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lj0279 2019-11-12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余 正

西泠印社理事

浙江省社科联·浙派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印文:福德无涯

边款(左):福德无涯 己亥五月 余正作

尺寸:3.9cm×3.9cm×5.3cm

边款(右):福德无涯 己亥五月 余正拟汉

尺寸:3.3cm×3.3cm×8.3cm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浙江省侨界、西泠印社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青田石篆刻展作品集》陈振濂 连小敏 主编/ 西泠印社集团 西泠印社美术馆 编

序言

七十载风雨同舟,七十载辉煌成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西泠印社联合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杭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青田县人民政府,共同策划“亲情中华·瑞福新章——浙江省侨界、西泠印社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青田石篆刻展”系列活动,以金石篆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独具韵味的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汇聚民族团结振兴最大同心圆,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福瑞安康,意义十分重大。

这一系列活动可谓“亮点”纷呈,颇得期待。

一是依托百年印学名社平台,集聚西泠印社社员担纲创作。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融书法艺术与雕刻技艺于方寸之间,展示创作者的人文底蕴和艺术修为。西泠印社以“印”名社,体现了前贤对独特的篆刻艺术的崇尚。此次参与创作的七十位社员,从地域来看,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从年龄而言,涵盖老、中、青三代,既有耄耋之年的资深社员,又有近年来新晋的“十二状元”,实力不俗。

二是选题取材经典,古为今用,力求打造传世之作、世纪精品。“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主题组印,以中华“福”文化为创作源泉,意在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华侨对伟大祖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祈福和祝愿。“新章”有两层美好寓意:一指祝愿祖国翻开新的华彩篇章;二指新时代下的篆刻艺术蓬勃发展。组印的七十句印文皆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干隆时期制《宝典福书》,均含“福”字,印文字数四至十三言不等,以七言居多;其所寓民生、哲思之深邃,无不让人欢喜感叹。

三是同一印文“一朱一白”的艺术创作形式前所未有。同一篆刻内容以朱白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有别于以往命题创作的旧传统,对西泠印社社员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反映的是艺术家深厚的专业水平和扎实的篆刻技艺。作品集所呈现的作品,或朱文,或白文,刀锋凌厉锋锐,蜿蜒纡徐,堪称风格多样、妙艺纷呈,再配以抒情衍理的精致边款,使这些吉词佳句披上了艺术的鸿采,可谓赏心悦目。

四是印材皆为驰誉天下、以清润温濡见称的青田美石。青田石是中国印史上继周秦两汉艺术巅峰之后、催化明清以来印坛成为又一高峰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正是清刚易镌的青田石,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理想的印材。古人奏刀耕石,上承下继,濯古来新,开辟出较之周秦两汉印坛更多元、更丰赡、更文气、更个性化的一重新世界。组印选用的一百四十方石章,其中不少为封门青、竹叶青、黄金耀等名品,每方均晶莹剔透,蕴彩涵光,宜属上品。观其印材雕制工艺,凡印钮之诸端规制及薄意之诸类题材,均显卓越的匠心和超群的创意。

名家、佳题、精创、美石,四者合而为一,才有了今日作品集的面世。诚然,一套成功的大型组印,构成元素是多方面的。但印面镌刻,终属主体。继承传统,发展创新,使历经数千年的篆刻艺术能够保持其恒久魅力,并在新的时代大放光彩。这正是今日众多篆刻家的梦想与追求。“亲情中华·瑞福新章”将进行海内外巡展,在各国各地传播金石篆刻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文化之自信。

希望篆刻这一古老而崭新之艺术,能通过“亲情中华·瑞福新章”这一“同中见异”“古今对话”之创作,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交流繁盛,合奏出祖国繁荣富强之时代新声!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亲情中华·瑞福新章,余正先生篆刻作品撷选

——

【联合供稿】:《时代中国》杂志、百年印社·乐石社、《走遍中国》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