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黄河古道中,出土“神秘”石硪,专家经研究说:它的功能特殊

 历史解密坊 2019-11-12

黄河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在滚滚黄河的泥沙下,也埋藏了大量的稀世之物。比如,1991年的时候,在郑州的黄河古道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造型怪异的石器,后经专家鉴定为一件难得的“宝贝”。那么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年春天,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了小队,对黄河古道进行了一次清淤,以便于不久之后的春耕灌溉。一天下午,有位村民在挖到地下半米深时,结果再一铲子下去,就听见地下传出来一声“嘭”的一声闷响。声音一出,人们都感到很纳闷,于是这位村民随手放下铁锹,蹲下来将泥土扒开,然后用手一摸,发现是个硬家伙,看起来就像是石块或者石碾子,而且用手扳了几次都纹丝不动。

不出一会,附近村民都围了上来,并且还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最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村民们用了吃奶的劲,才将这硬家伙给挖了出来,然后又打了一桶水冲洗干净泥土,结果发现竟然是个像石墩一样的东西。它整体呈圆柱形,直径约50多厘米,而且中间凹陷的区域,还有一圈比手指略粗的穿孔。面对这件怪异的石器,村民们都纳闷了,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几天之后,挖到石器的事情不胫而走,很快也就传到了当地博物馆。因此,专家们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同开车来到黄河古道现场勘察,并且在村民的带领下,见到了怪异的石器。一开始,专家们看到之后也直摇头,不过感觉它应该是什么文物,于是就将其带回博物馆仔细研究。

几个月过去了,专家经过考证和讨论,再差黄河的历史书,最终确定这件怪异的石器是一种工具,叫做石硪,主要用于黄河筑堤时将土夯实,因此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件打夯的工具。在使用的时候,将麻绳穿过石硪中间的穿孔,然后8-10个人各拉一个绳头围成一圈,齐心协力将100多斤的石硪拉到半空,再让它自由落下,如此循环往复便称之为打夯。
专家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件石硪,便又带着它赶往黄河附近的一些村庄,寻找曾经的那些黄河筑堤工匠。经过一番走访后,专家们找到了两位老人,并且他们也都确定了石硪的身份。不过,最令人惊喜的是,老人还找来十几位年轻力壮的汉子,然后让他们现场演示石硪的使用方式。

两位老人在准备充分之后,他们一声令下,十几个汉子便迅速地拉起麻绳,“嗖”得一下就将石硪抬起一人多高,然后重重地落在地下,发生一声声振聋发聩的闷响,就如同黄河的咆哮一般。专家们注意到,汉子们在打夯的时候,嘴里还唱起了一支歌谣:一二三四五呀,金木水火土呀。天地分上下呀,日月同古今呀……

经过老人们的解释,原来这叫做硪工号子,是一种因打硪而形成的特殊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且还容易记忆,一般听过一遍就能完全记住,其实,硪工号子不仅可以缓解打硪时的枯燥和乏味,而且更是一种把握打硪节奏的方式,这样十几个人才能步调一致,动作整齐划一。如今,硪工号子已经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黄河是伟大的,不仅孕育了繁荣的华夏民族,而且还形成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黄河文明。因此,凡是和黄河有关的历史和遗迹,都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保护,千万不能等彻底失去了,才懂得它的价值,因为到那时说什么也都回天无力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