缮葺位置亭榭,并臻整洁,命曰报慈新居,有双梓堂、古春书屋、拜诗龛、过酒台诸胜,而兹楼居其北,地最高朗,岚彩溢目,迩延远揽,足领全园之要。”可见,赵宗建缮葺总宜山房等旧居,并新建诸楼台堂屋,总名称报慈新居,而旧山楼位于园北最高处,可纵览各景点。

  1885年,赵宗建开始修葺半亩园,在园东地势最高处,建三楹“旧山楼”为藏书处。为什么起名旧山楼呢?张瑛《知退斋稿》“旧山楼记”载:“赵君次侯,旧居北山之麓,因其旧而新之,名其楼曰‘旧山楼’。”楼主有诗谓:“高楼便初构,旧泽何敢忘。”

  清叶昌炽《缘督庐日记抄》曰:“宗建所居曰梅巅阁,

  与旧山楼相属”,作专藏宝书的金屋,楼前白松红豆,楼后小山窈窕,山上植梅五百株,山巅名“过酒台”,有石台、石凳,西见虞山清远,而东墙外报慈桥畔有酒家。园中还有因藏元人王冕《梅花手卷》而名的“梅花一卷廊”“秦权汉镜铁如意斋”“拜诗龛”。赵宗建集三代藏书积累,加上自己广购博收,藏书日增,所藏近840余种,多珍稀稿本、抄校本,如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草稿、朱熹写的《大学章句》草稿、徐霞客手书游记底稿、钱曾自写藏书目录、钱牧斋日记、信稿及《红豆山庄杂记》手笔等。特别珍贵的藏书是族先祖明代赵琦美脉望馆抄本《古今杂剧》64册242种,我国132种元明杂剧,赖此而保存传世。

  旧山楼占园林之胜,风景秀丽,又广蓄金石图史,是当时名流显宦雅集之所。翁同龢、庞钟璐、杨沂孙、曾朴都曾来此鉴赏书画、饮宴酬唱。

  光绪二十六年(1900),赵宗建在旧山楼去世,在一段时间里旧山楼依旧不变,翁同龢有“旧山楼上山依旧,喜有贤郎读旧书”之诗句。

  1900年6月,赵宗建藏书由其子赵仲举继承,赵仲举卒后,大半归二子赵士策,部分属出嗣的长子赵士权。清末民初,赵士策收藏之书,大量散出。

  1924年,军阀江浙混战,战火所及“旧山楼”,赵家所有亲属都逃离庄园,园中便成了军队的驻扎地,将赵士策所留之书“炊薪用”,兵退以后,残帙破纸与马粪相杂,楼上下一片狼藉,名园荒废。

  1937年11月,日寇攻占常熟,赵士权之子赵千钧守家不去,与日军奋臂相执,骂敌不屈,被害,所藏经籍金石书画,悉被掠夺。至此,赵氏藏书世家从此不闻。

  曹菊生《旧山楼书目》跋称:“旧山楼遗址,在今常熟市北门外报慈桥,离城仅一里许。其宅面山西向,宅南小园一区,广不过二亩……入园有湘妃竹一丛,轩、室二三处,红豆树、白皮松高皆数丈。楼亦西向,在园东。东墙外空地数亩,为昔年之梅圃。楼五楹,抗战数年后毁其二,今其宅、园皆归公家使用。但过其墙外,危楼二楹,红豆树、白皮松犹能望见。”

  上世纪40年代,常熟在虞山北麓修建青年路(后改名为虞山北路),正好从赵氏园中穿过,其祖墓、祠堂等均毁,只剩下五六间偏房。

  1962年虞山林场成立,半亩园成为报慈工区的办公地。1982年,笔者曾与几位园艺老师到半亩园采摘红豆。其时,旧山楼已为“常熟县文物保护单位”,以后报慈工区搬迁到兴福,但半亩园资产一直属虞山林场。

  《虞山镇志》记载:旧山楼在北门外报慈桥……今其楼已毁,尚存楼前坐东面西平屋三间。

  2013年,常熟市报慈小学整体迁建至虞山脚下的报慈桥畔,将赵宗建所建的藏书楼旧山楼遗址划归报慈小学。

  报慈小学的搬迁工程分为二期进行。第二期工程在旧山楼遗址上修建小学图书馆。为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常熟市政府相关领导和教育局领导聘请专家搜集了有关半亩园、旧山楼及其赵氏几代人藏书的资料,并对负责基建、监管人员进行培训。

  新建的报慈小学图书馆占地5.5亩,图书馆为二层楼房,前面为三间歇山顶平房,围绕近300年的红豆树设计了亭台楼阁、水榭,其中有“梅颠阁”“梅花一卷廊”“抱鹤亭”等。馆前梅林小溪,蜿蜒曲折,绕屋至梅颠阁。整体设计充分嵌入半亩园旧山楼文化元素。

  在半亩园旧山楼遗址上修建的图书馆仍以“旧山楼”命名,其室有“古春书屋”“旧山讲堂”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