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的你》刺痛父母:孩子,我要如何保护你?

 乐康居 2019-11-12

这周最火的电影莫过于《少年的你》了。影片上映4天,票房就破6亿,豆瓣也给出了罕见的8.4分高分评价。

在口碑票房双丰收之下,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不能再压抑的题材:校园霸凌。

导演曾国祥社会学毕业的背景,让这部电影有了最与众不同的气质:真实。

一个个镜头接连撕开了霸凌的遮羞布:孩子的世界并非一片天平,孩子作恶起来让成年人都胆寒。

影片刚开始,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在一所培训学校教英语,她用英文反复念着这几句话:这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乐园,这是我们曾经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但大概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片乐园也曾沾着血和泪,这片乐园需要更多人的保护……

有网友说:这是今年最催泪的电影。老实讲,我看哭了好几次;电影放完,身边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没有起身,或沉默着,或哭着,等待情绪散去。

作为父母,如何才能守护住孩子的乐园?今天这篇文章,想和你聊聊校园霸凌与家庭教育。

01

  成绩好,

 就万事大吉了吗?

影片中最让我出戏的角色莫过于魏莱了:一张天使的脸,一颗魔鬼的心。

魏莱和陈念一样,都是高三复读生,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她的家庭环境完全“碾压”陈念:有钱有势,条件优渥。她本可以成为大家闺秀,却变成了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魏莱的霸凌直接导致了班里一位女生胡小蝶的死亡:用语言辱骂,座位上洒着红色液体,在厕所里满脸被扔卫生纸……终于,不堪重负的她,跳楼了。

胡小蝶的死并没有换来魏莱的半点同情。相反,在被警察问话的过程中,她表现出了让人颤抖的善恶不分,冷漠、狡猾、麻木、得意挂在她干净的脸上。

直到警察去魏莱家中调查时,她妈妈的话,让人找到了原因:

“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和他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自杀了。”

魏莱妈妈高傲而笃定地说着,旁边的魏莱一副“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得逞架势。

有句话叫: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 当父母不懂得平等待人,孩子如何学会怜悯同类?

  • 当父母不懂得敬畏生命,孩子如何学会尊重他人?

  • 当父母遇事先责备别人,孩子如何学会反思自己?

电影中有几个镜头,是魏莱家里陈列的无数奖杯: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可以说,这是一个头顶很多光环的优秀学生。

然而,魏莱的内心,早已扭曲变形了。

在复读班里,魏莱成绩很好,因此,成绩同样很好的陈念成为了她的竞争对手,也成了胡小蝶死后,她下一个霸凌的对象。

在被监控拍到她欺凌陈念的证据后,魏莱担心陈念告诉警察,便自己主动找到陈念,下跪求饶,甚至不惜要脱光衣服拍裸照,企图以“羞耻”抵消“霸凌”。

在她少有的可怜相中,她哭诉着,“我爸就因为之前我高考没考好,一年都没有和我说过话了。”

原来,出手狠辣的她,也从未被温柔对待过。

父亲一年的冷暴力下,她内心积攒的怨愤、无助、委屈,便通过校园霸凌这种极端方式发泄到同学身上。

这,可悲吗?

而魏莱的母亲,又何曾真的关心过她?母亲最在意的是她的成绩,是她能否考上名牌大学为父母争光,是她能否按照父母设定的道路、通向所谓“成功”的人生?

成功,真的比人格的健全还重要吗?

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吗?

魏莱在听到陈念不会告发自己后,立马变脸,“我妈就说要多和好人相处,你说你这样多好呀”。说着说着,她竟然讽刺起陈念的母亲,一直压抑怒火的陈念用力推了她一把,魏莱从陡峭的台阶一路滚下去,当场死亡。

魏莱,再也没有了未来。

02

  父母缺位,

孩子谁来保护?

剧中的主角,陈念,是一位隐忍的霸凌受害者。

陈念父母很早就离异了,妈妈带着她生活。可惜,妈妈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躲债,扔下陈念一人在家,自己在外地继续卖“三无”面膜。

在母女的通话中,她对女儿说,“你再熬一熬,过了高考,咱就出头了,你一个小孩在家,他们(讨债的)也不敢拿你怎么样。”

作为母亲,她无疑是失职的。

陈念也练就了一听到有人上门要钱、就赶紧关灯的本领。弱小的她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直到那些人走开。

也正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性格导致了她在魏莱手下忍受欺凌:排球课被球砸、在教学楼被推下楼梯、回家路上被恐吓、班级群里传侮辱母亲的信息……

胡小蝶事件后,陈念曾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当发现调查不了了之后,她失去了信任。

家庭靠不住,老师靠不住,社会靠不住,她该怎么办?

