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诗笔记之:词的基本知识

 诗草苑 2019-11-12


词的基本知识


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格的格律,产生了平仄变化规范的律句,以及由律句按规则排列而成的绝句、律诗和排律等格律诗,到唐朝格律诗达到了顶峰,唐人将这种具有格律规范的诗体称为“近体诗”,以便与“古体诗”区别开来。但随着格律诗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格律诗的整齐划一,句式出现长短交错变化,以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词也因此应运而生。词的诞生在中国古典格律诗体形成之后,成功地吸收了“近体诗”声韵格律的经验逐渐形成、完善和发展的。因而,词是属于中国古典格律诗发展的一个分支,故有“诗余”之说。
词是讲究格律的,而且词的格律规范极为严格,讲究“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本文介绍词的概念、句法特点、押韵等基本知识。


一、        词的基本概念
1、  词的概念。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等。词属于近体诗发展的一个分支,是满足一定押韵、对仗、平仄等格律要求的文章体裁。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纯诵读的文体。词受律诗的影响很深,所以词中语句多采用律句或与律诗句法相关的句子。词的句子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多采用长短句相结合,所以也称长短句,但是每种词全篇及每句的字数是固定的,句中每个字的平仄也是有固定要求的。
2、  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小令如:《十六字令》、《渔歌子》、《菩萨蛮》等;中调如:《定风波》、《苏幕遮》、《渔家傲》等;长调如:《沁园春》、《八声甘州》、《贺新郎》等。
3、  调。
调是词体的单位,每调有自己关于格律的特殊规范,各个词调的格律是不相同的。
4、  片与阕。
词的一段也叫一片,或称作一阕、一叠等。
词体只有一段的,称为“单调”,如《望江南》、《渔歌子》、《如梦令》等。如: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体由两段组成的称为“双调”,如《菩萨蛮》、《蝶恋花》、《临江仙》、《西江月》、《满江红》、《水调歌头》等。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双调中第一段叫上(或前,下同)阕或上片,第二段叫下(或后,下同)阕或下片。在书写排印时,每片之间必须空两格,以表示分片。古人歌曲演奏完一曲,曲终称阕(què)。古代词是用来唱的,故一词也称一阕,双调的上片称上阕,下片称下阕。如:《踏莎行彬州旅舍》[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体由三段组成的称为“三叠”,词体由四段组成的称为“四叠”,依此类推。三叠的如《瑞龙吟》、《兰陵王》、《夜半乐》、《戚氏》等,四叠的如《莺啼序》等,四叠及以上的极为罕见。
5、  换头。
词各段的字数、韵数、平仄格式往往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段歌词。如:《踏莎行》、《渔家傲》等,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上下片字数不相等的,一般是下片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与上片不同,这叫做“换头”。如《鹧鸪天》、《沁园春》等,上下阕字数、结构等不完全相同,下阕有换头情况。如:《鹧鸪天》[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其中下阕第一、二句由上阕的第一句的七字句改为两个三字句。
6、   词牌及其来源
词牌也叫词调,是一类词格式的名称,一般指符合一定格律规则的一类词,包括词的字句数、对仗、押韵规则以及平仄格式等。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各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有一千多种格式(清万树在《词律》中收藏了盛唐到元代词作六百六十调,共一千一百八十个体例)。人们为了便于记忆,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词牌因为来源演变、名家名作等原因,有些词牌有几种名称,有些词牌有多个变体。词牌的变体一般叫做“又一体”。
词牌名称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一是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西江 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二是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名。如:《忆秦娥》,名称源自这个格式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因白居易的一句“能不忆江南”,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改名《如梦令》。三是词牌名来自词的“本意”。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等。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随着词牌的发展,词牌名就成为一类词的代号了,绝大多数的词都不再用词牌名的“本意”,如《浪淘沙》可以与浪和沙完全没有关系;《忆江南》也可以与江南没有任何关系。
常用词牌有《菩萨蛮》、《忆秦娥》、《忆江南》、《虞美人》、《浣溪沙》、《浪淘沙》、《清平乐》、《如梦令》、《蝶恋花》、《渔家傲》、《西江月》、《风入松》、《鹧鸪天》、《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
7、  词谱。
简单地说每一词牌的格式,就叫做词谱。所谓词谱,是指记载一个词牌格律规范的文字。词谱需要要说明该词牌的字数、句数规定、押韵的规则和对仗等要求、以及各字的平仄规范等等。古人所谓词谱, 一般以最先或最著名的一首词为例,作为样品,大家照样去填。
8、   填词。
词的字数是固定的,韵数是固定的,平仄也是固定的。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二、词的押韵
词是诗的一个分支,自然与诗一样也是要押韵的。词的押韵和诗的押韵从概念到规则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词的押韵要求比律诗宽松了许多。如:上声字和去声字,在唐诗里很少互相押韵,到了宋词里就变为经常可以通押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中异、意、起、里、闭、里、计、地、寐、泪押韵。依照唐韵,异、意、起、里、里、地、寐、泪是一类,闭、计是一类,这两类是不能互相押韵的,但在词中就可以互押。
戈载[清]参酌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和诗韵所撰《词林正韵》,在诗韵的一百零六个韵部基础上,把词韵合并整合为十九部,其中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在词中,同一部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平韵与仄韵是要划清界线的,不可以通押;入声韵与其它声韵一般不能通押。
这十九部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在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已与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已与第十四部相通。
词的押韵必须严格遵从词谱规定,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不能用平韵,除非有另一体。
《词林正韵》被以后词家奉为圭臬。摘录其分类如下: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1 )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2 )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3 )平声支微齐,又灰半;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未霁,又泰半、队半。 
(4 )平声鱼虞;上声语去声御遇。
(5 )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6 )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7 )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8 )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9 )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10)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又卦半。
(11)平声庾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12)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13)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14)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去声勘艳陷。
(乙)入声五部 
(1 )屋沃。
(2 )觉药。
(3 )质物锡职缉。 
(4)物月曷黠屑叶 
(5 )合洽。 


