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天下小粮仓 2019-11-12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成长者必读)

幽林剪破清秋影,高手携来绿玉光。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教授曾说:在修炼成极少数人深度思考者的路上,注定孤独~

而成甲老师新作《好好思考》则给了渴望深度思考者一剂强心剂和一份温暖的爱。

在终身学习、深度思考的成长路上,有《好好思考》中多元思维模型方法陪伴、有那么多愿意深度思考并一直在践行持续行动小伙伴的鼓励,在练就高超学习力的路上,并不孤单充满欢喜。

个人成长领域,成甲老师被称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继他第一本《好好学习》之后,近日推出第二本成长者利器《好好思考》。

如果说《好好学习》是讨论在知识庞杂的时代究竟要学习什么,哪些知识更高效。

那《好好思考》就是在帮助渴望深度思考、终身成长的伙伴构建一种深度思考的底层逻辑,掌握一种不同于过往【勤奋、努力、求多求快】的提问式多元思维模型思考方式。

有句话叫【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多元思维模型的思考学习方式相当于在【因上努力】,其高效性远大于【果上努力】。

这种思考方式也区别于过往的经验式思考。常规在解决问题时,人会凭借自己过往的经验积累来解决,是行的通的。

在传统社会因为物资信息交换速度慢,一生接触的人、事、物是有限的,用原有经验积累可以应付常规问题。

但这种方法也有环境边界性。当社会环境发生改变,这种经验型解决问题方式就遇到瓶颈。

当今社会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易变、复杂、模糊,有越来越多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的经验范畴,而积累经验的成本也变的越来越高。

网络的普及让积累经验的有效期越来越短,这就需要新的思考方式:掌握跨学科原理,建立属于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知识地图,做到【知行合一】。

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可以广泛应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称得上【个人成长智囊团】的优秀书籍。推荐给渴望提升自己思考力、渴望练就高超学习力的伙伴。

成甲老师本人就是深度思考、多元思维模型的实践者、摸索者,这本书是他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思考、领悟、萃取出的精品集。


学习思维模型,终身学习者第一利器。

思维模型是什么

书中有一句言简意赅的话解释这个定义,“思维模型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有效策略”。每个人做决策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模板“,本质上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型。

越被大量案例验证过的底层思维模式,越具有通用性和高效性。但每个思维模型都有自己的应用边界。

学什么样的思维模型

一个人是否具有战略眼光预测未来,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取决于他掌握思维模型的多样性。

查理.芒格建议要掌握【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芒格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曾给我们这样的建议“如果你想成为更改的思想者,必须培养出跨越常规学科疆域的头脑。

而这需要大量阅读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等各学科及相关学科中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著述。了解并熟悉书中的核心概念,能够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

作者认为在众多学科中有四类学科是我们都应该掌握的

1.理解物质世界的基础学科:物理学、数字、化学等;

比如物理学中发展出依靠【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

比如数学中发展出用[符号与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

2.理解群体系统规律的学科: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比如进化生物学发展出用“物竞天择”的思维方式;

3.理解复杂系统规律的学科,复杂性科学、人工智能、哲学等;

比如复杂性科学发展出用“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

4.理解精神世界的人文学科,如心理学、美学、宗教、历史等;

比如现代美学发展出不断“否定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习思维模型的具体方法

想成为高手,不仅仅是知道思维模型,还需要在遇到问题时能真正用到这些策略,做到【知行合一】,才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

本书包含了多种非常有应用价值的学习方法: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成长者必读)

在阅读思考时可以应用的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思想地图法;其中查字典法是一个点,关键词法是个面,知人论世与思想地图法是一个体系。

在工作中可以应用的拆解会议记录法、五星笔记法来拆解高手的思考方式。

如何掌握多元思维模式的超一流学习法:包括多维记忆法、举一反三法、内化模型的两大核心方法。

具体介绍包含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多维记忆法中有情景学习法、交互式学习、回顾式学习;

