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克军|安徽省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书家风采录

 仰梅阁6669 2019-11-12

潘克军简介 

   潘克军,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亳州市文联副主席,亳州市书画院副院长,亳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亳州学院客座教授,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亳州市首批优秀人才。北兰亭张旭光第二期入室研修生。

1993年全国建设系统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佳作奖(中国书协、住建部)

1999年获安徽省书法大展银奖

2000年入展全国八届中青展(中国书协)

2000年入选安徽书法晋京展

2001年获全球华人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中国书协)

2001年入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协)

2003年入展全国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展(中国书协)

2007年入展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2008年出版《潘克军书法作品集》

2008年获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展书法金奖

2010年被评为安徽省百强书法家

2011年参加安徽江苏两省书画名家提名展

2013年 参加淮河流域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7年 参加中日书法交流展

2018年 获“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安徽文艺界2017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暨“大淮河”主题采风创作成果评选  银奖

2018年参加“大河墨韵”当代淮河流域书画名家邀请展

           伟大作品面前的谦逊

                                         ——读潘克军书法

       这是一组高水平但个性并不彰显的作品:一部分是对古代书法经典法帖的临摹作品,一部分是源于经典法帖的模仿作品。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作品本身书写技术的娴熟和气格意蕴之高雅当是观赏者的共识,但我总感到书写者隐约在告诉我他对于传统的尊重和对伟大的正视。细细阅读潘克军的作品,我渐渐清晰地感觉到他的信念似乎是想将自我实现确立在对书法共性的可能性的认识,而这种可能性就有血有肉地活在古典伟大的作品之中。

      在我近二十年的印象中,潘克军一直过着一种类似于苏格拉底忙于通过解释伟大的诗与哲学著作以认识自我的哲学生活,只不过潘克军解释的对象是书法经典作品。这种苦行僧式学习传统的生活,与对伟大作品的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不可同日而语。他与站在流俗的实用出发的所谓“借古开今”立场不同,他似乎在倡导从最简单、最普通乃至最表面的东西出发,不放过每一个微妙的细节,同时力图从经典作品自身的角度理解作品本身,这是一种尊重传统、直面传统的态度,而不是像尼采所讽刺的那种“挖出来的仅仅是自己埋进去的东西”的学者。

      这种学习态度,表现出的是对于伟大作品的敬畏。事实上,稍有习书经验者都会感受到经典作品的那种伟大,那种伟大只能是我们作为平凡者从中受益的理由,绝不是躲避或者亵渎的对象,而敬畏则是至为重要的态度。我之所以从潘克军的作品中读出的是传统的力量,大概是缘于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对于书坛弥漫的一种论调的担忧,即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就应该超越明清书法,并且应该可以并驾于宋代书坛,于是我们就真的并驾于宋代了,并且明确说是北宋。但我常常疑问的是,伟大的时代是不是就一定产生伟大的作家和作品。我知道我的这种言论有点不合时宜,在这样一个已经宣布人人平等的时代,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平凡的人创作的,对于伟大的作品的反复临摹和理解已然消失,剩下的仅仅是大量的对于经典虚伪的“尊重”面纱,一批批所谓的“意临”作品堂而皇之地大行于世。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我们要创造一个伟大的时代,首先我们要正视一个事实,一个伟大就是伟大,平凡就是平凡的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走向或接近伟大。那种认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达到的伟大作品的高度的想法,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海市蜃楼。在伟大作品面前,我们所应具有的永远只能是真正谦逊,谦逊、谦逊再谦逊,而不是什么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傲慢和狂妄。按照布鲁姆的疑问就是“巨人是那么容易让我们爬上去的吗?”而最终结果也只会是“巨人鄙视这个小小的戏剧和玩笑。”

      拒绝神话,躲避崇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常识,但常识未必就是真知。在经典、伟大被后现代戏耍之后,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正自省和反思,我们也终于会被戏耍!

      真是从这个角度,我看到了潘克军的清醒和不平凡之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作为在国内书法界已经有一定影响的潘克军,从古典伟大的作品出发,将来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前景。

      我相信会有人对于我说潘克军的书法缺少个性还大加褒扬而心存疑虑,这很正常,在一个受西方美术风格史写作和以个性作为艺术评判标准影响已经一百多年的国度,大谈不要个性的书法,自会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在我看来,不管是中国书法,还是西方艺术,个性常常是门外汉因为无知而产生的无畏追求。

     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其目的应在于作品本身,一切试图以作品来表现个性的做法,其结果势必会使作品本身而遭到破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成就不在于个性的放纵上,而在于他从传统中所提炼出的那些艺术要素中,在于他的心灵把这些要素缔结成的新型组合上。正是这些新型组合才体现了艺术家本人的在场,这样作品既体现了传统,同时又体现了艺术家本身。因此我说,艺术家应当在批评中淬砺其身,最终体现为作品的完美,而不是个人的小小的雄心。也就是说,一个从艺者首先做的工作是摒弃个性,进入经典,承认伟大作品之伟大,通过对伟大作品的研究和解释,明晓伟大作品之伟大,进而将伟大作品的元素进行组合,组合出伟大或接近于伟大的作品。艺术家就是用作品来说话,而不是个性。我隐约感觉到,在这个方面,潘克军有着清醒的认知。

      最后,我想补充一个我个人关于书法史的观点,在我看来,自东汉至魏晋的数百年间出现数量庞大的伟大作品和书家,大概可以看作是书法史上的“轴心时代”,当然,我是借用了雅斯贝尔斯的理论,那我就再借用雅氏的一句话“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点燃。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如果用到书法的发展上,自然是说,书法的每一次的复苏和飞跃也都是对以魏晋为中心的轴心期书法的回归,这正是书法史的事实存在。因此,那种盲目的个人膨胀和时代的膨胀于书法的真正复兴无缘,这应该是书法人的清醒共识。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才坚信,潘克军作为一个敬畏伟大,尊重传统的书法人定会有所大成,这样一路走下去,我已经看到了属于他的锦绣风光。

                                于钟华  于浙大艺术学院

                                                  2008年8月             

         (本文为 《潘克军书法作品集》序言

        走进亳州市学校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

潘克军书法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