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张载《正蒙》大易篇第十四

 泮溪秋玉 2019-11-12


【原文】:

《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

【译文】:

易经中不涉及有和无的道理,如果谈及有和无,那么这都是诸子曲解了易经的道理(易经也是讲自然之道,没有有无之分)。


【原文】:

《易》语天地阴阳,情伪至隐而不可恶也。诸子驰骋说辞,穷高极幽,而知德者厌其言。故言为非难,使君子乐取之为贵。

【译文】:

易经诠释的是天地之间的阴阳之道,它涉及到情感的真假,事物的隐显,这是不能够曲解的(易经的内容诠释的是天地之道)。诸子百家只会发挥自己的言辞作为,穷尽言论的巧妙之处,这只能让懂得仁德的人厌恶他们的言论(因为易经已经全部讲述出来了)。所以由此可知要制定某一种言论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能够让有德行的人乐于接受这种言论(所说的言论一定要符合天地大道,否则有仁德的人是不会接受的)。



【原文】:

《易》一物而合三才: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仁义德也,而谓之人。

【译文】:

易经这本书融合了天地人三种物象:而第一种物象便是循环不已的阴阳之气,它被称作天;具有刚柔性质的物象被称作地;而具有仁义的品德的物象,被称作了人(天地人相对应的也是阴阳,刚柔和仁义)。


【原文】: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故撰德于卦,虽爻有小大,及系辞其爻,必论之以君子之义。

【译文】:

易经是为君子出谋划策的,对于小人是无法理解它其中的含义的,所以才会在各个卦象当中施予有修养人的品德,虽然爻辞有好坏轻重的厉害关系,但是每个爻辞里面,一定是在宣扬君子行为处事的义理(易经遵循天地义理,所以它宣扬的还是君子的行为)。



【原文】:

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与!阴阳天道,象之成也;刚柔地道,法之效也;仁义人道,性之立也。三才两之,莫不有乾坤之道。

【译文】:

一个物象它有两个体性,这就是太极的意思,阴阳两气组合成了天道的运行规律,这也是四象生成的原因;刚柔属于地的本性,所以仿效地的法则运行;仁义属于人之道,这是本性被确立的前提。天地人三才都有他们相应的两面性,这里都暗含着乾坤的道理在里面。



【原文】:

阴阳、刚柔、仁义之本立,而后知趋时应变,故“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译文】:

阴与阳,刚与柔,仁与义的根本确立以后,才能预知事物以后发生的变化,所以说乾坤摧毁了,那么易经也就不存在道义了。


【原文】:

六爻各尽利而动,所以顺阴阳、刚柔、仁义、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译文】:

每一卦中的六爻都是在发挥各自作用的领域里而正反互动,所以会遵从三才之理,也是三才所包含的道理得到实行。


【原文】:

体众阴,众阴共事一阳,理也。是故二君共一民,一民事二君,上与下皆小人之道也;一君而体二民,二民而宗一君,上与下皆君子之道也。

【译文】:

每一卦中的阳爻决定着阴爻的变化,所有的阴爻都要为阳爻服务,这是天地之理。所以如果有两个君主统领一方民众,而一方民众侍奉两个君主,就会出现上下相互利用的小人之道;如果一个君主体恤两处的人民,两处人民都能共同遵从一个君主管理,那么上下一心国家得到治理,属于君子的道义。


【原文】:

吉凶、变化、悔吝、刚柔,《易》之四象与!悔吝由赢不足而生,亦两而已。

【译文】:

吉与凶,变与化,后悔与悭吝,刚与柔,这是易经的四个方面表现,悔吝是由于自己的得到与失去两种心理产生的,所以还是对立的两个辩证关系。


【原文】:

尚辞则言无所苟,尚变则动必精义,尚象则法必致用,尚占则谋必知来,四者非知神之所为,孰能与于此?

