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诗外传》卷五(1)

 zqbxi 2019-11-12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1.文彩鲜明貌。2.轻淡貌。)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睢之道,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之策,皆归论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急于得到),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众盛的样子),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诗曰:“钟鼓乐之。”(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国风·周南·关雎》

       子夏问道:“关雎这首诗为什么把它放在第一篇呢?”孔子回答说:“关雎这首诗太好了。作关雎这首诗的人,抬起头来效法天道,低下头来效法地,多么高深幽远;这是德行所储藏的地方,繁杂腾涌,这是正道所实行的地方,好象神龙一样变化莫测,文采斐然可观。多伟大啊!关雎这首诗里面所包含的道理,是天地间万物所维系的地方,各种生物能够生存繁殖的道理也在这里,黄河出龙图,洛水出龟书,麒麟凤凰在郊野出现,这是天下太平的征象,如果不是遵循关雎的道理去做,那么关雎所表现的和谐安乐的气象怎么会出现呢!六经的内容,结论都汲汲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概都从关雎这首诗中采取的。关雎包含的事情多么广大!多么充实茂盛,从东方,从西方、从南方、从北方,没有不顺从的。你奋勉去学习,好好去思索,天地间的道理,人类的道德,王道的根源,都包含在这里。”子夏感叹地说:“多么伟大呀!关雎是天地万物的基础。”诗经上说:“敲钟击鼓,使他快乐。”

  孔子抱圣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城,逍遥乎无形之乡。倚天理,观人情,明终始,知得失,故兴仁义,厌势利,以持养之。于是周室微,王道绝,诸侯力政,强劫弱,众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仪废坏,人伦不理,于是孔子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

  王者之政,贤能不待次而举,不肖不待须臾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穆。虽公卿大夫之子孙也,行绝礼仪,则归之庶人。遂倾覆之民,牧而试之。虽庶民之子孙也,积学而正身,行能礼仪,则归之士大夫。敬而待之,安则蓄,不安则弃。反侧之民,上收而事之,官而衣食之,王覆无遗,材行反时者,死之无赦,谓之天诛。是王者之政也。诗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诗经·鄘风·相鼠》

     请问怎样从事政治?回答说:对于有德才的人,不依级别次序而破格提拔;对于无德无能的人,不等片刻而立即罢免;对于元凶首恶,不需教育而马上杀掉;对于普通民众,不靠行政手段而进行教育感化。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不能爱其民,而求民亲己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弗为用,弗为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欲不危削灭亡,不可得也。夫危削灭亡之情,皆积于此,而求安乐是闻,不亦难乎!是枉生者也。悲夫!枉生者不待时而灭亡矣。故人主欲强固安乐,莫若反己;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及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今之世,而志乎古之世,以天下之王公莫之好也,而是子独好之;以民莫之为也,而是子独为之也。抑为之者穷,而是子犹为之,而无是须臾怠焉差焉。独明夫先王所以遇之者,所以失之者,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则是其人也。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与其人为之,巨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国,莫之能御。若殷之用伊尹,周之遇太公,可谓巨用之矣;齐之用管仲,楚之用孙叔敖,可为小用之矣。巨用之者如彼,小用之者如此也。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而亡。”诗曰:“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全因天下没善政,空有贤才用不了。《小雅·十月之交》)不用其良臣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造父、天下之善御者矣,无车马,则无所见其能。羿、天下之善射者矣,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彼大儒者、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夫车固马选,而不能致千里者、则非造父也。弓调矢直,而不能射远中微,则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调一天下,制四夷者,则非大儒也。彼大儒者、虽隐居穷巷陋室,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矣;用百里之地,则千里国不与之争胜矣;棰笞暴国,一齐天下,莫之能倾,是大儒之勋。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检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耳不闻学,行无正义,迷迷然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逢衣博带,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谬学杂,其衣冠言行,为已同于世俗,而不知其恶也,言谈议说,已无异于老墨,而不知分,是俗儒者也。法先王,一制度,言行有大法,而明不能济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内不自诬,外不诬人,以是尊贤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法先王,依礼义,以浅持博,以一行万;苟有仁义之类,虽鸟兽若别黑白;奇物变,所未尝闻见,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以应之,无所疑;援法而度之,奄然如合符节,是大儒者也。故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里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三年,天下诸侯为臣;用万乘之国,则举错定于一朝之间。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雅·文王》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文王亦可谓大儒已矣。

  楚成王读书于殿上,而伦扁在下,作而问曰:“不审主君所读何书也?”成王曰:“先圣之书。”伦扁曰:“此真先圣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成王曰:“子何以言之?”伦扁曰:“以臣轮言之。夫以规为圆,矩为方,此其可付乎子孙者也。若夫合三木而为一,应乎心,动乎体,其不可得而传者也。则凡所传,真糟粕耳。故唐虞之法,可得而考也,其喻人心,不可及矣。”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大雅·文王》)其孰能及之!

       有一天,楚成王在殿上读书。做车轮的工匠伦扁在下面问:“大王你在看什么书呢?”楚成王说:“圣人的书。”伦扁说:“那是圣人留下来的糟粕,不是精髓,有什么好看的!”楚成王有些生气地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伦扁解释道:“我家世代做车轮,我把自己全部的技术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儿子,并且我们用的工具都一样,但我俩的手艺却有高低之分。有些精妙、传神之处是要用心去揣摩、体会的,仅靠语言无法形容。以此类推,圣人的思想精髓也是很难完整地用文字记录下来的。”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天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默然思,戚然而怅,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师襄子曰:“敢问何以知其文王之操也?”孔子曰:“然。夫仁者好伟,和者好粉,智者好弹,有殷懃之意者好丽。丘是以知文王之操也。”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练了十天,也没再学新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了这首乐曲,但对弹琴的技法还不熟练。”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可以学些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情感意蕴。”又过了几天,孔子又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子的人物。”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说:“我体会到作曲子的人物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听后,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再拜,说:“我老师先前说过,这正是《文王操》呀!”

  传曰:闻其末而达其本者,圣也。纣之为主,劳民力,冤酷之令加于百姓,憯凄cǎn tòng(悲痛)之恶施于大臣,群下不信,百姓疾怨,故天下叛,而愿为文王臣,纣自取之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及周师至,而令不行乎左右,悲夫!当是之时,索为匹夫,不可得也。诗曰:“天位殷适,使不侠四方。”(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大雅·大明》

  夫五色虽明,有时而渝;丰交之木,有时而落;物有成衰,不得自若。故三王之道,周而复始,穷则反本,非务变而已,将以止恶扶微,绌缪沦非,调和阴阳,顺万物之宜也。诗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诗经.棫朴》

  礼者、则天地之体,因人情而为之节文者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安知礼之是也。礼然而然,是情安于礼也;师云而云,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君子之道。言中伦,行中理,天下顺矣。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你要做到不声不响,天帝意旨遵循莫忘。”《诗经.皇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