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出值得孩子效仿的样子

 Richard_X 2019-11-11

作者:国际班李智乐妈妈李安心

最疯狂的成长故事

题记:当我们想拥有某些东西或目标的时候,最佳的方法就是想办法让自己配得上它。
----查理芒格
“争当国际人,弘扬中国魂”!
当这个口号被一群充满了青春激情的孩子们吼出来的时候,常春藤、三语高中的班级也正是开启了。
作为这群孩子家长的一员,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全心全意打造最好的自己,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不再做想尽办法“帮助”孩子的纠结家长。
我坚信:家长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怎么做更有能量和力量。
国际班带班的赵老师非常有活力,也很有智慧,很擅长想出各种学习方法和好玩的学习模式,让孩子不知不觉慢慢走进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全情投入其中而不自知。
赵老师鼓励家长们为孩子树立榜样,于是开启了疯狂成长社区,希望家长们也为孩子们作出良好的示范!
一开始只有个别家长在群里打卡,努力为自己制定成长计划。说实在话,我也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因为我认为:一是没有必要;二是感觉好像有点走形式的味道。
后来越来越多家长们被这几个家长的坚持所感动而纷纷加入打卡行列,整个群里开启了满满的正能量,形成了既竞争又和谐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家长加入其中行列,越来越多家长开始了自我突破的挑战。
在这种浓烈的氛围里我不断地反思:作为该班级的班长,觉得自己却好像没有做到班长的影响力,也没有起到了带头的作用,我这个班长的作用何在?我为团队做出了哪些贡献?
后来经过不断地觉知和反思发现:我个人的社会屈从性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而毫无觉察。
比如,我虽然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年底前完成心理分析师的考核;一年之内完成针灸学习等。
可是,我只是自己埋头“躲”在家里自己学习,也没想过这些事情要如何表现出来,让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形成一些体悟和感悟分享出来,总感觉我自己努力去做就好了,何必要拿出来说呢?
于是,我一开始非常不适应这样的展示,当LGQ爸爸的以身示范带来了积极示范之后,我看到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他做的事考虑的是:
1、让孩子看到,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做的。
2、让更多家长看到我做了什么,我有什么收获和体悟,让别人可以从中学习什么。
当家长们不断自我突破的同时,孩子们也在赵老师的用心帮助下不断地超越自己,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此刻,我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因为我潜意识里有反向形成心理,也就是当我期待获得这样效果的时候,潜意识里却由于害怕得不到这样的效果而反倒其行(这是精神分析学里面的反向形成心理概念)。
我嘴巴上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怎么做更有说服力”,可是,在行动上我依旧停留在“我怎么做”这个阶段,因为我的理解有所偏差,我的发心与行为‘不相符’,所以导致同做一件事,差异很大。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在实践新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感体会和认同: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就是说,倘若我们能看清并且改掉坏习惯,坚持好习惯,我们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关键在于看清自己和了解自己,在于经常的“自我反省““自我评估”“自我修正“。正如古语所说:吾日三省吾身。
于是,我开始努力培养自我的习惯。


自我成长习惯养成之:突破舒适区。
1)挑战我不行的信念。
2)每天慢跑15公里。
虽然最近一年多也有跑步的习惯,但对于一个没有长跑运动习惯的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突破的舒适区。
一开始每天确实只是停留在为了15公里这个目标而进行,我发现当我为了15公里去跑步的时候,我经常会出现:身心无法合一的情况!比如几次都想停下来(内心的不舒服感),脚步经常抬不起来,膝盖会隐痛,脚腕酸痛(身体上的不是舒服感觉),心理上会有怠慢或想放弃的念头等。
在不断地觉察和反思之后,我觉察到我不是带着想要的的心态去做,而是感觉“背负”了压力而去做,用心错了,结果自然就会错了,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还会有很多难以突破的舒适区的原因
一个多月以来,我不断调整心态,慢慢的,我发现:这些症状都逐渐退却~~身体开始对跑步有了记忆、对于匀速开始有了提升,疲倦感逐渐被轻盈的脚步所取代,心态从“背负“走向了享受当下。
当有其他原因而无法跑步的时候居然还会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比如下雨跑不了时,反而还会感觉很累的感觉。最近我突破了1:42分完成15.78公里,重要的是这样的成绩,还是在不算太累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突破自我习惯好像慢慢被培养出来了。如今晨跑15公里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的习惯了。自我限制性信念:从“我不行,到我能行”的惊喜,孩子们也从不愿意跑半马,到主动提出要尝试突破半马,只经过了短短的四十多天。看到自己身心开始逐渐走向合一的时候,内心经常带着莫名的愉悦感完成每天的晨跑。