举一反三法中,作者分享了从自己经验萃取出的【思维模型扑克牌】法。

用卡片的方法,把思维模型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断建立强联系,对思维模型的应用逐步发展到下一阶段:【行云流水】,为自己生命带来真正的改变。

内化模型的核心方法中,作者分享了用“熟悉”理解“陌生”的类比法;用“重复”提升“速度”的刻意练习法。

如何重复刻意练习加快内化的速度,可以用上文介绍过的情景学习法、交互式学习法、回顾式学习法、思维模型扑克牌法。

作者还介绍了内化知识的反思日记法,可以完成很多重要的内化训练。

听了这么多介绍,文字前的您是否已经跃跃欲试买来一睹为快了。

我身边很多小伙伴,一刷过后都喊不过瘾,纷纷二刷、三刷。这本书更像是成甲老师对自己在学习和成长中一个全方位的回顾、梳理、萃取过程。

思维模型概念来源于查理.芒格先生,成甲老师深受芒格先生影响,对思维模型有着深深的热爱,在实践、思考思维模型路上一路耕耘。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甲老师的持续打磨、精益求精的努力打动了芒格先生。

在2019年这位中国的年轻小伙子和这位90多岁的老人有了一次跨越国界、跨越时间的见面。

真是欢喜~这也为老师本书的出版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他梳理出一套包括四个层次、十多个方法、工具与技巧的多元思维模型实战应用体系。


思考为什么要学思维模型

用来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底层逻辑,越掌握底层逻辑,越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解决。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力

书中介绍了【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四个层次】,成甲老师用四个层次类比生活中学习一个知识的四个阶段、解决问题的四个层次。

当我读到这里,想到了和永澄老师的另一个模型【道术器用】。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成长者必读)

用思维模型四层次打造自己深度思考力

第一类:经验技巧型。指每天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技巧。

作者说该层属于小样本,启发式总结,比如在现象层面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

第二类:方法流程型。解决一个问题所用的方法。

比如管理时间的番茄钟法、九宫格、重要紧急四象限、情绪管理ABC、育儿领域的正面管教、逻辑层次在我看来都属于方法流程层面。

第三类:学科原理型。一个学科用科学方法验证过的原理,比如数学、心理学、系统动力、神经学等等。

第四类:哲学视角型。理性思辨思维方式。比如说熵增思维演化思维、机械论思维,是一个学科的思想源头。

【道术器用】认知层次模型

用:行业、场景;案例、故事、感受等。

器:工具、软件、硬件;清单、模型、素材、说明书;

术:方法论、效应、机制、体制、体系;技术、方法、步骤、流程;经验

道:第一性原理、基石假设、三观体系;学科体系;关键概念;重要理论;思维模型

这是一个大概念学习工具。只要通过模型中的一个元素点的启发,就可以启动整个模型。

在思考任何概念时,都可以启动四个层次多维度思考,就可以提出更多问题,深入领会一个概念的含义。(来源:易仁永澄模型库)

搜索“永澄老师”即可以找到老师发的相关深度思考文章。

案例:我如何用【多元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学习教练中核心知识点【逻辑层次】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成长者必读)

哲学视角】层面:人类思想体系源头.

寻找这个概念的学科归属于解决人类某个问题的众多思想中的哪个支流,哪个科学思想类型。

思想类型在不同时代的条件下,以各种重组变异的形式,在各个领域幻化成各种具体的有效策略。

学科原理层】:心理学,神经学等学科(还待进一步钻研思考)这个概念属于哪个学科体系,

方法流程层】:逻辑层次。

经验技巧层】:解决生活环境中各种困扰挑战.

比如困在情绪中、被环境影响没心思工作学习、如何提升能力、无法坚持运动怎么办?这些得可以用逻辑层次来帮客户梳理解决。

如何找到知识的哲学视角

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个寻找思想源头的小技巧,去寻找答案相关领域的经典着作和教科书。

教科书就是专家们整理的本专业的重要原理。【逻辑层次】的学科体系建立在心理学、神经学基础之上,上面的经典著作和教科书是什么呢?

