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到一件有趣的文创产品——以重庆市9大地标建筑为主题的明信片。 拆开看过,发现卡上所印,并非尽是网红重庆炙手可热的“景点”——在这套明信片里没有洪崖洞、朝天门与李子坝穿楼,部分建筑甚至因年时已久,已从大众的讨论中消失。实话实说,要想将这些建筑一一具名,恐怕也并不轻松。 假如我们把这9大地标作为测试,每说出1个地名就得1分,那么有多少人能取得及格的6分,又有多少能拿满分9分呢? 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介绍这9大地标建筑吧! 1(左): 提示:它位于渝中区两路口,全长200余米,由多个卷拱组成,依峭壁而建,是解放初期,重庆修建在城市主干道上的第一座大桥。 近年市政建设,老桥旁的岩壁被LED室外染色灯饰所装点,官方美称“重庆魔幻山”,而部分网友则戏称此处为“盘丝洞”。 2.(右): 提示:1942年建成,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设计,是重庆陪都历史的见证者。 此建筑通高38米,坐落在重庆第一座甲级体育场,1956年竣工的大田湾体育场之内。2003年,此建筑被专家评估为“存在较大隐患”,一度面临拆除的危机,又在全市各界的强烈反对下,得以保存,修缮,矗立至今。 3. 提示:此建筑初建于1940年督邮街的“大什字'附近(如今已是重庆首屈一指的商业中心),外观呈八角棱柱形,顶似盔,钢筋混泥土结构,高达27.5米,内部有旋梯直达顶部,1950年由刘伯承定名。 此建筑有一前身,名曰“精神堡垒”,又有一曾用名,你知道叫什么吗? 4. 提示:由东水门出发,行约四百米,便能到达此处,它曾是重庆最重要码头,建筑在重庆古城门,古谣中所唱的:“太安门,太平谷,积谷利民“的太安门附近(此城门于明代末期遭到拆除)。 1945年,它也见证了全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的诞生。 5. 提示:在1955年之前,它叫西南钢铁公司,再之前,它是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厂,在抗日战争救亡图存的历史中,它是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始建于抗战局势节节败退,日本人的枪炮直逼武昌的1938年,重庆曾为服务它而设立一区。 6. 提示:1930年代为经营花果的“大有农场”,因主人姓刘而又名“刘家花园”。此建筑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曾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 7. 提示:始建于1951年的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建筑群,融汇了明清两代的建筑技巧,其外观兼有广州中山堂、南京中山陵、天坛祈年殿与天安门城楼的神韵。 据记载,此建筑于1954年1月竣工,贺龙为其定名,在当时免费对社会开放了3天。 8.(左) 提示:位于重庆北碚,是212国道观音峡附近的一大景点与地质奇观。 然而,随着渝武高速与轨道交通6号线的开通,来往渝碚老公路的行人车辆不复往日,谈论此地的声音也日渐稀疏。将它列为重庆市地标,实在有些令人有些诧异。 9.(右) 提示:建于新中国成立时期,全长820米,共16孔,它曾是重庆跨越长江的第一座大桥,连接着大渡口区与江津区,成渝铁路与川黔铁路。 2019年4月23日17点42分,服役56年的大桥光荣地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历史使命,就此退役。等待这座“重庆地标”的,是拆除的命运。 怎么样呢?9个地标都认出来了吗,不清楚的话,就去评论区寻找答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