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典艺术家延斯·梵歌个展

 木蘭猫不睡 2019-11-11

  贝浩登(香港)宣布将于1月19日至3月11日举办瑞典艺术家延斯.梵歌(JENS FÄNGE)个展《SISTER FEELINGS》,这是继上年春季贝浩登(巴黎)《THE HOURS BEFORE》展览后,艺术家第二度在贝浩登举行的个人展览,呈献2016年创作的17幅新系列板面绘画。

  延斯.梵歌受20世纪初的拼贴法和古老影子戏的启发,拓展出一种超现实的套娃(matryoshka)式美学,作品聚合不同图像,营造出画中有画的独特效果。他兼收并蓄,包罗了各种图像类型,由肖像、静物、室内景观、城市面貌以至风景,全以抽象几何方式共冶一炉。他亦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创作媒介和物料,包括油彩、铅笔、软塑胶、卡纸和布料。延斯.梵歌作品极具巧思,轮廓鲜明的主角多以剪贴的形式跃然于画面,仿佛游走于重重迭迭舞台般的图层之间,无论是单幅作品还是系列作品,多变的视角构成了一个无尽的复杂迷宫。

  事实上,视角转换正是延斯·梵歌的创作核心。他希望观者“幻想”系列中所有作品都在描绘同一场景,但分别来自不同人、不同时间点的记忆,最终展现的是各有不同的观点,尽管现实显然并非如此。艺术家表示他曾受早期文艺复兴绘画中,线性透视仍未完全受制于几何规律的概念启发。要领会画中迂回视角的微妙,关键是近距离了解他的实际创作过程。

  为展览创作系列画时,延斯·梵歌不是一幅接一幅地单独完成,而是把所有画板铺在工作室地上,在同一时间内绘制所有画作。画的背景通常是色面或几何图形的碰撞,表现得抽象鲜明,从而带出立体感,它们仿似无人的舞台,那正是艺术家开展剧场的地方。随着艺术家的来回走动,视角转换也逐渐显现,裁剪好的人物、构建的元素、设计的图案以及小幅绘画,从一块画板移到另一块,直到抵达艺术家眼中的终点。整个聚合过程非常缓慢,近似板块构造,成果却不容忽视,正如我们所熟知地震能对地壳产生的影响。

  在系列内的画作中,重复又变形的相似人物、主题和图案穿梭于系列内各画作之中,往往会造成视觉回想,令观者有似曾相识之感。然而,对于延斯·梵歌的复合作品,零星的画面都各有其独特视角,可互为补充或矛盾。例如,剪贴或描画出来的人物,他们的眼神和姿态可指向多个方向,因而加深了构图的复杂性,同时也带出令人困惑的叙事发展。观者想知道跌入画中迷宫的人物去向,但故事却朝着可见或不可见的灭点(透视画中平行线的汇聚点)推进。某些剪贴元素的尾段可以是一只人脚、又或是一级楼梯,观者随之观赏,看着小心翼翼地从框架外望,准备打破虚幻外墙的同时,亦会不期然揣测,自己是否才是延斯·梵歌视角游戏的最终角色;而在作品间漫游,不停转换视点,为的是要寻找失去的汇聚点。

  展览开放时间为上午11时至晚上7时(周二至周六)。

  延斯·梵歌,1965年出生于瑞典哥德堡,现在斯德哥尔摩工作及生活。

  其作品已多次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展出,包括奥斯陆的挪威国家美术馆、哥德堡美术馆及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画作也在国际展览中屡次亮相,如美国图森当代艺术博物馆。

  众多公共及私人收藏机构皆有他的作品,包括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Magasin Ⅲ当代美术馆与基金会、哥德堡美术馆、斯德哥尔摩H&M总部大楼的永久装置、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

  延斯·梵歌还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为当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绘制了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