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富人热衷投资艺术品?

 我是圭水 2019-11-11

近些年来,艺术品的炒作愈发火热。“近代瓷器成抢手货,五年价格翻了十倍”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品在市场所受的追捧热度。书法、山水画、瓷器、玉石等艺术投资为什么这么火热呢?

首先,从收益的层面看,据两位艺术品市场专家——梅建平和Michael Moses,构建的全球艺术品价格指数计算,在过去30年里艺术品投资的年化收益大约5.7%,而过去60年高达8.8%,仅比美国标普500股票指数低1%左右。而相比之下,中国的A股市场一直很不景气,故艺术品投资在中国市场大为盛行也不无道理。更何况,艺术品回报跟股市相关性很低,相关系数为-0.12,具有很好的对冲股市风险效果。

那除了由于回报率较高的这一因素,艺术品投资是否还有超越经济回报的价值呢?

细究下来,你会发现参与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大多都是上级阶层的群体。相对其他财产而言,古董和其它珍贵艺术品具有不露富、轻便易带的优点。当上层阶级家庭所处社会一旦动荡,抑或者是自家可能要被抄家时,那他们可以随时携带珍贵艺术品跑路,而诸如银行存款这类资产却没有这么方便。

在我们许多人的认知中,古代富有的家庭,一般都是会花大量财富去购置产业的,坐拥大量田地与房产。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学者对清朝那些被抄家的官员和商人的家庭资产结构研究显示,那几个在金字塔尖的家庭,他们的田地与房屋加总起来,所占家庭总财富的比重大多不超过10%,这完全是颠覆了大众的固定认知。在这些被抄家的名单中,最富有的和珅,其不动产所占的比重仅4.6%;而财富排名第19位的钱受椿,其田地房屋的比重仅0.9%!

在研究过程中,学者还发现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随着资产总量的增加,田地房子等不动产的比重显著地下降。通常而言,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理财的组合结构理所应当会有所变化。在清朝,他们早期以田地和房产为主,当家庭财富积累至一定水平后,就会逐渐转向金银、古董、瓷器、宝玉和非实物性质的金融资产。如抄家名单上的闽浙总督陈辉祖,其家庭资产配置仅有4%在田产,而金玉铜磁、古董字画等各类物品占44%,典当钱庄金融资产高占51%。

那许多人会疑惑,为何那些富有的家庭为何不选择购买更多田地房产,而是选择往艺术品和金融方向转移呢?这就回到我们开篇所谈及的,古董和其它珍贵艺术品具有不露富、轻便易带的优点。如此一来,艺术品就是他们规避抄家风险的一大利器了。

在以往的朝代,抄家风险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在清朝,“抄家政治”更是发挥到极致。在雍正时期,皇帝把抄家作为政治手段,用来打击异己势力和惩处官员。也正是这个朝代,他们逐渐把抄家的重心转移至社会上层,尤其是大量针对权贵显要和高官阶层。以此看来,在人治社会中,抄家风险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那对于那些上级阶层的群体而言,追求投资回报固然重要,但其投资安排背后说蕴含的行政惩治风险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那些体积小、价值高的艺术品会更受市场欢迎。

当然,本文在此并不是鼓励大家去热炒艺术品,毕竟如今时代不同了。现如今大家炒作艺术品更多的是炒作其稀缺性以及知名度,而不是用来规避抄家风险了。而且,投资艺术品其不仅要求你要有雄厚的财富实力,它也要求你会有扎实的艺术品知识。你要学会如何去辨别真伪艺术品,还要学会如何恰当地保管它们。那如果你这几项都具备,那就另当别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