【译文】:

注重卦辞的人说话就会显得一丝不苟,注重六爻变化的人,一定会做事精致细微,注重卦象的人一定会效法它的实用价值,注重占卜的人也一定会对未来的谋划做好准备,这四个方面在易经中已经作用非凡,如果不能明白阴阳两种气体的神变,是不能了解这么清楚的。


【原文】:

《易》非天下之至精,则词不足以待天下之问,非深不足以通天下之志,非通变极数,则文不足以成物,象不足以制器,几不足以成务。非周知兼体,则其神不能通天下之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译文】:

易经如果不是天下最精细最博大的那么它所包含的卦辞就不能满足天下所有人的占卜之问,如果寓意不能如此深刻的让人折服,那么就不能感通天下所有人的心志,如果不是通达阴阳术数的变化规律就不能写出能够宣扬万物生存法则的义理,卦象也不能启示人们来制造器具,它其中暗含微妙的道理也就不能成就学习它的人的智慧,如果不具备周全的知识和作用的本体,那么它也不能穷尽通达天下一切的变化,它本身是不用迅速的跑但是却速度惊人,它本身不用行动但是却能被人们有效的了解利用。


【原文】:

示人吉凶,其道显矣;知来藏往,其德行神矣。语蓍龟之用也。

【译文】:

它显示给人们吉与凶的征兆,这里也包含着一定的道义;它能预知过去的事情并且还能够推算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它的德能变化是神妙的;这是说用耆草和龟壳占卜的功用。


【原文】:

显道者,危使平,易使倾,惧以终始,其要无咎之道也。神德行者,寂然不动,冥会于万化之感而莫知为之者也。受命如响,故可与酬酢;曲尽鬼谋,故可与佑神;开物于几先,故曰知来;明患而弭其故,故曰藏往。极数知来,前知也,前知其变,有道术以通之,君子所以措于民者远矣。

【译文】:

易经显示出来的道理是这样的:看着它很危险的实际上它很平安,看着它很平稳的但是它容易倾倒,要谨慎的对待它的开始和结束的过程,这样才是没有大过错的要道。易经的神妙和德行作用,虽然看起来寂静没有作为,但是它会暗合万物变化的规律而没有不知道它们将要发生的事情。易经接受人们的卜问就像回声那样声音响亮,所以才能用它来占卜预测人事;它有周全的发挥了鬼神的谋略,所以与天合德也能得到神明的佑护;能够很早的发现事物细微的变化规律,所以能够预知未来;能够明白人们忧愁的原因并且能够解除人们目前所处的困境所以能够通达过去的事。易经穷尽了天地阴阳两极的术数,所以说它能够预测未来的事,它能够预测事物的变化规律并且有办法让人们从困境当中脱离。所以有修养的人们如果学会了它就能够造福人们长期趋吉避凶了。


【原文】:

洁静精微,不累其迹,知足而不贼,则于《易》深矣。

【译文】:

要使自己的内心整洁干净,并且要有精致细微的思维,不要被所卜的卦象和爻辞所束缚自己的本心,只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并且不要心怀各种忐忑,以广大的心量接受并且正确的看待,常使自己为人处世端正身心,那样就能够对易经有更深入的了解了。


【原文】:

天下之理得,元也;会而通,亨也;说诸心,利也;一天下之动,贞也。

【译文】:

天下的道理最初能够得到的,是依靠人们的谨小慎微,这就是元始的意思;如果自己培养的德能能够感召来有品德修养的善人共同聚会一处,那么就是善行得到亨通并被人们接受了。如果在相互交谈中能够使双方都心悦诚服,这样做就已经达到利益的和解了;如果能偶做到用一颗坚固公正的心来看待天下万物的变动,那么就能达到中正的境界了。


【原文】:

乾之四德,终始万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然推本而言,当父母万物。

【译文】:

乾卦的卦辞有四个字,是元亨利贞,它们是维系万物终始的重要元素,但是看不到它们的开始作用,也看不到它们终止的时候发挥的作用,所以才会退本究源,这样就能发现它是生育孵化万物的父母。