三、词的句法特点
词是诗的发展和诗的一个分支,所以词继承了诗的许多句法特点。同时,词的组句又比格律诗灵活了许多,由格律诗的以五言句、七言句为主,变为可以从一字句、二字句直到十一字句甚至更多,每一句中的语法结构也更加灵活多变。
然而,词终究是在格律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律句是词的基础,词的句法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多采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典型的是七言句和五言句。实际上,有些词本来就是从七绝或七律演变出来的。如:的《浣溪沙》“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下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四十二字,由六个律句组成的,像一首不粘的七律,减去第三、第七两句。词下阕开头两句用对仗,如同律诗颈联用对仗一样。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俨然是两首完整的失黏格七绝,在上半阕增加了一个两言短韵句,在下半阕增加了两个两言短韵句。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又是一首七律,将第五句的七言破为两个三言句、并增加一韵。
 不但五字句和七字句绝大多数是律句,其它字数的句子也与律句有密切关系。
我们看一下词的不同字数句子的特点。
 1、一字句和一字逗(豆)。一字句比较少见,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用平声字。 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就是把一个句子看作是“1+X”结构,如有些五字句可看作上一下四结构、六言句看作上一下五结构、八言句看作是上一下七结构等,其中上一的第一个字称为一字豆或领字,如“望长城内外”、“惜秦皇汉武”中“望”和“惜”字就是一字豆。明白了一字豆,就容易理解词句的平仄等了。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把“望”字作为领字或一字豆,这样“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成为整齐的对仗。 
2、二字句。相当于律句的二字脚,有: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四种组合。如: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弦管,弦管”用的是“平仄”,辛弃疾《南乡子》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悠悠为“平平”、曹刘为“仄平”。
3、三字句。相当于律的三字尾,格式有: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等。“平平仄”格式如:江南好、流年改、凝眸处等;“平仄仄”格式如:俱往矣、梳洗罢、多少恨、千嶂里、人不寐等;“仄仄平”格式,如:汴水流、泗水流等;“仄平平”格式,如不堪看、倚阑干、照无眠等。与律诗中一样“平平平”或“仄仄仄”很少出现。 
4、四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常见格式:“(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等为“ (平)平(仄)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为“(仄)仄(平)平”。
5、五字句,一般采用五言律句或是一字逗加一个四字句。如《菩萨蛮》中五字句多为五言律句,而《沁园春》中五字句多为一字逗引领四字句。
6、六字句。相当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或可分为一字逗加一五言律句。常用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等
7、七字句。有几种组合,多数情况是采用七言律句,也有按字逗拆分的,如分为三字逗加四字句,或一六、二五等句式。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8、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或上一下七结构,下五字或下七一般都用律句。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如“无数英雄竞折腰”、“踏破葫芦折断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等。
9、九字句。九字句可以是上二下七、上三下六、上四下五等。一般是X字逗,加一个律句结构。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二字逗加七言律句,即:()()平(仄)仄仄平平。“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是三字逗加六言律句。
字数越多,组合越复杂,但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往往是由律句和律句、或律句和字逗组合而成。再如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七或下五,往往是律句。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等。
除了律句外,词中可以律句的变格,如“还与韶光共憔悴((仄)仄平平仄平仄)、“有人楼上愁(仄平平仄平);也可以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娇》前后阕末句“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水调歌头》前阕第三句“不知天上宫阙”等,都是“平平平仄平仄”,是拗句。 还有一些特定的平仄格式,如《忆秦娥》前后阙末句必须是“仄平平仄,而不能用“平平仄仄有的是不拘平仄,如“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总之,有了律句的概念后,对词的平仄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些也需要从词谱中仔细体会。