在历史文明长河中,这个概念归属的学科是怎么出现的?都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是怎么演化过来的?属于哪种思想类型?顺着这个脉络就可以找到【逻辑层次】归属的思想源头。

在学习知识时,如果这样去思考一个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将绘制出一幅属于自己的思想知识地图。就像一片叶子一样,从一个点发散出一副脉络图。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成长者必读)

行动:如何把学习掌握思维模型的实战方法落地

举例:如何把【读书寻找思维模型的查字典法】落实到行动层面

我在用四层次学习【逻辑层次】知识点时,会找出来相关的书籍。去查阅各本书中如何讲解这个知识点。

1.读到某个点有启发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有启发,它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逻辑层次在解决当一个客户遇到问题产生了疑惑让自己卡顿时,并不是在这一层上去改变,而是要找到这个人背后因为在真正追求什么才遇到了挑战。

比如环境问题,因为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产生烦恼;

行为层问题比如别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产生情绪;

能力层问题因为不具备某些能力去完成任务时,产生的情绪、遇到的困难、卡顿挑战,

通过逻辑层次的下三层往上去找。解决这件事情对于这个人为什么这么重要?他背后所追寻的价值是什么?他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未来想为社会系统做些什么?

当找到上三层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再通过其他方法和自己的潜意识连接,形成实现目标后的具身体验,相信自己所追寻的是真正可以实现的。

这时再回看当下遇到的问题挑战,就会有不同的全局视角。通过查字典法,我就掌握了【逻辑层次】在解决具体问题上的内在逻辑。

2.生活中还有类似问题吗?我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生活中吗?

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烦恼困难,如果在当下去解决,都是解决不了的,有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需要跳出这个【山】去解决,就需要应用逻辑层次概念,找到背后的信念价值、身份、愿景去找到真正想要的。

把问题、用途和应用案例记录在卡片上(见本书的【思维模型扑克牌】法),遇到问题用逻辑层次来梳理,不断累积应用案例,丰富和扩展模型的应用边界。

3.我能怎样利用思维模型来解决问题?

那不管是自己,还是遇到客户遇到挑战卡顿时,都可以通过逻辑层次梳理当下遇到的困扰,找到自己想要的。

作者说查字典法也有局限性,他比较适合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思维模型的简单问题。而对那些答案与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对应的复杂问题,这个方法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因此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发现更系统解决策略的读书方法是关键词法。

举例:如何把【读书寻找思维模型的关键词法】落实到行动层面

阅读《高效能阅读对话》这本书时,向自己提问:

全书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是教练技术的核心-解决教练的转换式对话,这个技术怎么获得的问题;

寻找书中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有哪些?

本书每一章在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每个章的标题就是核心思想如何转换式对话的关键词,把这些标题里边的关键词提炼出来;

分析一下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是以什么逻辑解决问题的?放到自己知识体系中,去更新自己的认知,用新知识解决旧认知或问题。

理清这些关键词内在关系:先有什么,后有什么。作者是怎么通过这些内在的逻辑来解决转换式对话技术的。

把关键词和问题的关系理清,也就是要掌握转换式对话的每个技术,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前后关系是怎么样的,就是这本书的关键词。

一旦了解了作者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那整本书立刻就变薄了。其他内容其实都是对思路的分析和注解。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成长者必读)

举例:如何把反思日记落实到行动层面

反思日记:一种内化知识的方法,可以利用反思日记来完成很多重要的内化训练。可作为对标高手的载体。

我过往应用经验:

感谢易仁永澄老师在今年5月份带着我们一群小伙伴进行【一元化笔记】的记录。现在看来它就是反思日记的雏形。

随着我们习惯的养成,上面开始有规律的记录自己的情绪表现、找到引起自己情绪的触发哭、提炼出信念模式、然后用新的模式替换掉旧的模式;