自我成长习惯养成之:换一种思维看待事物。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经常无法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而导致事情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或者走向相反的方向。
比如,孩子在做运动的时候,他很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动作,而他很多时候常常忘记了或者不愿意做标准,有时候我无法觉察到自己起情绪了,并且经常会处于无名的状态。
之所以会起情绪,说明我没真正看到孩子的行为背后的需求,只看到了行为的表象。重要的是我只从我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
以前我习惯了自己埋头去做,认为这样更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所以,很多时候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家人和孩子是不太清楚的,所以他们也不会关心。
当我做的比较多,比较累,而家人却不理解的时候,我就会心理有落差(这个问题上好像孩子身上也有)。
从现在开始,我需要把自己需要制定的目标也要跟孩子去说,我怎么做的也告诉孩子,我的进度和状态以及收获也需要展示出来,不是为了告诉孩子妈妈有多牛,而是告诉孩子妈妈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学会让孩子看到、知道、感受到家长是如何自我成长的,我要活出榜样的力量。
当我要为班级服务的时候,就要更多的考虑到别人,如何为别人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展现自己,而不是默默的埋头苦干。
当我不断地换一种思维去做事、去陪伴孩子、去做运动时,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看到事物的角度和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
当孩子通话没什么话题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会给孩子一个空间;当孩子诉说自己遇到了问题向我求助的时候,我很少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采取一种引导的方式,让他明白思路比方法更重要。


自我的习惯养成:学会如何竞争

所谓竞争,说到底就是价值观和心态的竞争,一个人可以很笨,但却不可以不努力;一个人可以不与别人竞争,但一定需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竞争,只有将自己融入到不断的竞争里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俞敏洪认为,大事业往往要从小事情一步步做起来。会做事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愿意从小事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二是胸中要有目标,知道把所做的小事积累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三是要有一种精神,能够为了将来的目标自始至终把小事做好。只有不断地把一件小事做好,才能把基础打牢固,只有不断地跟自己竞争,跟过去竞争,跟时间竞争才能学会如何练就卓越的品质。

我在自助家馆带孩子的过程,不断地重复把如何做好一件小事的价值观输入给孩子。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纠正,自我提升,做到言行合一才能活出孩子的榜样,才能成为孩子们的垫脚石,让孩子们可以稳稳的站在这块“石头“上看的更高更远。

比如我会手把手的教孩子如何把卫生搞好,哪些是卫生死角,怎么把一些自己不容易看到的地方进行打扫,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把卫生搞好。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这个概念,我采取了各种手段,比如学习日本的匠人精神、把一些高端场所的环境作为教学题材,让孩子们不断地感受和体会很多脏乱差的环境进行对比等等,以及不断地去学习各个优秀的堂主老师的思维、方法,吸收消化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

当我不断地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出来的时候,也是在不断的提升自我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的舒适区也在不断的发生了变化。


自我的习惯养成之:学会如何学习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一个人拥有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也许很多人会说:这太简单了,不就是学习吗?谁不会?可是我们真的“会学习“吗?
记得有一次孩子跟我说:新概念以前背过了,现在全忘了,所以需要从新再来所以进度慢了。我的个人理解是,如果一个人为了背书而去背书,为了学习而去学习,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白忙活一场,最后你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掉。
学会如何学习是一个人进步的前提,为了让自己获得进步的开始,我设立了一个目标:年底前把心理分析师课程完成并考试合格。
我为自己制定了每天学习1.5小时的目标,一开始,以为会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当真正的去做的时候,才发现这看起来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却真的不容易,每天都会因为不同的事情而阻碍了这个进度,于是我早起晚睡,起早贪黑(我们家馆有四个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归我一个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调整,修正,我终于找到了合适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早上5:00-6:00之间起床,基本有效学习时间就可以获得;晚上只要不是家长线上学习或者其他线上学习,我都可以尽量挤出30分钟到1小时的学习时间。真正的体会到了当你想要的时候,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当你真正渴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样子时,你会不顾一切的拼命去做!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提升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消化后用出来,所以,我在一边学习一边用心观察孩子的行为,结果发现了心理学真的是一门非常有趣而实用的学科,不但可以帮助了解自己,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
借用王阳明的一句话: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意思是,当我们已经分辨清楚,思考缜密,问得详细,已经学会了,还是持续不断地用功,这就叫笃行,这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作为家长,与其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还不如努力一把,好好的活出孩子的榜样,做一个配得起一个优秀儿子的母亲。


您的打赏,是作者写作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