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壁垒分析| 支付宝刷脸支付的商业化路径

 昵称66099137 2019-11-12

Mr.Key看好B端市场的前景,无论初创企业还是大公司,那些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级服务商是低调赚钱的典范。微软、亚马逊能在2018年这轮大盘下跌趋势中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与其to B业务拉动有关。希牧财富希牧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这个领域最近有三件事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是据彭博社11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Megvii旷世科技(人脸识别产品Face++)计划在香港IPO,最多募集10亿美元,官方未回应。更早时它曾被传,有希望以战略新兴企业的身份通过“快速通道”登陆A股。

二是,近日浙江卫视一档综艺节目中,支付宝最新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完成了一项现场挑战,即在500位清一色装扮成圣诞老人的蒙面观众中找到目标人物。实际上这是通过识别人眼白眼球部分的血管特征实现的,与人脸骨骼、虹膜一样,这个部分也具有生物识别中的唯一身份特征。

节目中只露眼睛的测试者

三是,今年CES上,来自深圳的3D摄像头企业奥比中光连续六年参展。此前OPPO手机Find X的3D传感使用了奥比中光的产品,使后者的业界知名度大涨,成为继苹果(iPhoneX的Face ID功能)、微软、英特尔后又一家可量产3D传感硬件的企业。通常,3D摄像头对人脸信息识别维度更大,是人脸识别的硬件入口之一。

旷世与奥比中光,背后均有蚂蚁金服投资,这并非巧合。蚂蚁金服这几年一直在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级场景以及泛商业环境下的应用。这两家公司一个侧重软件与算法,一个侧重硬件集成,具有强互补性,比如肯德基餐厅的刷脸点单系统就同时采用了其人脸识别、3D摄像头产品。

可见,蚂蚁金服的布局思路是纵向吃透一整条产业链,并坚持少量持股的原则。在CV(Computer Vision)领域有一个“四小龙”的提法:即依图、旷世、商汤、云从。其中三家与蚂蚁金服及其关联公司阿里巴巴有股权合作关系。除技术服务商,该领域也遭到巨头争抢,像腾讯的优图实验室、百度的AI开放平台,以及安防软硬件供应商海康威视等。

旷世等能在“寒冬”中得到资本青睐,体现出其技术壁垒的价值。技术壁垒,也是蚂蚁金服在“蜕变”中想努力巩固的核心战略方向。在整个互联网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地开始谈论to B时,有必要对几家有代表性的大公司做相关分析,今天的角度是从生物识别技术切入蚂蚁金服。

刷脸商业化的两条路径

当下,蚂蚁金服的营收结构主要分三块:支付连接、技术服务费、金融服务,其中支付连接的占比居首。近几年,技术服务费占比一直在提升,倘若按公司计划2020年实现技术服务费占比达60%,那么技术开放是一条必经之路

刷脸支付与生物识别的收入被归到技术服务费里,所以支付宝现在力推刷脸技术的商用,其商业逻辑就在于此。它最近的连环举动是将这项技术以产品形态开放给餐饮、线下零售、医院等场景,相当于在做继二维码普及之后的又一次介质革新。

我注意到支付宝生物识别技术商用过程中的两条主线,其一是从内到外,从金融级到商业级。该技术最先是在支付宝自身做用户身份核验,比如刷脸登陆app,网商银行的远程验证,找回密码,实名认证等;后来发展到与底层的风控算法模型做深度绑定,比如当算法判断某用户的支付宝正在进行一项异常转账时,系统会弹窗,强制要求用户做刷脸再次验证。这些都是金融级的内部应用,特点是集中在线上,小屏操作、场景稳定,安全级别要求非常高。

而线下各商业场景的刷脸算法不一样,它面对的场景更复杂,要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对嘈杂、人头攒动、光线弱的环境做出精准判断,并要兼顾识别效率与成本,让商家乐于去用。因此当该技术从支付宝走向社会后,就需要对不同场景做针对性的开发适配,底层算法会相应的差异化。

正是之前实现了金融级的安全考验,形成了强品牌背书,支付宝刷脸的商业应用才得以在线下被接纳。而硬件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比如3D摄像头)是线下商用不可少的一环。支付宝年前推出名为“蜻蜓”的商家刷脸支付产品,相当于自己做了软硬件集成,省去了商家的开发难度。所以,这条路径是受多种现实条件制约的。

路径二是对国内外公共事务领域的技术普惠,多集中在线上。国内现在力推的网上办事是电子政务的大趋势,其中的核心是KYC(know your customer)环节,即证明你是谁。像中国公安系统是有人口信息库的,人脸可与身份证照片比对;但像菲律宾等国家没有这个库,用户去线下柜台开户,需要提供自己的两种不同证件做交叉验证,效率较低。

当地最大的电子钱包GCash正逐步接纳支付宝的技术,已经将刷脸技术应用在eKYC环节,即app注册时的身份核验,接下去他们打算应用到用户登陆中。

相比商用化,路径二的价值不在于从政务领域收取多少服务费,而在于标准化问题。近日在挪威举行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会议上,支付宝牵头提议制定生物识别的国际标准《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安全要求》,获得多国的赞成票。中国企业之所以能主导标准制定,原因是中国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及软硬件产业链的成熟度已经在全球领先;同时这里是生物识别设备最大的消费市场。

自助售卖机是刷脸支付的热门场景之一

刷脸技术未来会免费吗?

从趋势上看,二维码连接(比如扫码支付)、甚至手机本身都是一种过渡产品,建立在人的生物特征与AI基础上的IOT(物联网)才是新的交互方式,无感交互,类似场景已频繁出现在科幻电影中。设想,当刷脸在未来变成一种通用技术,即行业集中度分散、且各家提供的算法不分伯仲时,刷脸技术还会收费吗?很可能会免费开放,或以很低的价格提供服务。

那么,做生物识别技术的这些服务商,包括支付宝在内,未来的价值在哪?

我觉得,生物识别技术本身只具有阶段性的壁垒,竞争的核心不只局限于谁的技术和算法最牛,识别率是99.9%还是99.99%有时并不具有决定意义。而与垂直场景的结合开发能力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吃进程度,更重要。

这就考验公司有没有足够强的技术能力去完善算法,有没有成本友善的产品去照顾下游商家的利益,有没有撬动垂直行业的能力。比如,如果现在给全中国几十万台自助售货机装上刷脸模组,但这种消费习惯还没普及,每台设备每天生意如果低于多少单,算上折旧费,商家就是赔钱的。

单看生物识别,支付宝在单纯的算法上具有一定壁垒,但它在上述综合能力上的壁垒更高,前期移动支付的普及已为生物识别的场景拓展打开了通路。支付宝刷脸未来可能赚的不是卖刷脸技术的钱,而是提供垂直解决方案的钱。这也是为什么上述“四小龙”努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