记录自己每天推进目标的【略胜一筹】、每天在本子上记录自己做的好的事情和哪里改进可以更好;

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遇到灵光乍现的点,会发现思随着笔尖思路会像泉水一样涌入,如同打开闸门的洪水一样倾泻而出,那种畅快的和潜意识建立连接的感觉真是棒极了~

用复利模式来思考的话,在一元笔记上记录的一个个点,还是写作的极好素材,日积月累就可以萃取出一篇主题文章。

就像成甲老师说的,反思日记的作用远没有这么简单,它就像自己的良师益友,开心时、难过时、有收获时、有失败时都可以和它倾诉,它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也会反馈给我们最中肯的建议。

写的过程,就是逐渐和潜意识建立链接的过程,当我们写下来进入沉浸式思考时,就会和自己的潜意识相连。

迸发出思想的火焰。它成为我们和自己对话的一个宝贵载体,非常安全充满爱。

当回翻过往笔记更是一种和昨天的自己跨时空对话的美妙过程,不仅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成长,还可以通过回顾来找到过去犯过的错误。

提醒自己如何升级自己的应对方式,而这一切都可以在反思日记上完成。

现在我在书写自己的第7本一元笔记,望着过往一个个本子,就像望着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充满了感情,里面记录着自己过去时光的喜怒哀乐。

翻到任何一页,都可以感受到当初记录下来时自己的心情和温度,那种感觉是电子信息替代不了的。

书中成甲老师也提到,要想让自己持续坚持用思维模型解决问题、从而内化成自己一部分呢?

答案是加入一个合法的实践共同体,在这个群体中,学习者相互鼓励陪伴,从边缘参与到逐步过渡到中心。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入某个专业圈子,哪怕是很边缘的角色,只要能合法观察高手的解决方案,就为自己的成长提供了台阶;

另一方面,可以用”超一流“的方法加速自己学习的过程,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温暖有爱的永澄老师成立了这样一个又一个不同主题的社群共同体。

他愿意带着积极主动的新手一点点去实践、反馈、给愿意改变的人提供载体让更多人产生链接,发生更多改变的可能。

举例:如何把扑克牌法落地到行动层面

在一元笔记社群,我认识了优秀的个人成长教练一鹏,在他的卡片分享帮助下,我开始尝试着做概念卡片。成甲老师的卡片用途,跟我原来用的完全不一样,再次打开了我的认知边界。

我的卡片法应用:

遇到一个概念或思维模型时,我会记录下它的关键词和定义,或者画一个模型的脉络图。

我却忽略了没有写这个模型的用途,无法把思维模型和生活场景如何建立起联系。

这也就解决了为什么我现在知道很多思维模型,却不知道如何用的问题。

成甲老师分享了他的做法。在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去翻自己的卡片,然后在卡片里边去找哪个模型可能会解决自己现在的问题。

如果找到了,那就把应用案例记到卡片上,不断的积累这张卡片的应用边界。

分享一下卡片如何建立:

找一张空白的硬卡纸卡片,如果没有卡片也可以用A4纸裁切。

拿到卡片后正面写模型或概念的名字,后面写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

应用场景是什么?下面要积累应用这个概念的案例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行合一】。

案例5:如何把情境学习法落实到行动

本次写书评我就试着用情境学习法,来问自己:

我带着什么目的读书?

写书评

当我带着写书评的目的来读书,我需要关注哪些?

