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唐代最能带货的明星

 林歌作品 2019-11-11

杜姓,是唐代大姓望族,仅有唐一朝,就出了杜如晦、杜淹、杜正伦、杜景佺、杜暹、杜鸿渐、杜佑、杜黄裳、杜元颖、杜悰、杜审权、杜让能12位宰相。

其中,杜佑便是杜牧的祖父。

杜牧的父亲和伯父,也身居高官显职。

他们居住在长安城最中心的地段——安仁坊,显贵无比。

这为杜牧日后能够在诗赋古文、谈政论兵、当世之务方面有很高的见地,以及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五岁的时候,杜牧在洛阳以第五名的成绩及第,后又在长安应考贤良方正言极谏科,以第四名的成绩登科。

一年内,进士及第,又制策登科,杜牧那时真可谓“两枝仙桂一时芳”。

那个时候,距离安史之乱过去已经半个世纪,杜牧的祖父早已亡故。

没了家族余荫庇护的杜牧,在折取“两枝仙桂”后,却只被安排在弘文馆,从事校理典籍的闲差。

朝九晚五的生活,让杜牧郁郁寡欢,对人生充满了迷惘。

最终,杜牧跟随朝廷重臣沈传师,离开长安,前往江西观察使府担任幕僚。

幕府内的生活依然闲极无聊。

显贵子弟浮华放浪的生活,是他排解郁结最好的选择。

《唐才子传》评价他“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有纵情声色,狎妓轻狂之举。

也就是在幕府中,杜牧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女子:张好好。

当时的张好好,年仅十三岁,正是豆蔻之龄。

杜牧随着沈传师和幕府一干幕僚到滕王阁内饮酒,张好好登台吟唱。

沈传师听后称赞为“天下独绝”,还送给她天马锦、犀角梳作为彩头。

杜牧一见惊为天人,开始与之交往。

但张好好却嫁给了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为妾室。

杜牧神情恍惚,若有所失。

三年后,沈传师调回长安任吏部侍郎,杜牧也跟着结束了幕僚生活,就任监察御史。

这本是一个整肃朝政、直言进谏的重要官职,但面对权臣宦官垄断政治、排陷忠良的黯淡景象,杜牧深感危惧,心生退意。

他便以身体有病为借口,去了东都洛阳。

在那里,他重遇了张好好。

此时的张好好,已被沈述师抛弃,流落洛阳当垆卖酒。

故人重逢,二人对坐长谈,讲起分别后各自的遭遇。

感怀伤旧间,杜牧写下了唐史上唯一一部诗人手书——《张好好诗》行书长卷。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晴江连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暎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下无袖,一声离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之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既是张好好飘零身世的同情,也对世事沧桑、人情淡薄的唏嘘慨叹。

重遇张好好的三个月后,长安发生了“甘露之变”。

唐文宗计划诛除宦官失败,宦官们自此气焰更盛,“胁迫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乃至文武百官在上朝前都要与家人诀别。

失落的杜牧,调任扬州,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掌书记,即负责“文辞之事”,处理公文。

扬州是繁华之地。

怀才不遇的杜牧,为了排解抑郁,继续流连秦楼楚馆,与红巾翠袖厮混,自称“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后来,他在《遣怀》中记录了那一段醉生梦死的日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在那段日子里,几乎没有一天不留恋于酒杯。

当然,也让杏花村成为家喻户晓的白酒品牌。

那已经是杜牧调任池州任刺史时的事了。

那时,正是清明时节。

杜牧便友人相约到郊外踏青,玩得很是尽兴。

途中,天公不作美,下起蒙蒙细雨。

友人勒马问杜牧,现在雨越来越大,我们要不要找个地方躲雨?

杜牧也觉得前方路途还远,如果冒雨行走,衣服肯定会湿透,于是对友人说,也好,我们找家客栈避避雨吧。

两人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身处郊外,四周无人。

此时,远处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

两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迎面走来。

杜牧迎上去问牧童,这附近可有酒家?

牧童笑着说,有当然有,你们看,那边的杏花村里有很多酒家。

说着,遥指远处一座村庄。

杜牧朝着牧童所指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处杏花开得如霞似粉的地方。

花丛中隐约可以看到酒家的旗子。

杜牧道谢后就要离开,哪知牧童狡黠地眨了眨眼对他们说,顺便告诉你们,村头赵家酒馆的米酒味美甘甜,两位客人一定要去尝一尝啊。

说完,牧童骑着牛吹着笛子悠闲地向远处去了。

杜牧听从牧童的建议,下马走进赵家酒馆,要了牧童推荐的米酒和下酒菜。

酒菜上来,杜牧端起酒杯,酒香立刻扑鼻而来。

他饮了一口,顿觉甘甜爽口,果然是好酒,名不虚传。

店家听到杜牧的称赞,便上前询问,客官,我这里的酒只有附近百姓知道,你刚才的话怎讲?

杜牧笑了笑,将自己和友人方才淋雨,遇到牧童指引的事向店家一一说明。

谁知店家听后爽朗的笑道,不瞒客官,刚才你们遇到的牧童,应该就是我的儿子,他刚刚骑着牛出去了。

杜牧和友人听后先是面面相觑,而后就哈哈大笑起来。

几杯酒下肚,感觉浑身暖和起来。

想到刚才游玩遇雨,一路上赶路,询问酒家的情景,诗兴大发,就让店家取纸笔,写下那首成就杏花村美名的千古绝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至此,杏花村的名声流传开来。

虽然杏花村地处偏僻,但来此品酒的客人越来越多,赵家酒馆的生意也越发兴隆了。

至于说后世开始的杏花村之争,那已经不是杜牧能够控制的了。

身劳心疲的杜牧,于公元851年回到长安时,明明是升官赴京,却有“流落西归”之感,心生悲凉。

他重修了祖父杜佑的樊川别墅。

每逢闲暇时,常邀亲友同来游赏。

于此同时,将自己这些年来写就的诗文,整理为《樊川集》。

一年后,杜牧去世,享年49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