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能站起来是有利也有弊

 ldtsg1957 2019-11-11

我们能站起来是有利也有弊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人直立行走对人类的巨大影响,甚至有些古生物学家断言:人之所以脱离动物成为人,关键的因素是我们站了起来,脊梁变成了脊柱。人体的脊柱具有四个生理弯曲 (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这对人类的直立行走活动具有强烈的适应意义:可以缓冲行走中地面对脑和内脏器官的震荡;有利于行走中的平衡。这种脊柱状态对我们人类来说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让我们慢慢来探究。

我们直接从哺乳动物说起,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在动物界演化到最高的阶段。哺乳动物的脊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腰曲形成,这是在进化的过程中胸腔腹腔当中的内容物重力所致,这种变化是有益的,可以缓解脊柱的压力。另一个胸部的胸骨和肋骨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这样能够有效的对身体内部的重要脏器起到保护作用,这一点在人类的表现上也非常明显。

  不得不说人类的进化是一个奇迹,她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大家都匍匐在地,只有她站了起来,并且高高的昂起了头,就好像在检阅自己的臣民一样,这一点不得不感叹进化的魔力。假如我们承认自己是从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些古猿的行为举止上找到一些端倪,因为树是上下长着的,他一定是向着太阳走,这时候古猿也不得不顺着树生长的方向发生一些顺应性的变化,这为以后人能够顺利地站起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人比较顺利的适应了直立的行走状态,但是这里面还是有缺陷的,从森林古猿进化到直立的人类仅仅花费了三百万年的时间,这从低等动物进化成哺乳动物花费亿万年时间显得过于短暂,也就是说人类的形成有点着急了,这种仓促形成人类的脊柱从上到下是重力累加的,也就为以后人体的脊柱发生退行性变化埋下了隐患。对于其它动物来说我们的脊柱真的是过于灵活,其它动物除了颈椎,脊柱基本上只能左右摆动,而人类的脊柱不但可以左右摆动还可以前后摆动,甚至还可以三百六十度的做动作,这使得我们显得非常灵活,相反也带来一些隐患。比如人类脊柱的错位几乎都是前后错位,一般很少左右错位的情形。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进化历史的短促,椎骨尚未演化出适应这种变化的结构。这还可以从椎间软骨盘的形状上来分析,椎间软骨盘相邻两块椎骨的接触面,基本上是横卧的椭圆形,左右宽,稳定性较大;前后窄,稳定性较小。由于这样的形状,左右摆动时自然不易错位,而前后径短,前后摆动时当然相对容易错位。而且,人类脊柱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前后弯曲,左右弯曲相对要少得多。这就为人类容易得各种四肢及内脏器官的疾病打下了埋伏。后面还要谈到,脊柱一旦错位,就容易压迫脊神经或脊髓中的传导束,引起一系列后果。

由于要从上到下累加重力,为了生存的需要,人类自然进化出了四个生理弯曲,假设这些弯曲没有被破坏的话,脊柱看起来还是非常具有艺术美,很流畅、很圆润,符合力学要求,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在行走或者奔跑的时候对大脑和内脏的震荡作用,有利于平衡。当然直立行走还是有很多益处的,由于直立行走,人的骨盆和下肢显得非常粗壮,上肢被完全解放出来了,双手进化的越来越灵活,呢能够从事一些非常精细的动作,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大脑皮层感觉和运动中枢的发达。从这一点我们甚至可以说,是直立行走使我们人类变得有别于动物一样聪明,产生了极强的创造力,从而使我们从动物当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文明的社会。脊柱从各部分的功能上说由功能简单演变到功能多样化。在低等脊椎动物中脊柱只起到保护内脏器官和运动等少数作用,而在高等脊椎动物,特别是人类脊柱,除上述作用外,还有支撑体重、扩大身体活动范围等作用,这使人类能在多变的环境中能从事更复杂的活动。人类的腰椎能作水平方向上近180°的旋转,这在脊椎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使人类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最后变成不仅形态上有凸、凹、凸、凹的波浪式曲线而且有功能上动、静、动、静的格局,用现在脊柱学的说法是形成了三维六度的活动模式,至少使我们人类具有上亿种运动状态。