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贯穿始中的骨架是什么,先把它拎出来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介绍高效成长的第一大利器: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思维模型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思维模式

如何学思维模型

如何把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的多元思维模型融入一个知识体系

如何应用这些跨学科多元思维模型解决在生活中解决复杂的问题

当读到哪些骨架和自己过往经验打通,有收获和思考可以放入自己书评时,就把感悟记下来,顺便用讯飞语音录下来,转成文字稿。

用一个永澄老师的【学思行改】模型搭起书评框架

把读书时录音的文字稿像做填空题一样填到相应的框架内

再次阅读,调整顺序

排版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成长者必读)

举例:如何把交互学习法用在生活中

过去我认为一直专注某件事并把它做完才是最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但我发现经常因为一直做一件事而影响后面的事情进度,且一天一直做一件事,后面效率明显降低。

我之前听说过不转转换不同事情的方法,但因为不得要领,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我读了《好好思考》中【交互学习法】内涵,才明白这样做背后的逻辑和方法。

我当下就试了这个方法,比如我用两个小时看教练书籍,在还没感觉累、意犹未尽时就停下。先运动10分钟,再转入阅读《好好思考》。

这些书籍都属于很烧脑的内容,但我发现大脑再次启动时并没有感觉到劳累,仿佛清晨阅读一样思路敏捷,2个小时结束时意犹未尽。

因为在不同工作间切换,延长了高效时间,等于把原本中效的4个小时变成了4个小时完全高速运转的高效学习。

无形中提升了一倍的学习效率,降低了时间损耗。这称得上是时间管理的底层原理了吧。

在家长陪伴孩子时的拓展应用

在陪孩子学习、练习相关技能时是一个非常考验家长意志力的事情。

如果长期一个人来陪,整个陪伴过程差不多就耗费了一个人全部意志力。

如果再想做其他工作会发现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原因就是自控力已经在陪孩子中用完。

这时候除了用冥想、运动、音乐等方法恢复精力、储备意志力外,还可以用【交互式陪伴】来解决这个问题。

交互式陪伴】即家长常提到的父母分工、轮流陪伴孩子学习、练习某种技能。比如写作业是一个人负责;

弹琴、某项运动、学英语等技能另一个家长来陪,这样既高效也不会伤害亲子感情;

在小学教学中拓展应用

【交互式学习】还可以应用在小学教学中

目前常规是小学一个班配备一个班主任。如果让一个老师一天8小时面对小学生,单靠意志力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而从【交互式学习】联想到的可以拓展的方法是班主任上下午轮岗制。

比如一个班有两个任课老师语文和数学,两位老师上下午轮流做班主任。

这样既能解决现阶段存在的老师压力太大(本质是老师意志力耗尽,很难一直自控自己不发火),也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高效学习知识。

毕竟从镜像神经元来分析,一个孩子在面对一位满面春风、笑意盈盈的老师和一位凶巴巴、一触即发的老师,学习效率和成果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问题背后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意识到环境不安全,身体就会进入自动防卫状态,由情绪脑接管一切,用于思考的理性思维就暂时停止工作;

而只有感觉到环境很安全,情绪脑才能放松下来,由理智脑的前额叶皮层继续工作,从而启动创新高效的学习方式。

孩子如何、成人亦如此。



改变:学习方法的升级

反思日记的升级

1.把优秀书中行为习惯、思维模型来作为对标的目标,每日练习、持续反思对标过程中做到的、哪里可以做的更好、如何能做到

参考作者的反思步骤:

做周计划时,根据当前问题和可能的环境变化---->推演可能用到的思维模型----->提前风险防范可能遇到的问题---->来做计划、下周去实践---->践行后复盘找预想和实际的差别---->坚持每周进行,对模型的应用有更多微观体验----->做决策时能灵活应用各种模型。

我的最小行动:

接下来在做计划和每天反思时、翻翻自己积累的和永澄老师模型库中的思维模型卡片。

大脑因为善于把本周发生的事和模式之间建立联系,当翻阅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有规律的反思日记能形成系统档案,对回顾、复盘、改进提升认知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能定期、有规律、有格式记录自己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看到自己演变过程和思维局限,更好找到思维盲点,避免盲目自信。

卡片用法的升级

成甲老师的卡片应用

当遇到问题时,像打牌一样抽出卡片,思考所选卡片上的思维模型,是否能够用到现在的问题里?

