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唐高宗时期的“警察局长”的一次出差看日常起居

 茶香飘万里 2019-11-11

穿:唐代文学家、小说家张鷟在他的传奇小说《游仙窟》中有描写主人公张郎——关内道县尉,在一次出公差——出使河源,途径一“神仙窟”,夜晚睡觉时“脱履靴、叠袍衣、阁幞头、挂腰带”的语句。

这里写出了唐代男子的日常服饰,即头戴幞头、身穿袍衫、腰束带、脚蹬靴。

               不同等级则通过衣服颜色等细节来区别

“阁”即搁,说明这时的幞头已经不是单纯的一块布帛,而是里面有硬物,即巾子,巾子是幞头下的帽衬用苎葛、藤草、篾竹或马尾在桐木模具上编织的幞头内衬,上漆后用来罩住发髻。古人束发后,先戴上巾子,再以幅巾裹头,后面两角朝前包抄系结于额顶,前面两角绕至脑后缚结下垂,类似后世的帽子。

《太平广记》——《仙传拾遗·许老翁》中说唐时益州士曹柳某妻,“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说明“帔”、“衫”、“裙”是当时一般女子服饰搭配。

小说讲“红衫窄裹”,也正确指出唐初流行的窄袖衫。小说描述了当时妇女服饰的颜色,以红绿为主,唐代黄、紫是高贵色,一般妇女不得穿用,如《唐会要》中的《舆服杂录》中,大和六年六月敕就规定“妇女不得服黄紫为裙”。

“红颜杂绿黛,无处不相宜。艳色浮妆粉,含香乱口脂。鬓欺蝉鬓非成鬓,眉笑娥眉不见眉”的语句,可见唐代妇女的妆容。

家具:“五彩龙须席,银秀缘边毡;八尺象牙床,绯绫帖荐褥”,“文柏榻子,俱写豹头;兰草灯芯,并烧鱼脑”。可见,夏席、秋褥、冬毡这些穿上的铺设物。这里的床是坐具而不是卧具。

东汉经学家服虔的《通俗文》就说:“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这么大的床昰供多人坐的。《游仙窟》中,床仍然是主要的坐具,外域传来的胡床、绳床等高脚坐具还不十分流行。小说中还提到镜台、衣箱等。“屏帷茵褥之盛,固非人世所有”,贫穷则是“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了。

饮酒:《游仙窟》中,张局长进入中堂,宾主坐下先饮酒,说明唐代前期以茶待客还没有取代以酒待客,茶的饮用还不普遍。饮酒时有这样几项活动:一是奏乐助兴。“遣绿竹取琵琶弹,儿与少府公送酒”。二是玩双六。下围棋赌酒,按双六和围棋在唐代都很流行。“取双六局来,与少府赌酒”。三是行酒令。唐代的酒令取自古诗中的句子,如《诗经》、《楚辞》,而不是现在的“六六六啊、五葵手啊”“五、十五、二十......”,从酒令都可以看出,古人比现代人雅多了。四是宴饮时起舞。唐初尚有“胡气”,不论男女、宾主、君臣,宴饮时大都能兴起即舞。《旧唐书》记,“太宗酒酣起舞,以属群臣”。

:饮酒过程,终于可以吃饭了,小说对端上来的各种饮食的描写充满了夸张。“少时,饮食俱到。熏香满空,赤白兼到;穷海陆之珍馐;备川原之果菜......”抛开龙凤之类的虚妄之词不谈,可知他们吃的主食是稻米饭,菜有各种肉羹、肉酱。例如用鸡、鳖、熊、蟹等肉做的肉羹、肉酱,还有动物肝脏、下水、生鱼片、鹅蛋、鸭蛋。从上面的记载来看,当时以肉为主,而且没有煎炒类菜肴,反映了唐前期的烹饪水平。水果有葡萄、甘蔗、枣、石榴、橘、瓜、李、梨、桃,却没有唐代诗文中屡次出现的荔枝、樱桃之类的,说明唐初比较少。食器在小说中只提到了盘子和碟子,可知他们当时盛菜的主要食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