四、著名律书简介
填词须依照固定的格式和要求,这种格式和要求称为词律或词谱。影响比较大的词律书有:
1、万树《词律》。清词人万树(1630年-1688年,清初著名诗人、词学家、戏曲文学作家。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今江苏宜兴县人。)据自己所见古人词分类考订,在纠正程明善所辑撰《啸馀谱》错讹的基础上编写《词律》,收录唐、宋、元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余体。《词律》为《四库全书》著录,编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为词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词谱之一。
2、《钦定词谱》。为清康熙朝王奕清、陈廷敬等根据康熙帝的旨意编撰的词谱,因该书为康熙所钦定,故名《钦定词谱》。《钦定词谱》以万树《词律》为基础,纠正错漏,并予以增订,共收录826个词牌,2306体。虽然《钦定词谱》也有错误之处,唐、宋、金、元人词中不少调体亦遭遗漏,未包括现存全部词调,但《钦定词谱》也算是最善本。
3、《词律拾遗》。同治十二年(1873)徐诚庵所作,共八卷,其中一至六卷为补调补体,卷七至卷八则为订正原书之补注。光绪二年(1876)杜文澜为之校勘,并著有《词律补遗》一卷,《拾遗》之外,又增加五十调。
4、龙榆生著《唐宋词格律》,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共收录唐宋词中常见的词牌一百五十余调。《唐宋词格律》是一本简明词律书,书中对每一词调的来历和演变情况都加以说明,并附有“定格”和“变格”等词谱,标明句读、平仄、押韵,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作品供参考,书后附有词韵。
5、王力著《诗词格律》共收录唐宋词中常见的词牌五十个调、《汉语诗律学》共收录唐宋词中常见的词牌二百零六个调。这两本书既讲解了诗词的相关理论,又收录了常见词牌格律词谱,虽不是专门的律书,却都是比较实用的工具书。

版权声明:本文为超然山人为学习研究诗词整理编写,文中插图均为超然山人摄影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公众号所有。引用诗词版权归原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