还好,陈念遇到了小混混小北,成为了她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

两个都在生活的阴沟里艰难生存的人,开始彼此依偎,才有了走下去的勇气。

小北的母亲,也是一位“奇葩父母”。小北父亲很早就抛下他们娘俩,13岁那年,母亲喜欢上了一个人,但因为对方不要小北,而选择了抛下他,开始了新生活。

13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小北开始了打架斗殴的混混生活。

在一次被打过程中,陈念正好路过,拨打了110……两个人认识了。

后来,陈念为了躲避魏莱,住到了小北破烂的小屋里。

他对陈念说,“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是,没脑子,没钱,也没有未来,可是我喜欢一个人,我就要给她最好的结局。”

他还说,“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他甚至愿意为了陈念,去坐牢,去冒充强奸犯、杀人犯……

“没有人会愿意替另一个人扛上强奸罪和杀人罪。”

“你我不会,但他们会,他们还是少年。”

这是审问他俩的警官之间的对话。

他们不仅是少年,而且还是缺爱的少年。以至于,一旦尝到爱的味道,就甘愿付出所有。

有一幕特别戳心,小北打架回来,满身是伤。陈念问他,“疼不疼?”

小北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面色平静,眼泪却滚了下来。这个外表刚强的男生,心里面一直有个柔软的角落,疯狂地渴求着爱。

而这些爱,是父母欠他的。

没有了父母的陪伴,陈念、小北只能彼此取暖,舔舐伤口,用让人心酸的方式对抗世界的恶。

“失去”了父母,孩子便也失去了最重要的保护。

03

  没有人教会我,

  如何变成大人

电影中,陈念失望地说过一句话,“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一个大人。

郑警官安慰她,“长大就像跳水,什么都别想,闭着眼睛往里跳就行了,那水里有石头有石子有蚌壳,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如果长大是这样,父母的职责又是什么呢?

怀孕的女警察质问陈念:“为什么不报警?”

陈念泪流满面,“谁能帮我?录我视频的人吗?站着看热闹的人吗?还是那些问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别人就没事的人?一般人眼里报复是正常的,像我们这样一直忍耐,只想熬过高考的人,我们这样是有错吗?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放心把你孩子生出来吗?”

乔治·奥威尔在《如此欢乐童年》中写道:“孩子的弱点在于他是以一张白纸开始的。他既不理解也不怀疑他所生活的社会。由于他的轻信,别人可以影响他,使他充满自卑感,使他害怕违反不可知的可怕的准则。”

正因为如此,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的保护,更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示范,引导他分辨善恶,示范他如何成为一个大人。

教育专家刘称莲老师说过一句话: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人在心在。

陈念的处境,大概是最惨的一种:人不在,心也不在。妈妈躲在外地,妈妈的爱也是懦弱的、卑微的、无力的。

而对于那些“人在”的家庭,也可能出现“人在心不在”的情况:父母是在身边了,但父母的行为并没能正确地传达爱。

有研究表明,从小遭受父母体罚,或者目睹父母之间暴力行为的人,更容易有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魏莱的帮手之一罗婷,她的父亲被老师叫到学校后,还没听老师把话说话,就在教室外当着同学的面,一脚把她踹倒在地,紧接着一个耳光扇了过去,“我叫你不好好学!”

暴力环境成长中的罗婷,学不会最基本的爱,看似恶的行为背后,躲着的是对爱的呼求。

04

  你往前走,

我一定在你后面

家庭治疗萨提亚女士提出了著名的冰山隐喻,认为人外在表现的行为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在这之下,是冰山更大的组成部分: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

当孩子的行为出问题了,其实是孩子的内在早就出问题了:他压抑了很多负面感受,他有了一些扭曲的观点,他的一些期待常年落空——最最核心的,是他太缺爱了。在渴望层面,生命需要的关心、理解、尊重、支持,得到的太少了。

心理学上,有“心理营养”这一概念,指的就是生命在渴望层面所需要的心灵养分,就如同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雨露、空气。

心理营养有什么呢?无条件的接纳、安全感、信任、模范(示范作用)、认可、自由等。如果心理营养充足,人类的五大天性会像花儿一样绽放:爱的能力、与别人联结的能力、价值感、安全感、独立自主。

无论是霸凌的实施者,还是受害者,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空洞:心理营养太缺了。他们可能得到的是控制、怀疑、忽视、指责、打骂,唯独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爱的滋养。

电影里,小北对陈念说过一句话,“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而最该说这句话的人,是陈念的父母啊。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这无疑是父母表达爱的最佳姿态:既给了孩子选择的自由,也给到孩子托底的安全。这份爱不是完全放手,也不是过度掌控,而是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允许孩子做自己。生命需要的尊重、理解、支持、信任都有了。

唯有如此,电影开头的那句话“这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乐园,这是我们曾经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才能变成:

“这就是我们的乐园。”

愿孩子的乐园,少一些恶,多一些善;少一些恨,多一些爱。

愿更多的父母,懂得如何守护自己的孩子,耐心浇灌心理营养,让生命远离霸凌。

不少父母会困惑:“我很爱我的孩子,可是我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好的,才是给到了孩子心理营养?”

其实,很多父母在长大过程中,也很少看到爱的正确示范。幸运的是,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这一代父母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学习如何去爱,通过学习,成为守护孩子生命之花的园丁,让孩子安全而温暖地长大。


*作者:西西,萨提亚模式学习者、传播者,陪伴生命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讲师,北京大学MSW毕业,用爱伴你看生活、朝前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