如果可以,就把这个场景记到思维模型下面的应用案例中。

我们大脑不善于把一个概念具体化,却擅长在有提示的情况下,把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概念之间建立起关系来。

我的最小行动:

把模型卡片分类,放到手边,通过前面的僵化练习每天在晚上做当日总结时翻翻卡片,没准哪个卡片就和当天发生的事情产生链接了;

在遇到问题产生情绪,发生内耗时,第一时间拿出模型卡片,翻阅找思路;

每次在做目标推进计划时,翻翻模型卡片,用模型来指导计划制定;

在做战略决策时,翻翻卡片找灵感和思路;

总之翻卡片从僵化逐步变成行为习惯,并逐渐从卡片中萃取出核心思维模式。

不断迭代,更新自己决策模型,向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多元思维模型迈进。

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地图

学习模型,既要知道它的应用场景层面 ,更要去了解这个模型背后的学科原理及思想源头,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人类汇聚到源头的思想支流却并不多。

我们日常遇到的思维模型都是在源头支流的变异和融合,那接下来找到这些人类思想的源头就变的尤为重要。

作者提供了找思想源头的方法:

优先读获得“萨顿奖”的人写的图书。萨顿被誉为“科学史之父”,获得此奖项的人是对科学史有卓越贡献的,获奖者写的科学史著往往会关心大问题

作者极度利他的分享了获得萨顿奖的书单,感谢成甲老师的大爱~

学习拆解他人笔记、用五星笔记法思考问题

通过拆解他人语言,萃取对方思维方式:

在开会、聊天等各种场合留心他人说话的逻辑体系,回来后拆解笔记中每句话背后的思考脉络,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对方有这样的思考。如何做到的?如何成为自己的?

练就高超思考力必不可少的一本书(成长者必读)

五星笔记法

读书学习生活当有启发时,用五星笔记的几个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帮自己挖掘隐性知识,萃取精华。

预判核心内容:

找到书或语言中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关键词、主线是什么

记录讲解逻辑:

关注作者或讲话人的推演逻辑,来推测对方的思考过程。

记下疑问启发:

哪里是我没想到的,哪里是我和作者不同的。

在读到这里时,对我有哪些灵光乍现的启发、让我想到哪些过往相关的案例,先记录下来。不然激发潜记忆的灵感转瞬即逝,之后再深度思考

提炼思维模型:

作者的想法、对我的启发可以提炼出哪些有效的模型。可以追问自己

这个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这个策略为什么有效

这个策略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

尽可能和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其他模型打通,用新原理解释旧原理

变成具体行动:

灵活应用,发生改变

给自己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

思考如何把这个模型应用到生活中

我的最小行动:

把启发变成每天日程表中的行动计划、改变自己的生活。

从书籍、文章中寻找大师,学习方法。

寻找开创一个新领域的奠基者型大师

建立新流派的转折型大师,

把各家观点统一的集大成型大师;

持不同意见的反对者。

顺着这个脉络就能找到这个领域最重要的超级人脉人物及书籍。对比不同观点,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全面、有深度,提炼出底层的思维模型。

以上就是第一遍阅读成甲老师《好好思考》的一些感悟。

结尾:

在和永澄老师学习、和同频小伙伴们一路前行时,不知不觉积累了这么多思维模型的应用案例。

在读成甲老师的《好好思考》时,永澄老师讲过的模型历历在目,多次感受到【新知识解释旧道理】的打通感。

感恩在个人成长路上永澄老师一路带领,他用自己的大爱帮助更多的伙伴成长为一道光

如同薪火相传,这些伙伴会为更多更多的人带去光,就像一片叶子的脉络生长过程

伙伴们在把这个爱的接力棒传递,唤醒更多的人活出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丰盈具足状态。

我将继续耕耘、深度思考,持续打造自己的个人知识地图。

用自己所学的教练知识,唤醒更多伙伴内在的天赋,期待更多的伙伴活出原本轻盈、富足、丰盛的美丽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