【原文】:

彖明万物资始,故不得不以元配乾;坤其偶也,故不得不以元配坤。

【译文】:

彖辞说明了万物是依靠天的作用才生存的,所以不得不在开篇提到元气,它是承载天的有力元素;坤卦是乾卦的对卦,两者相互作用,所以不得不用元始的气来统领坤卦。


【原文】:

仁统天下之善,礼嘉天下之会,义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之动。

【译文】:

仁爱统领着天下所有的善,这就是元始的含义;那么用礼仪来聚合所有的善就会达到一种亨通的局面,正义公平的为人处世这样就会使利益得到和合均分,能够信守天下所有的事物运行法则而不违背,这就是贞的含义。


【原文】:

六爻拟议,各正性命,故乾德旁通,不失太和而利且贞也。

【译文】:

卦辞的六爻各自体现着龙的变化规律,每一爻都有自己要遵循的天地运行之理,所以乾卦的德性广大无边,能够阴阳统一协调并且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德行施展。


【原文】:

顏氏求龙德正中而未见其止,故择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叹夫子之忽焉前后也。

【译文】:

颜回想要追求乾卦当中的具有中正之位的龙德境界,一生没有停止过,所以他固守中庸之道勤勉守持得到了中庸的境界,但是没有达到飞龙在天的地步,因此他感叹孔子境界如飞龙般一生琢磨不透。


【原文】:

乾三四,位过中重刚,时不可舍,庸言庸行不足以济之,虽大人之盛有所不安。外趋变化,内正性命,故其危其疑,艰于见德者,时不得舍也。九五,大人化矣,天德位矣,成性圣矣,故既曰“利见大人”,又曰“圣人作而万物睹”。亢龙以位画为言,若圣人则不失其正,何亢之有?

【译文】:

乾卦的三四爻,所处的位置超过了中正,并且侧重刚的一面,时不可舍的意思是微小的言语行为不足以使他拜托困境,即使有威望的人地位很高也有心里不安稳的时候,因为他要顺应外在不可预知的一切变化,他要保持内心的中正坚固,这样他所遇到的危难和疑惑,比见到一个德行深厚的人都要艰难,所以要在这个时候适当的停止下来静观变化。九五爻是说自己的这种困境已经得到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赏识化解了,所以自己的本性已经达到圣人的境界了,易经才说此时才有利于去拜见比自己修养更高的人,又说道圣人出现的时候,万事万物都能看见,上九卦因为爻已经在最高处了,所以容易亢奋,克制不住自己,但是圣人永远不会失去中正的德行,就没有悔恨了。


【原文】:

圣人用中之极,不勉而中;有大之极,不为其大。大人望之,所谓绝尘而奔,峻极于天,不可阶而升者也。

【译文】:

圣人修养中正之道已经达到很高境界,不用勉强而为,有了深厚的基础,但是他们并不以此自居,让贤人们仰望,这就像书中说的孔子在前面奔走如飞,而颜回在后面追赶不上,圣人的德行如天般广大深远,人们是不能踩着阶梯追赶到的。


【原文】:

乾之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乃大人造位天德,成性圣者尔。若夫受命首出,则所性不存焉,故不曰“位乎君位”而曰“位乎天德”,不曰“大人君矣”而曰“大人造也”。

【译文】:

乾卦的九五爻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因为大人已经具备了天的德能和地位,已经修养本性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如果说是受到天的使命才开始登基,那么中间培养中正之性就不存在了,所以不说他坐在君子之位是当位的,而是说它具备的天的德行是当位的,不说大人是一国之君,而说大人是有德能来有所作为。


【原文】:

庸言庸行,盖天下经德达道,大人之德施于是溥矣,天下之文明于是著矣。然非穷变化之神以时措之宜,则或陷于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此颜子所以求龙德正中,乾乾进德,思处其极,未敢以方体之常安吾止也。

