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康泰wjr图书馆 2019-11-11

1.脏腑关系中,被称为“燥湿相济”的是

A.肺与大肠
B.肾与膀胱
C.心与肾
D.肺与肝
E.脾与胃

2.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主要取决于
A.胆贮藏胆汁
B.胆排泄胆汁
C.脾运化水谷
D.肝疏泄气机
E.胆主决断
 

答案:E D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即是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为里,六腑为表。脏腑之间之所以构成这种紧密关系,主要根据有以下几方面:

①经脉属络
即属脏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腑,属腑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肺与大肠构成脏腑表里关系,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则构成表里经。其他脏腑依此类推。

②生理配合
六腑机能受五脏之气的支持和调节,五脏机能也有赖于六腑的配合。如肺气肃降,有利于大肠的传导,而大肠的传导也有助于肺气的肃降。

③病理相关
脏病可影响到其相合的腑,腑病也可影响其相合的脏。如心经有热,可以循经下移于小肠,小肠火亦可循经上扰于心等。因此,在治疗上,相应的就有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同治诸法。
 
1.心与小肠的关系

心与小肠通过手少阴经与手太阳经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生理上,心主血脉,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等机能;小肠化物,泌别清浊,清者经脾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以养心脉,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独气归心,淫精于脉。”

病理上,心经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赤湿刺痛、尿血等小肠实热的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亦可循经上熏于心,可见心烦、舌赤糜烂等症状。此外,小肠虚寒,化物失职,水谷精微不生,日久可出现心血不足的病证。
 
2.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与大肠通过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在生理上,肺气的下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有助于糟粕下行。而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

在病理上,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大肠失润,传导失常,可见大便干结难下。若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大肠传导无力,可见大便困难。中医称之为“气虚便秘”。反之,若大肠腑气不通,传导不利,则肺气壅塞而不能下降,出现胸闷、咳喘、呼吸困难等,是谓上窍不通则下窍不利,下窍不利则上窍为之闭塞。

在治疗中,常通过通腑泻热治疗肺热咳喘,亦常采用宣降肺气治疗大肠腑气不通。
 
3.脾与胃的关系

脾与胃以膜相连,通过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的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脾与胃在生理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1)纳运相成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受纳与运化相辅相成。二者一纳一运,紧密配合,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景岳全书》说:“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在病理上,胃之受纳失常则脾之运化不利,脾失健运则胃纳失常,出现恶心呕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称为“脾胃不和”。

(2)升降相因   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气主降,以降为和。脾气主升,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头目心肺;胃气主降,将水谷下降于小肠而泌别清浊,糟粕并得以下行。脾胃之气,升降相因,相反相成,饮食物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在病理上,脾气不升,水谷夹杂而下,出现泄泻,甚则完谷不化;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可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

(3)燥湿相济   脾为阴脏,喜燥而恶湿,为阳腑,喜润而恶燥。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故也。”脾易生湿,得胃阳以制之,使脾不至于湿;胃易生燥,得脾阴以制之,使胃不至于燥。脾胃阴阳燥湿相济,是保证两者纳运、升降协调的必要条件。

病理上,脾属阴,阳气易损,胃属阳,津液和阴气易伤。如湿困脾运,可导致胃纳不振;胃津不足,亦可影响脾运化;脾湿则其气不升,胃燥则其气不降,可见中满痞胀、排便异常等症。
 
4.肝与胆的关系

胆附于肝,通过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的互为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1)同司疏泄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藏泄胆汁。两者协调合作,疏利胆汁于小肠,帮助脾胃消化饮食物。肝气疏泄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排泄无阻,又有利于肝气疏泄的正常发挥。

病理上,若肝气郁滞,可影响胆汁疏利;胆腑郁热,也可影响肝气疏泄。最终均可导致肝胆气滞、肝胆湿热,或郁而化火、肝胆火旺之证。

(2)共主勇怯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主决断与人的勇怯有关,而决断又基于肝之谋虑,肝胆相互配合,情志活动正常,处事果断。如《类经,藏象类》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实际上,肝胆共主勇怯是以两者同司疏泄为生理学基础的。病理上,若肝胆气滞,或胆郁痰扰,均可导致情志抑郁或惊恐胆怯等病证。
 
5.肾与膀胱的关系

肾与膀胱通过足少阴经与足太阳经的相互属络构成了表里关系

生理上,肾为主水之脏,开窍于二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与膀胱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尿液的生成、贮存与排泄。膀胱的汇聚水液及贮尿排尿,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足,蒸化及固摄作用正常发挥,则尿液正常生成,贮于膀胱并有度地排泄。膀胱贮尿排尿有度,也有利于肾气的主水作用。

病理上,若肾气虚弱,蒸化无力,或固摄无权,可影响膀胱的汇聚水液及贮尿排尿,而见尿少、癃闭或尿失禁。膀胱湿热,或膀胱失约,也可影响到肾气的蒸化和固摄,出现尿液及其排泄异常。


编辑:芒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