由于脊柱从上到下是累加的,当年龄大了以后,一个是骨质发生了变化,一个是椎体间的椎间盘发生了脱水现象,这个时候从上到下的这个链条会发生松动,因为总的长度发生了变化,起到固护作用的肌腱韧带也会变得松弛,从而在活动的过程中脊柱更容易发生错位现象,一旦错位,从椎间孔中发出的脊神经很容易受到错位的影响,即错位导致脊髓或脊神经受到压迫,神经冲动的传导受到阻滞。脊神经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其中除一部分分布到四肢及躯体的肌肉中去,还有一部分神经纤维通过灰交通支分布到植物性神经系统中,特别是交感神经干,然后它们再分别通过几个内脏神经节对内脏的生理活动起支配与调节作用。错位的脊柱由于压迫神经,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而最终导致了人类容易患各种内脏器官的疾病。
  当人体俯卧时,脊柱的最高点是胸椎第3节,这里的曲率半径最小,弯度最大,因而也最容易变形。当胸3椎骨发生位移后,时间一久,自然打破了脊柱原有四个生理弯曲的平衡,人体为了便于进行活动,脊柱自然也要进行重新调整,以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这时,中老年人不由自主地渐渐变得有些驼背。这种“调整”的结果使胸3-5成了最高点,形成一个新的拱形。这个新的拱形进一步发展将进行第二轮恶性循环,其它生理弯曲的顶点,即颈椎5、6节和腰椎4、5节也相继错位,整个脊柱的形状就完全改变了。这些生理弯曲顶点在角度上也恰好是胸3以胸1与颈7连接点为对称中心的旋转对称点;或是胸3以胸12与腰1连接点为对称中心的旋转对称点。这个改变过程往往要持续二、三十年才能逐渐完成。这一系列的脊柱形状改变,自然压迫了一系列的脊神经,从面也影响到一系列的植物性神经的传导,对一系列器官的调控减弱,带来了一系列的病症,这是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颈椎椎间盘位移引起美尼尔氏综合症、咽炎等疾病。胸椎3-5错位的结果,重点引起各种心脏病、气管炎等症状。腰椎的错位引起腰腿痛或肾炎等症,也有可能引起泌尿系统和排便机制病变。此后,其它部位还有可能继续发生错位,进一步改变脊柱形状。
  脊柱“错位”其实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导致疾病的根源。“错位”不是椎骨长高了一块,而是发生位移。这种位移是人体长期以来劳动、工作姿势不当引起的,胸3在躯干用力的情况下,首先被挤出正常位置。位移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压迫了椎间孔内的脊髓,或者压迫了脊神经。脊髓是白质在外,灰质在内。发生位移的椎骨很容易压迫脊髓的白质。白质里主要是上行传导束和下行传导束。不论是压迫了脊髓白质还是脊神经,必然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减弱对相关器官的调控作用,时间一长,各相关器官也必然呈现病态。而发生位移的椎骨因为改变了脊柱原有的平衡,时间一久,位移处就有可能发生钙质转移,出现骨质增生,以求维系脊柱新的动态平衡。这就更加重了相关疾病的发展,它的后果远远不止引起增生部位的疼痛感,而是进一步加重相关器官的病情。由此可见,胸3错位不仅导致了心脏病,而且还起到引发其它疾病的作用。

    “我们能走路就是个奇迹”。克利夫兰市凯斯西储大学人类起源中心主任布鲁斯·拉蒂默(Bruce Latimer)说。当我们的祖先四肢着地爬行时,他们的脊椎会像弓一样拱起,以承受悬空悬挂在下方的器官的重量。但接着,我们站起来了。这个90度的大转变让脊椎被迫成为了立柱。接下来,为了符合二足行走的需要,脊椎在后腰处向前弯曲;为了保持头部的平衡——好让我们不至于走到哪儿都像在跳竹竿舞——脊椎上部又向相反方向弯曲。这一变化让下脊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据估计,至少80%的成年人深受腰椎疼痛所苦。

  脊柱问题解决方法:

  像动物一样把脊椎拱起来。“想想你家的狗,” 拉蒂默说道,“它从骶骨到颈部都是一个弓状的弧。这是个很棒的系统。”简单、强壮、无痛。只有一个问题:要想不因为头部的重量一头向前栽去,我们得回到四肢爬行……

  不过平时在家爬行锻炼一下,对你的颈椎和脊椎的疲劳真的有改善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