【译文】:

中正的言语和行为,这是天下最高的德行和至道,大人的德行推行的非常广博,天下的文明所以变得显著。但是这并非是穷尽了万物的变化之妙,而达到了适宜的程度,那么就会发生不合礼仪的礼和没有道义的义,这正是颜回之所以修养乾卦中的龙的德行来走中正之路,君子勤奋不倦的修养德行,经常会思考要步入德行的最高境界,不敢在修养德行的过程中而随便终止。


【原文】:

惟君子为能与时消息,顺性命,躬天德而诚行之也。精义时措,故能保合太和,健利且贞,孟子所谓始终条理,集大成于圣智者与!《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其此之谓乎!

【译文】:

只有君子能够做到与时代共同休戚与共,他们会顺从天的性命,涵养天德而真诚的行动。能够悟解易经的精微义理并且能够举止合乎规范,这样就能保持和谐的精神面貌,持久刚健并且懂得义理和正固,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奏乐从始至终一直很有条理,这就是孔子的作为,集合圣人的智慧于一身。易经说君子非常明了事情发生的开始和结束,这就是六爻所处的地位变化他们已经熟知在心,又按照六爻的变化规律来做事,这样就会使万物得到正常的运行,使太和之气永远坚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成性则跻圣而位天德。乾九二正位于内卦之中,有君德矣,而非上治也。九五言上治者,通言乎天之德、圣人之性,故曰“君”而谓之“天”,见大人德与位之皆造也。

【译文】:

成就天的本性就能到达圣人的境界而涵养天德,易经九二卦爻位位于内卦的正位,它是有君子德行的象征,但是并不是最高君主的统治。九五之尊,这才是君主治国理天下的象征,说天的德行,圣人的品性,所以才会舍弃君子的称谓而直接称谓天德,这是因为大人的德行已经达到了天德的程度。


【原文】:

大而得易简之理,当成位乎天地之中,时舍而不受命,乾九二有焉。及夫化而圣矣,造而位天德矣,则富贵不足以言之。

【译文】:

易理虽然博大但是它涵盖的是自然规律,容易获得,君子在天地之间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就要保持谦逊的心态即使身处下位没有得到任用也不要抱怨,因为这是乾卦九二爻的特征。等到自己的修为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并且能够得到九五之尊的天德境界,这样所收获的富贵就不足以言说了。


【原文】: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主于求吾志而已,无所求于外。故善世溥化,龙德而见者也;若潜而未见,则为己而已,未暇及人者也。

【译文】:

国家政治清明则乐于住世普施德育,国家政治昏暗时就要很悲伤的隐世修养自身,主要说明了君子乐于修身养性,只注重向内修养,而不会向外求索。所以善于广泛的教化人心,这就是他们的崇高的德行显现在外的原因;如果潜藏而不能看见,这就是他们只能自我涵养罢了,还没有到普施教化的时候。


【原文】:

“成德为行”,德成自信则不疑,所行日见乎外可也。

【译文】:

成就内在的德能并会在行为中显示,这是说德能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就会变得自信而不会产生迷惑,自己的行为日趋显现在外并被人们认可。


【原文】:

乾九三修辞立诚,非继日待旦如周公,不足以终其业。九四以阳居阴,故曰“在渊”,能不忘于跃,乃可免咎,“非为邪也”,终其义也。

【译文】:

乾卦九三爻辞立意诚恳,如果不能做到日夜勤勉不辍如同周文王一样,那么就不足以完成自己的德行大业。九四爻阳居阴位,所以才说如同深渊一样危险,但是龙德之象不会忘记跳跃,这样仍然可以避免灾难。这并不是邪僻的论说,最终根据的还是自然的义理规律。


【原文】:

至健而易,至顺而简,故其险其阻,不可阶而升,不可勉而至。仲尼犹天,“九五飞龙在天”,其致一也。

【译文】:

非常刚健持久的乾卦容易被人了知,非常顺从包容的坤卦容易反映简单的自然规律,所以它们都有艰难险阻的一面,不可以勉强的通过努力达到这样的境界,孔子的德行就跟天德一样,所以说飞龙在天,意思是一致的。


【原文】:

“坤至柔而动也刚”,乃积大势成而然也。

【译文】:

坤卦到达柔顺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每一爻动起来又显阳刚之气,这就是因为它蓄积的能量持久才会形成这样的状态。

【原文】:

乾至健无体,为感速,故易知;坤至顺不烦,其施普,故简能。

【译文】:

乾卦到达非常刚健的境界但是没有载体,因为感应神速,所以容易感知;坤卦到达柔顺的最高境界但是不忧烦,所以能够普施德行,所以能够发挥它简易的功能。


【原文】:

坤先迷不知所从,故失道、后能顺听,则得其常矣。

【译文】:

坤卦开始迷失方向不知该往哪里去,所以也就失去了正道,后来能够听从圣人的教诲,所以才找到了中正之路。


【原文】:

造化之功,发乎动,毕达乎顺,形诸明,养诸容载,遂乎说润,胜乎健,不匮乎劳,终始乎止。

【译文】:

天地造化的功德,开始于运动,结束于顺从,显现于明朗,养育于大地的承载,得到雨水的滋润,生长的刚健没有离开勤勉的劳作,这样才有了满意的结束。


【原文】:

健、动、陷、止,刚之象;顺、丽、入、说,柔之体。

【译文】:

乾卦的刚健,震卦的运动,坎卦的洼陷,艮卦的静止,这都是易经中的阳刚之象;而坤卦的柔顺,离卦的明朗,巽卦的吹入,兑卦的喜悦,这都是易经的柔和之本。


【原文】:

“巽为木”,萌于下,滋于上也;“为绳直”,顺以达也;“为工”,巧且顺也;“为白”,因所遇而从也;“为长,为高”,木之性也;“为臭”,风也,入也;“于人为寡发广顙”,躁人之象也。

【译文】:

巽卦五行为木,它生长在地下,而成长在地上,就像树干,顺从的直指天空;就像木工制造器具,精巧和顺,为白色,因为他们对于境遇都很顺从,而它们的长度和高度也代表了木的性质,为气味,因为风能吹送的缘故,而让人嗅觉感受,对人而言就是头发稀少额头宽广,这是急躁之人的表现。


【原文】:

“坎为血卦”,周流而劳,血之象也;“为赤”,其色也。

【译文】:

坎卦是血的象征,因为它不停的流动和血的特征相似,颜色是红色的。


【原文】:

“离为乾卦”,“于木为科上槁”,附且燥也。

【译文】:

离卦是乾卦的变卦,能够生于木中并且能使木变得干枯,这是因为它的本性是燥热的。


【原文】:

“艮为小石”,坚难入也;“为径路”,通或寡也。

【译文】:

艮卦如同小石挡道,艰难的不能行走,也可说为小路,但是同行的人很少。


【原文】:

“兑为附决”,内实则外附必决也;“为毁折”,物成则止,柔者必折也。

【译文】:

兑卦代表着附着和决绝,内部殷实但是外阴随后一定要果断决绝,代表摧毁折断,如果事情成功了就要立刻停止,如果过于优柔寡断,那么就一定会摧折。


【原文】:

“坤为文”,众色也;“为众”,容载广也。

【译文】:

坤卦代表文采,是说地面上的各种物种颜色,又说它很广大,因为他能包容承载万物的缘故。


【原文】:

“乾为大赤”,其正色也;“为冰”,健极而寒甚也。

【译文】:

乾卦代表大红色,这是它正中的颜色,象征冰一类的物体,说明它是极其刚健又寒冷的。


【原文】:

“震为萑苇”,“为苍莨竹”,“为尃”,皆蕃鲜也。

【译文】:

震卦象征竹子一类,花朵一类,盛开特别茂盛鲜艳的物种。


【原文】:

一陷溺而不得出为坎,一附丽而不能去为离。

【译文】:

一阳陷入两个阴爻当中不能出来就是坎卦,一阴陷入两个阳爻当中不能出来就为离卦。


【原文】:

艮一阳为主于两阴之上,各得其位而其势止也。《易》言光明者,多艮之象,著则明之义也。

【译文】:

艮卦是一阳在两阴爻之上,它们能各得其位所以内在比较安定。易经中说比较光明的卦,都具有艮卦的卦象,这是因为它当位的缘故。


【原文】:

蒙无遽亨之理,由九二循循行时中之亨也。

【译文】:

蒙卦是说愚昧的人不能通达道理,在九二爻中便采用了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开导让他们通达道理。


【原文】:

“不终日贞吉”,言疾正则吉也。仲尼以六二以阴居阴,独无累于四,故其介如石,虽体柔顺,以其在中而静,何俟终日,必知几而正矣。

【译文】:

不到一天就会吉利,这是说自己快速的步入中正之道就会获得吉利。孔子说六二爻居在阴位当位,就不会累及九四爻,所以说六二爻如石般刚毅,虽然身份柔弱,因为它能安定待在自己的位置,所以用不了一整天就能得知它已经步入正道。


【原文】:

坎维心亨,故行有尚,外虽积险,苟处之心亨不疑,则虽难必济而往有功也。

【译文】:

占到坎卦一定要心诚,这样才能遇事恒通,即使外在有许多凶险,假如以真诚的心对待并且不会产生疑虑,那么即使艰难也能渡过,继续坚持也会取得成功。


【原文】:

中孚,上巽施之,下说承之,其中必有感化而出焉者,盖孚者覆乳之象,有必生之理。

【译文】:

中孚卦象,上卦是柔和的风施与,下卦是喜悦的心情承接,其中一定会发生阴阳的相互感化而产生更新的事物,这就是孚字有孕育新生命的指向,所以一定有新生的道理。


【原文】:

物因雷而动,雷动不妄则物亦不妄,故曰“物与无妄”。

【译文】:

万物因为雷震所以才会萌动,雷不震动万物不会妄动,所以说万物的萌动也没有虚妄的规律。


【原文】:

静之动也无休息之期,故地雷为卦,言反又言复,终则有始,循环无穷。入,指其化而裁之尔。深,其反也;几,其复也;故曰“反复其道”,又曰“出入无疾”。

【译文】:

由静止到运动其中没有停止的时候,所以就以地雷起卦,说它是复卦的意思因为它有反复的特点,不断地开始结束,循环没有停止。入就是它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生的事物,深得原因是它不断的返回,几的原因是它不断的往复,所以所这一卦在反复着运行,又说它的运行规律没有出过一点差错。


【原文】:

“益长裕而不设”,益以实也,妄加以不诚之益,非益也。

【译文】:

长久的增长德行而不停止,这就是益卦的含义,如果虚妄的加入不诚实的成分,那么就不是益卦的内容。


【原文】:

“井碟而不食”,强施行恻,然且不售,作《易》者之叹与!

【译文】:

井卦中说,井水清洁但是不让食用,意思是有道德的君子不遇明君难以得到任用,所以就被搁置在一处即使有些同情,这是创作易经的人发出的感叹。


【原文】:

闔户,静密也;闢户,动达也;形开而目睹耳闻,受于阳也。

【译文】:

坤卦象征门都被关闭了,那么阴气就会显得安静细密;乾卦象征门都被打开了,那么阳气就会显得健动而通达;形体能够活动并且眼睛能够看见,耳朵能够听闻,因为接受了阳气的运动规律。


【原文】:

辞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也;指之以趋时尽利,顺性命之理,臻三极之道也;能从之则不陷于凶悔矣,所谓“变动以利言”者也。然爻有攻取爱恶,本情素动,因生吉凶悔吝而不可变者,乃所谓“吉凶以情迁”者也。能深存系辞所命,则二者之动见矣。又有义命当吉当凶,当否当亨者,圣人不使避凶趋吉,一以贞胜而不顾,如“大人否亨”、“有陨自天”、“过涉灭顶凶无咎”、损益“龟不克违”及“其命乱也”之类。三者情异,不可不察。

【译文】:

卦辞向人们指出了趋吉避凶的方法,这是圣人揣测天地运行规律得出的真理,指出人们要掌握有利时机发挥事物的便利,这就能顺应天性与命的道理,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界;能够遵从就能不陷入后悔凶险的境地,这就是在卦象的变动中来预测有利的时机。但是爻辞本身有攻取,爱恶的本性,它是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中发生变化,所以才会出现吉凶悔吝不能改变的结局,这就是吉凶都是靠感情的变化牵动的。能够深刻了解卦辞的内涵,那么一切的变动都能够看到。还有生命的吉凶,祸福,圣人不会让他们趋吉避凶,而是要让他们坚守中正之道而战胜命运,并且不会有任何顾虑,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大人先困难后顺利,有福报也是天德涵养感召来的,如果维持正义而牺牲,虽然凶险没有灾难,还有损益两个卦象中的龟的占卜结论不能违背和君主的任命不能乱等,这三种情况,不能不考虑到。


【原文】:

因爻象之既动,明吉凶于未形,故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译文】:

因为爻辞的变化所显示的吉凶还没有成形,但是圣人也已经说过爻辞虽然在文字上有变动,但是吉凶已经显现在外在了,不得不注意自身修行。


【原文】:

“富有”者,大无外也;“日新”者,久无穷也。

【译文】:

富有的意思是天大而无外,这是指乾卦;日新的意思是地广播而没有穷尽,这是指坤卦。


【原文】:

显,其聚也;隐,其散也。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聚且散,推盪所以妙乎神。

【译文】:

显现出来的形象,这是气体凝聚在一起的缘故;隐藏的物体,这是气体消散的缘故。物体的显现或者隐藏,在昏暗和明亮中主要表现在物象上;所以气体的聚合或分散,它们发生的这些变化就看起来非常神妙了。


【原文】:

“变化进退之象”云者,进退之动也微,必验之于变化之著,故察进退之理为难,察变化之象为易。

【译文】:

变化进退的物象是说阴阳前进与后退的运动变化是非常微妙的,一定要看到它气体的变化流动,所以说观察气体的进退变化的道理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观察它们形成的物象的变化道理却是非常容易的。


【原文】:

“忧悔吝者存乎介”,欲观《易》象之小疵,宜存志静,知所动之几微也。

【译文】:

忧悔悭吝的心理出现因为小事的考虑不周全,所以想要观察到细微事情变化存在的瑕疵,就应该平心静气的观察,这样就可以知道细微的变动,进而减少轻率行事所招致的悔吝。


【原文】:

往之为义,有已往,有方往,临文者不可不察。

【译文】:

往的意思是有些事已经过去了,有些事正在成为过去,所以读易的人不能不了解。

好文推荐

1、【读书笔记】张载《正蒙》有司篇第十三

2、【读书笔记】张载《正蒙》有德篇第十二

3、【读书笔记】张载《正蒙》三十篇第十一

4、【读书笔记】张载《正蒙》作者篇第十

5、【读书笔记】张载《正蒙》至当篇第九

6、【读书笔记】张载《正蒙》中正篇第八

7、【读书笔记】张载《正蒙》大心篇第七

8、【读书笔记】张载《正蒙》诚明篇第六

9、【读书笔记】张载《正蒙》动物篇第五

10、【读书笔记】张载《正蒙》神化篇第四

11、【读书笔记】张载《正蒙》天道篇第三

12、【读书笔记】张载《正蒙》叁两篇第二

13、【读书笔记】张载《正蒙》太和篇第一

▶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